恒大汽车复牌早盘超跌60%,过去三年亏损917亿,仍计划向投资人增发筹款5亿美元
2023/07/28 | 作者 杨依依 | 编辑 曹蓓 | 收藏本文
恒大汽车今天复牌了,比中国恒大早了一步。
截至7月28日午间休盘,恒大汽车收跌61.25%至1.24港元。令人意外的是,恒大汽车在早间开盘跌了3分钟之后翻红,之后又一阵暴跌,反复震荡,最低价为1港元,最高达到1.72港元。
“现在还在买恒大股票的买家,可能是寄希望于恒大汽车被救助,于是投机抄底。”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对《凤凰WEEKLY地产》说,“被救助的可能性不大,新能源汽车目前的市场也进入白热化竞争,恒大汽车的牌照或资产的价值很低,而恒大汽车需要注入巨资盘活,这个投资风险太大。”
两天前,恒大汽车完成了复牌前的最后一个步骤,一口气补发了三份财报:2021年全年、2022年中期、2022年全年业绩报告。其2020年—2022年的亏损总额约为917亿(人民币,下同),比贾跃亭的法拉第未来(Faraday Future,下称FF)从2014年成立至今的亏损(240亿元)还要多出三倍。
虽说亏损是国内汽车新势力的常态,但小鹏汽车过去5年的净亏损218亿,都赶不上恒大一年亏的。理想汽车2022年亏损额创新高也才20.32亿。
2022年业绩报告显示,截至当年底,恒驰5(目前恒大汽车造出的唯一车型)交付数据是320辆,也就是说,许家印每交付一辆车,就亏损2.8个亿。如果按照恒驰5最新披露的交付量(截至5月底交付超1000辆))来计算,每卖一辆车,亏损额为9000万。
截至2022年底,恒大汽车总负债1838.72亿元,总资产1152.2亿,即净资产为-686.5亿元。和中国恒大汽车,恒大汽车同样是严重的资不抵债。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恒大汽车还在最新的公告称宣布,计划通过股权或债务融资的方式筹集5亿美元,以供恒驰5的产销和公司正常经营的资金需求。
自我揭发财务造假
2019年,许家印成立“恒大汽车”,2020年9月“00708”从“恒大健康”更名为“恒大汽车”。恒大仅花了半年时间就完成了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布局,从零配件公司,到电机、电控公司,恒大几乎直接收购了一整条生产线。
和许多国产新势力完全不同,恒大的造车路走的都是“重资产”的,例如制造工厂。蔚来汽车由江淮代工,小鹏G3由海马代工,理想ONE由力帆汽车代工。恒大广州工厂是自建的,天津工厂是收购国能汽车的。
2019年11月,恒大在广州举行新能源汽车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峰会,许家印公开著名的15字造车真经: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
大手笔投资在恒大汽车2020年的业绩报告中就体现了出来,截至2020年底,总投入474亿,研发费用增加了700%。
但蹊跷的是,到了2021年,恒大汽车基本就停止了收购的脚步。而据恒大汽车最新补发的业绩报告,截至2021年底,其年度亏损从2020年的76亿突然增加至563亿。
2021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恒大汽车在2021年业绩报告中透露了一项会计处理变更:“2021年前,本集团认为客户已接受物业或根据销售合约视为客户已接受物业(以较早者为准)时确认收入。然而,自2021年起,由于本集团逐渐陷入流动性困难,本集团认为加入物业取得项目竣工备案证或业主入住作为确认收入的额外条件,更能反映本集团的现况且实际可行。”
在恒驰5上市之前,恒大汽车的主营业务其实是房地产销售,主要产品就是养老地产“恒大养生谷”,这也是股票此前叫做“恒大健康”的原因。
按照会计处理变更的说法,2021年前,恒大把签订房屋销售合同当作确认收入的节点,2021年之后,恒大汽车把这个节点推后到了项目竣工或者业主入住。按照行业的平均水平,这两个节点可以相差2年。
恒大汽车2021年前的做法是明显违规的。
根据国税发2009年31号文第六条,房地产企业通过正式签订《房地产销售合同》或《房地产预售合同》所取得的收入,应确认为销售收入的实现。房地产企业在预售阶段,企业会计账务上将所收取的销售房款计入预收账款,因没有达到收入确认条件,不能确认为营业收入。
“开发商的预收款因会计政策,体现在报表的负债部分,所以看一些企业资产负债率上升,实际上是因为签约回款金额增加。”一家大型央企开发商的财务高层对《凤凰WEEKLY地产》介绍。
在此之前,也有媒体报道,恒大地产过去多年存在提前确认收入的财务造假情况。
恒大汽车的主营业务收入由此大跳水,从2020年的154.9亿锐减至2021年的25亿。也就是说,2021年,恒大汽车原先准备确认为收入的款项在2021年变成了负债。
所以恒大汽车2021年在总资产几乎没有变化的时候,总负债增加了270亿。细看之下,恒大汽车2021年剔除预售款之后的负债规模为1176亿,比2020年还减少了100多亿。
到了2022年,恒大汽车因恒驰5开始销售有了起色,营业额增加了78.71%,但主营业务收入继续降至1.3亿。因为在2022年,恒大汽车决定剥离房地产业务。
按照其2022年业绩报告,因计划剥离地产业务,对2022年度财务重新列表,房地产收入重新分类至“终止经营业务”进行核算,2022年和2021年由此分别亏损128亿元和289亿元。
剥离地产业务,同时还导致2021年的流动负债暴增至1684.39亿元,2020年末这一数字仅为945.4亿元。
对补发的两份年度报告,核数师都给予“不发表意见”。其中一条理由是:“综合损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综合权益变动表和综合现金流量表所呈列的比较数字可能包含重大错报,因此可能无法与当年数字比较。”
还有一些造成恒大汽车亏损的因素不能忽略,恒大汽车的业绩报告显示,其2020年的行政费用是40亿,到了2021年增加112.70%至86亿,其中工资薪金增加4个亿,员工期权增加5个亿。
恒大汽车的未来
许家印的新能源梦是被贾跃亭点燃的。
2018年的夏天,恒大以67.46亿港元收购香港时颖100%股权,正式入主FF。到了2018年的秋天,蜜月仅4个月后,恒大和FF撕破脸,FF在耗尽恒大前期投入的8亿美元后,贾跃亭要求将恒大踢出局。
短暂拉扯后,双方达成和解,恒大同意将前期投入的8亿美元转为32%的FF优先股权,并100%持有FF香港——包含FF在中国的所有资产。FF则获得了急需的对外股权融资权。
许家印前脚和贾跃亭分手,后脚就决定自己干。因为拥有FF在中国的资产,恒大接管了FF在广州南沙的生产基地。后来恒大宣称要在南沙投资1600亿。
中国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
当时的恒大正值房地产牛市、资金宽裕,2018年净利润同比翻倍达722亿,比“利润王”中海要多出300亿。
恒大汽车自己的造血能力也相当强。虽然被FF坑了8亿美金的投资款,但恒大汽车实际上并没有亏。在宣布投资后的35个交易日里,恒大汽车(当时股票名称是“恒大健康”)的涨幅高达202%,公司市值则从398亿港元上涨至1206亿港元,超过投入FF资金的12倍。借此,许家印一度重回首富位置。
而且恒大汽车还通过向6名投资者定向增发,融资总计260亿港元,配售新股的数量占发售前恒大汽车总股数的2.04%,占发售后总股的2%。一时间,各路资本踊跃追捧,腾讯、滴滴、红杉资本纷纷下场。
恒大汽车从2020年9月更名开始股价起飞,从30.2港元翻倍至2021年3月的最高点72.45元,创下了“一辆车没卖,股价暴涨”的神话。
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曾在微博上表示,“恒大汽车就差汽车了”。
没想到的是,“00708”坐上的不是飞机,而是过山车。2021年6月,恒大首次爆出财务危机,恒大汽车一路狂跌,到2022年4月1日停牌,股价停在了3.2港元,缩水九成,市值蒸发了2000多亿港元。
2021年10月的时候,许家印曾宣布恒大将全面转向汽车,汽车被视为恒大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恒大汽车还在2022年的业绩报告中展望未来,称将全力保障恒驰5持续稳定的生产及交付,并陆续推出其他符合市场需求的、有竞争力的新车型,还称要继续加强研发投入。
但据《凤凰WEEKLY地产》了解到,目前恒大汽车的自建广州工厂已经出售给广州某国资车企,恒驰汽车总部和天津工厂合并,所有员工搬至天津。在最新的报告中,恒大汽车只提到了“天津制造基地”。
其2022年业绩报告显示,目前恒大汽车的许多资产被抵押,如物业、厂房及设备、使用权资产、开发中物业、持作出售已竣工物业及若干附属公司股本权益,换来了163.55亿元的借款,但连逾期的债务都不足以填满。截至2022年底,其未能清偿的到期债务累计就有116亿,违约商票185亿。
恒大汽车和恒大集团一样也是官司缠身,截至2022年底,标的金额3000万以上的诉讼案件达36件,标的总金额约80亿。
核数师认为公司有持续经营风险,恒大汽车在报告中也自称:“集团在可预见的未来将需要获得大量资金,以根据各种合约和其他安排为该等财务责任和资本开支提供资金。”
在今年3月22日的恒大公告中,恒大曾预测到2026年前,恒大汽车的无杠杆自由现金流都将为负。恒大汽车若能寻求到超过290亿元融资,将帮助其推出多款旗舰车型,并最终实现量产。
对于如今的恒大来讲,借到290亿堪称天方夜谭。
曾经许家印是有机会的。
一名恒大汽车的前中层透露:“小米之前调研过恒大汽车,想要入股65%,许老板不同意失去控制权。”直到恒大做境外债重组,恒大汽车被当作重组代价,汽车的控股权依然是许家印的底线。
没谈妥价钱的小米,很快就宣布自己造车,调子甚至比当年的恒大起得更高,预算是“10年100亿美元”。小米同样是自建工厂,按照规划,小米汽车工厂分两期建设,一期占地面积接近 72 万平方米,2022 年 4 月开工,2023 年 6 月竣工;二期计划 2024 年动工,2025 年完建。
最新的消息是,小米汽车已经开始了交付中心的筛选工作,要求候选场地至少有120个车位,建筑不能低于3000平。
小米汽车和恒大汽车最终在同一条道上分岔。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