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融资迅速收缩,约70家房企已主动撤销国际评级,或利于专心处理债务
2022/11/10 | 作者 杨依依 | 编辑 曹蓓 | 收藏本文
国际评级正在从房企的“香饽饽”,变成食之无味的“鸡肋”。
近日,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下称“标普”),在对碧桂园的最新评级报告中透露:“应碧桂园的要求,已撤销对该公司的发行人信用评级,退出时评级展望为负面。”碧桂园立即反击,称“不会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
随着销售额全国第一的碧桂园与标普取消合作,已有约70家房企与国际评级“割席”,又一轮“保内弃外”正在上演。
“国际资本市场对于中国房企来说,已经基本失去了给予公开市场融资支持的可能性,那么再搞国际评级已经没有必要了。”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凤凰WEEKLY地产》说。
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研究负责人刘水也认为,主动撤销评级是房企较佳的选择,可以避免疲于应对评级下调的舆情,减轻维护评级负担,专心处理债务。
国际评级滞后明显
国内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时期,国际评级机构,如标普、惠誉、穆迪三大评级机构,以及瑞银等国际大行,对房企拓展融资渠道,尤其是境外债的发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想在境外发行债券的房企而言,越高的信用评级就越能够带来更充足的认购和更低的融资成本。对于投资者而言,卖方的融资成本同时也是买方的投资收益,这些都与评级紧密相关。
“对境外投资人而言,国际评级公司发布的评级报告在一定程度上给国内的房企做了背书。”柏文喜介绍。
某TOP30房企的副总裁对《凤凰WEEKLY地产》说,“评级的目的很清楚,如果有好的评级,就能顺利发债,融资成本基本与评级级别相一致。”
另一家TOP10房企的融资部门员工介绍,除了境外债,国际评级对境内股权融资也起到了一些影响。“国际评级下调,有可能会直接影响国内机构不参与该房企的相关投资了。”他说。
信用评级同时还会起到预警的作用。
去年7月,三大国际机构下调恒大评级,主要依据是“观察到该公司近期融资渠道收窄,认为公司未来降负债计划的执行风险可能加大”。
那次集体下调,赶在了恒大美元债正式违约之前,对投资人做出正确提醒。
但随着这轮国内房地产行业的深度调整,多家房企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流动性危机,评级机构纷纷开始“踩踏式”下调。
据亿翰智库统计,截至10月27日,以穆迪的评级为例,在50强房企中,仅剩万科、中海、华润、保利、龙湖、越秀、金茂这7家房企还保持“投资级别”评级。相对应的级别中,标普仅剩万科、中海、华润、保利、龙湖、金茂这6家;惠誉仅保留万科、中海、华润、保利、龙湖、越秀、金茂、首开、华发这9家。
可以看出,TOP50中除了央国企和港资房企,民营开发商几乎所剩无几。
三家机构下调的原因基本类似,即认为企业销售下滑、再融资渠道收窄等因素使得企业流动性灵活性下降。
中指研究院刘水认为,评级下调对房企产生较多负面影响。一是对于尚未直接违约的房企来说,评级下调有可能触发债项的提取偿还条款,短时间内加剧企业的偿债压力;同时也增加了房企再融资的难度和资金成本;下调评级的负面舆情也会传导至销售市场,影响企业销售,导致销售下滑。
这种并没有什么新意,但影响颇大的集体下调,在今年8月就曾造成了戏剧性的效果。
8月10日,龙湖股价暴跌16%,到了三年来的最低点。原因是瑞银将龙湖评级从“买入”下调至“中性”,目标价从53元降至25.7元。
瑞银下调的原因,仅是重复表达国内销售下降、融资困难等已持续许久的现状。
彼时行业就有声音认为,国际评级对国内房企的评估,稍显滞后。有评论称,在本轮行业下行期,境外评级公司更多是基于市场环境对公司评级进行调整,评级结果更多反映的是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悲观预期和负面评价,难以公允地反映企业真实的信用状况。
以此次标普对碧桂园的评级为例,下调评级的原因依然是:由于合同销售额的下降和利润压力,杠杆率在未来一到两年可能会进一步提高。
保内弃外
促使房企们下定决心退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境外债发行规模的迅速收缩,尤其是不少房企美元债已违约,国际评级似乎已经变得可有可无了。
“当前市场环境下,多数民营房企发债融资及海外融资可能性微乎其微,评级机构在其中基本没有帮助。”中指研究院刘水说。
有统计显示,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已有包括阳光城、佳兆业、新城、融创、龙光、宝龙等在内的约70家房企向三大评级机构提出申请撤销评级。其中,恒大、阳光城、中梁控股、中国奥园、佳兆业集团、合景泰富和海伦堡等房企与三家机构完全取消了合作。
“撤销国际评级,说明房企已经放弃境外债的发行了。”某央企开发商的中层对《凤凰WEEKLY地产》说。
“眼下多家房企美元债违约,评级就会下调,发债几乎不可能了。”上述TOP30房企副总裁对《凤凰WEEKLY地产》分析,“取消评级起码有两个好处:第一是再也不受评级下调的压力,被市场关注和评价;第二是暂时不融资也不需要花一定费用了。”
柏文喜介绍,国际评级机构的盈利模式几乎都是向卖方收费,在房地产行业就是向房企收费。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撤销评级,确实能省掉一部分的费用。
至于国内,过去国际评级对股权融资等产生过影响,现在影响也几乎没有了。上述TOP30房企副总裁透露:“现在国内投资者更看重国内评级机构的报告,以及它们对行业的判断。”
但问题是,退出容易,再回归可能很难。
与国际评级脱钩,意味着这些民营房企如想再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可能将面临信用重建的问题。
“再建信用,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上述央企开发商的中层说。
不过,大多数房企已经无暇顾及。
“那是以后的事,若干年以后,这个世界可能已经是另外的模样了。” 上述TOP30房企副总裁说。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