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保万金”最先掉队的金地,债务千亿能拼回一个TOP10席位吗?
2021/04/29 | 作者 作者|刘碎平 编辑|李霂轶 | 收藏本文
2006年,伴随保利上市,A股终于集齐地产四大金刚“招保万金”。
这一年,胡润富豪榜中国前十大富豪中,有6席来自地产。不得不承认,那真是房地产行业躺着赚钱的时代。
2020年,不买点新能源汽车股票或基金,年轻人都不好意思出门。年轻人不知道的是,父辈们也曾迷恋股市。十几年前,作为第一批股民,年轻人的父辈们拿着钞票,挤在营业厅排队买招商蛇口、保利、万科、金地的股票。情形何其相似。
一个流传的段子是,“最了解金地地产的不是它的员工,而是经常玩股票的股民。”
作为“招保万金”的一员,金地的好运气并未持续多久。2006年后,随着管理层变动、拿地战略失误、“野蛮人”来敲门等众所周知的原因,金地长期停滞不前,也为此错过了地产的黄金时代。
江湖不等人。“招保万金”也渐渐被“碧恒万融”所取代,更有龙湖、新城控股、阳光城等“地产黑马”的崛起。
眼看蛋糕都被抢得差不多了,董事长凌克急了。2016年,金地首次迈进千亿房企俱乐部,这也等于向外界宣告,金地还是那个金地。
2017年开始,金地试图追赶失去的几年。这年年初还喊出“用3年时间冲击年销售额2000亿元目标”的口号。2019年,金地销售额顺利突破2000亿,在当年克而瑞排行榜上位居13。
正是这几年,长期保守的金地,玩起了高周转的套路,销售金额、拿地规模连同债务,噌噌上涨。
2020年底,金地总负债3075.92亿元,其中有息负债合计1130.01亿元。而在过去一年,金地不停地通过借新债还旧债来缓解债务压力,2020年2月,金地因110亿元公司债融资计划遭上交所问询,不久还闹出下调债券利率风波,被股民狠狠嘲了一番。
不过,对于着急回归第一梯队的金地而言,追求规模的同时,债务已经成为绕不开的话题。金地也早已不是当年“四大金刚”,当下,其目标是“重回前十”。只是,错失发展机会,不断掉队,如今行业环境风云变幻,金地想要达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
增收不增利,还有债务千亿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地产圈素有“文科万科,理科金地,工科中海”的段子。言下之意,万科重营销,好打情怀牌,这在早期王石的身上可见一斑;金地精打细算;中海一向强调工程品质。
理科生的标签不是空穴来风。1998年,中国商品房市场开启,入职金地6年的凌克出任董事长。凌克就是典型的理科生,有着理科生的谨慎和计算。
“地产企业也要控制好资金负债率,因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那笔不算大的应付款付不出来。”2019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凌克说。
2020年,金地净负债率为62.53%,扣预后资产负债率为68.51%,现金短债比为1.21。“三道红线”全部过关,降为绿档。
精打细算之下,金地降负债任务完成得不错。但这背后,仍然掩盖不了其巨额债务压顶的事实。
重新追求规模增长以来,金地的负债水平肉眼可见地增长。2017年-2020年,金地有息负债分别为553.54亿元、821.42亿元、947.58亿元、1130.01亿元。
业绩发布会上,金地财务负责人韦传军表示,2021年,金地债务规模增速将控制在15%以内。
为了缓解还债压力,金地通过各种方式输血,过去一两年更是频发债券。截至2020年底,金地应付债券余额为248.76亿。
2020年2月,金地拟公开发行110亿公司债券,期限不超过20年(含20年)。招募书披露,所募资金将用于偿还到期债务或到期及回售的公司债券,同时保证资金不用于购买土地,不转借他人。也就是主要用于“借新还旧”。
随后,金地遭到上交所追问,要求补充其他应收款的细节和购置土地资金的来源与安排。最后,该笔债券仍通过审核。
现金流吃紧之下,金地还打起了股民的主意。同年4月,金地准备将“18金地03”公司债券利率自5月28日起,由5.29%调降至1.50%。有投资人一算账,精明还数金地,这笔10亿的债券,一年可以少付3790万元。
当时媒体报道,如果金地集团其他几只存在同样条款的债券也“如法炮制”,可以给金地集团节约5-8亿元利息。遭到上交所亲切问询后,金地最终放弃下调利率,但金地的“骚操作”还是给投资人留下了心理阴影。
钱紧不要紧,拿地要紧。虽然凌克口中说着“不追求规模”,但动作上还是很诚实。
2017-2020年,金地拿地总金额保持在千亿以上,分别为1004亿、1000亿、1200亿、1350亿,相应的新增土地面积分别为1305万、1072万、1688万、1675万平方米。
由于多为合作项目,金地权益比重较低,2020年底,金地总土地储备约6036万平方米,权益土地储备约3203万平方米,权益比为53%。2015年至2018年,金地权益投资占比分别为38%、42.4%、47%、45%。
这也导致金地少数股东权益占比较高,2020年,金地少数股东权益比为38.9%。
从净利润也能看出端倪。2020年,金地实现营收839.82亿元,同比上升32.4%;实现净利润103.98亿元,同比增长3.2%。净利润增速远低于营收增速。此外,金地2020年综合毛利率下降了7.7个百分点。
浙商银行的邓水亮、张伟刚等人曾指出,将少数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合计大于或等于30%可以作为风险预警前瞻性指标,其理由为通过观察2017年整体样本量,对照2019年已经发生违约样本,发现对于少数股东权益占比小于0或少数股东权益占比大于或等于30%的样本量其违约概率显著高于其他区间。
至于2021年的拿地计划,金地没有像其他企业一样选择正面回应,而是继续保持理科生的谨慎。“公司将根据融资、投资、现金流等情况合理制订拿地预算,并根据竞争热度、项目收益等情况灵活制订区域分布,并不断提升勾地占比,确定合适的权益占比。”金地财务负责人韦传军说。
从“行业第三”到“重回前十”
1988年,深圳市福田区国资局发起成立了深圳市上步区工业村建设服务公司。这就是金地的前身。
1992年,公司改名为金地实业开发公司,正式进军房地产。这一年,放弃“铁饭碗”的凌克进入金地,后来成为总裁的黄俊灿,从同济大学毕业后,被二次分配到了金地。
1998年,取消福利分房,地产商的好日子也来了。同为深圳房企的万科创始人王石正风生水起,凌克也成了金地的掌舵人。
很快,不满足于深圳市场的凌克,带领金地向全国进军。2000年,金地集团签下北京郎家园地区72000平方米土地,登陆北京,这之后,金地开启加速键,全国揽地,成为全国化较早的房企。
2001年,金地被批准上市。同年,“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10强”排名中,金地高居行业第三位。那真是金地的高光时刻,资本市场内外都收获一片喝彩。
到2006年,随着保利上市,“招保万金”才在A股集齐。这一年,“招保万金”营收分别为,29.39亿、40.27亿、178.5亿、35.5亿元。除了万科独领风骚,余下的“招保金”差距并不大。
金地当年肯定没想到,几年后,同侪们纷纷跨进千亿规模,而后面还有龙湖、新城控股、阳光城等“地产黑马”在你追我赶,自己却成了别人口中的“没落贵族”。
2006年之前,金地的发展可谓一帆风顺。但在后来的复盘中,金地至少存在两次拿地战略性失误。
2007年,金地大举扩张,花了162亿元高价拿地。不巧,撞上2008年的金融危机,国内进行楼市调控,销售受限。而因资金不足,金地错过了2008年和2009年上半年因地价低迷带来的拿地良机。
2009年至2010年下半年土地市场再次火热之时,再次出手的金地又抢下高价地,随着2011年~2012年间收紧,金地又砸手里了。
2010年,由于金地“三驾马车”(凌克、张华纲、赵汉忠)中赵汉忠的出走,金地开始由分权走向集权。凌克也一改金地之前冒进拿地的风格,转而谨小慎微起来。2017年,金地重新追求规模化时,逐渐开始下放权利。
在金地的发展史上,还频遭“野蛮人”敲门。2014年前后,由于股权分散,金地遭到生命人寿和安邦保险的多次举牌。2020年底,金地第一大股东仍为生命人寿,其通过多个账户,累计持有13.5亿股,持股比例为29.84%。截至目前,金地累计现金分红达196亿元。
险资入主后,金地获得了一定的资金实力。2016年,进入千亿房企梯队后,凌克也有了更大的野心——重回前十。
2020年,金地实现销售金额2426.8亿,同比增长15.23%。据克而瑞显示,2020年金地排名为11,站在了TOP10的门口。只需要一脚,金地就能重回第一梯队。
业绩会上,董事长凌克表示,2021年,金地的销售目标为2800亿。意味着增速为15.4%,这在“三道红线”“土地两集中”的第二年,已经高于大多数房企。
2010年,《中欧商业评论》记者问凌克,下一个十年你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成为最具竞争力的国际化地产企业集团。”凌克回答。
十年已至,凌克的梦想实现了吗?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