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热潮隐忧
2014/09/25 | 黄海潮 | 收藏本文
摘要:民企赶集加入新三板,是资本盛宴,还是资金陷阱?

刚刚过去的8月,中小投资者经历了一个悲喜交加的跌宕起伏心路,感受着资本在诚信缺失下一惊一乍的纠结。
“‘新三板’是一个新的淘金地,你知道吗?”8月25日启动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做市商制度,让大批券商、公私募机构人士和投资者在微博上欢呼雀跃,特别是从9月1日起,新三板将恢复协议转化为做市转让方式、做市商加入做市等各项业务的常态化办理。
这意味着将有更多的挂牌企业加入到做市行列,新三板的整个市场流动性和投资价值将得到提升。有人对此认为,新三板的资本盛宴全面开启。
中小企业热捧“新三板”
“新三板”,是指非上市股份公司的高新技术企业,进入代办转让系统进行股份报价转让,通过进入新三板挂牌,企业获得更加畅通的融资新渠道。根据规划,新三板兼容协议、做市、竞价三种交易方式。
去年12月,新三板迎来史上最大规模的扩容,凡是非上市的股份制企业,均有机会进入这个被称为“中国版纳斯达克”的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和股权交易。于是,一场抢食新三板“蛋糕”的大戏,在国内中小企业和各家券商之间上演。
8月21日下午,中山市民众镇,中山博锐斯塑胶新材料有限公司与华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举行签订登陆新三板协议。至此,在短短几个月里,中山市已经与证券公司签约辅导登陆新三板的企业超过40家。中山银利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于2014年1月24日正式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中山博锐斯董事长杨文会告诉记者,该企业是一家创业型高科技企业,股本小、股权单一,企业不需要大量启动资金,但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对资本的依赖度很高,挂牌新三板是为了以后能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发债,以资本的力量来推动企业做强做大,最终可以在创业板或中小板挂牌。而且,成功挂牌以后,能够提升企业治理的规范性,为将来成为公众企业做准备。
深圳金元证券相关负责人干泉向记者坦言,截至8月底,由金元证券主办的新三板上市企业已经成功挂牌15家。中小企业对登陆新三板热情很高,希望通过资本市场谋求做大做强。再加上地方政府出台政策鼓励企业上新三板,比如:中山市政府对成功挂牌的企业奖励200万元,镇区政府也按同等标准再次奖励企业,这就意味着,一家中山企业成功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将获得政府奖励400万元。
诸多利好因素刺激着中小企业迎来一波挂牌新三板热潮,特别是自8月25日实施新三板做市业务,彻底改变了新三板市场以往交易量低迷、交易市场不活跃、挂牌企业股票定价难现象,这将是新三板市场一个革命性的里程碑。
干泉告诉记者,新三板的挂牌企业主要是初创期的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投资者对这类企业认知度不高,又无法通过有效的信息披露对挂牌企业进行股票估值,就需要引入做市商制度。由证券商担当做市商,通过做市商与做市的挂牌企业双向报价并进行“真金白银”的交易,然后再由做市商把买下来的挂牌企业股票通过定向增发或二级市场卖给投资者。
8月29日,证监会通告新三板做市商相关情况,自8月25日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做市业务实施以来,业绩表现相当抢眼。截至2014年8月28日,新三板挂牌公司共1088家,总股本441.33亿股,总市值2956.18亿元。
在8月25日至28日的4个交易日,首批采取做市转让方式的43只挂牌公司股票全部有成交记录。做市股票日均成交笔数为299.5笔,占挂牌公司股票(不含两网及退市公司)成交笔数的81.44%,日均成交金额2016.5万元,占挂牌公司股票成交金额的22%。首批采取做市转让方式的挂牌公司在规模、质量、财务状况等方面总体较好。43家挂牌公司2013年平均总资产2.32亿元,较挂牌公司均值高出47.8%;平均净资产1.16亿元,较挂牌公司均值高出92%;平均净利润2034.23万元,较挂牌公司均值高出154%。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总经理助理隋强在9月1日透露,做市业务改善市场流动性,使投资者参与市场意愿增强,新开通股转系统的合格投资者397户,其中包括机构投资者49户,自然人投资者348户。
新三板“遍地黄金”?
对于证券商和挂牌企业来说,新三板市场真的是黄金遍地吗?记者调查发现,此次首批采取做市转让方式的挂牌企业只有43家,仅占挂牌企业总数3.9%,但其实有很多挂牌企业很想参加做市转让,只不过因为得不到2家以上券商的青睐,达不到券商的期望值,就只能暂当旁观者。
新三板挂牌企业中山银利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秘汤小姐表示,由于前段时间该公司在推其他项目,而且需要找到2家券商达成协议,该公司目前还在跟券商进一步沟通中,暂时只能观望。
新三板挂牌公司郑州众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秘邓艳峰也告诉记者,该公司一直在和做市商沟通,但目前还没谈拢。做市商对他们的股票估值,与他们的期望值存在一定差距,双方没有达成共识。所以,也只能暂时观望。
显然,在诚信体系不健全的环境下,资本在新三板市场仍然非常纠结:挂牌企业对做市商热情“投桃”,但做市商却以冷静“报李”。因为做市商要为新三板交易提供资金,在交易中先要用自己的资金买进股票,然后再卖出。这就非常考验证券商的股票定价能力了。“如果证券商入手的企业股票,后来却找不到投资人;或者券商最后出手的价钱低于起初买入的价钱,这意味着做市商颗粒无收,白白帮挂牌企业‘做嫁衣。’”一位券商人坦言。
做市商出于自身规避风险的考虑,一般要严格考察挂牌企业几个方面:首先是财务风险评估,看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资金流动性、企业盈利能力等财务数据;二是法律风险评估,看企业有没有存在重大法律纠纷问题等;三是企业管理团队稳定性,做市商要防范企业股东在做市商买进企业股票之后套现出逃;四是企业主营业务的发展前景,重点考察企业是否顺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趋势。
干泉坦言,金元证券对挂牌企业的做市审查,主要是分析挂牌企业的财务报表,其年净利润达到1000万以上是做市底线。“这是核心的问题。被做市商选中的挂牌企业都是优中之优,只有真正好的标的,才能吸引更多的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
如果新三板挂牌企业既没有成交量,也找不到做市商交易,就意味着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融不到资金。中华第一财务网总裁严必俊坦言,企业上新三板如果融不到资,反而会遭到预想不到的灭顶之灾:上新三板的前提是企业所有内部管理按上市公司规程规范化,这就意味着企业要严格交足税费,企业税负比挂牌前明显增多,各项管理费用也同步增加,最终使企业的利润下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下降。“那些机构投资者个个都是人精,挂牌企业到底有没有投资潜力,人家两三招就把你看透了,哪有这么容易骗得机构投资者买你的股票?”
严必俊认为,不排除新三板有好企业,但大部分挂牌企业的基本面还是不乐观,很多地方为了做政绩,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对企业“赶鸭子上架”。而且,目前做市商模式呈现火爆,某种程度上是券商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自娱自乐地炒作。所以,企业老板不要以为天赐良机,一拍脑袋就匆忙决定上新三板。
“至今在新三板挂牌企业超过1000家,但绝大部分挂牌企业融不到资,如果融不到资,却带来企业经营成本增加,上新三板还有何实际意义呢?中小企业在起步阶段还是要务实一点,先把自己的企业内功练扎实,不要轻易相信证券商的忽悠”,严必俊表示,目前许多券商都在拿“新三板企业以后可以转到创业板甚至主板”的说法当噱头,但至今国家并没出台相关明确规定,不能对此抱有过多希望。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