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艰难打造第五代战机
2014/09/25 | 谢瑞强 | 收藏本文
摘要:从目前韩国公布的KF-X概念设计来看,其性能很可能无法达到国际第五代战斗机水准,最终的KF-X将是一架类似于波音F-18“先进超级大黄蜂”的准隐身战斗机。

不久前,韩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批准了一项新型国产战斗机计划,该计划也被称为KF-X计划。专家估计该计划的研发投入将高达8.5万亿韩元(约合515亿人民币),该型战斗机预计由该国唯一的飞机制造商韩国航宇工业公司(KAI)建造。
战斗机是争夺制空权的主力机种,其性能水平的高低关乎争夺制空权的成败,因此其研制和发展一直深受各国重视。第五代战斗机(大陆称第四代战斗机)的出现和成熟是航空装备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由于巨大的技术跨越性,其让之前代次战斗机在对抗中几乎没有招架之功,因此许多国家都将第五代战斗机作为新世纪空军装备更新换代的重点。
根据韩国参谋长联席会议7月18日发布的一项声明,KF-X将是一种双引擎战斗机,其交付起点将从2025年开始。
KF-X计划蹉跎13年
得益于韩国政府和军方冷战结束后对空军建设的重视及持续投入,韩国空军在本世纪初期迅速成为东北亚地区一支不可小觑的空中力量。根据韩国国防部在新世纪制定的未来发展计划,空军将在未来武装力量中扮演重要角色。这意味着空军仍是韩军未来建设的重点军种,那第五代战斗机自然也成为韩国空军未来装备对象。
韩国在启动KF-X计划之前,其空军装备的战斗机均由美国提供,但在第五代战斗机选择上,却萌生了自主研制的念头。这是韩国航空工业实力不断增强和政治、经济成就带来的必然结果。
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韩国航空工业,依靠自身不懈努力和美国有限扶持,实力获得大幅度提高。其在上世纪90年代引进美国国防工业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F-16生产线,让韩国航空工业对当时现役最先进的第三代战斗机有了深度认知,也为以后韩国自主研制第五代战斗机奠定了一定基础。
为了进一步增强本国航空工业实力,1999年,韩国将大宇重工、三星航宇公司和现代集团航宇分部整合成了现在的韩国航宇工业公司(KAI),试图通过整合国内航空公司使航空工业走向规模化、尖端化的发展道路。
2001年,时任韩国总统卢武铉正式宣布KF-X计划启动,并预计在2015年左右完成KF-X战斗机的研发。为了推动该计划,韩国国防部在2002年公布的120架新型战斗机计划中,将KF-X列为备选机型之一。
然而,理想虽然丰满,现实却是骨感的。对于连第三代战斗机都无法自主研制的韩国而言,研制技术复杂程度更高的第五代战斗机的难度可想而知。从2001年启动计划至今,韩国国防科学研究所和KAI共提出7个设计方案,频繁变更的设计方案表明,在过去的近13年时间里,KF-X计划的一切进展仅停留于纸面和模型上。
按照目前的研制进展,其原先预计2015年左右完成研制计划的目标已经完全落空。据韩国媒体报道,国防科学研究所则向外界表示,如果资金足够,其首飞时间预计在2020年,交付时间预计在2025年左右。
仍不乐观的未来
军事航空工业一向被视为国防工业的尖端领域,先进战斗机更被视为“尖端中的尖端”。在研制先进战斗机中,勃勃雄心比技术基础更容易建立,缺乏技术基础和资源保证的先进战斗机计划最终往往只能停留在设计图上。虽然此次韩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批准了KF-X计划,但由于技术和资源投入的不稳定,韩国将比中国、俄罗斯等第五代战斗机研制国面临更大的困难和风险。
巨大的技术跨越性是第五代战斗机的主要特点,美国以强大的航空工业实力和先进的技术思想确立了第五代战斗机的4S标准(即低可探测性、超音速巡航、超视距打击、超机动性),这迫使其他国家不得不跟随其后。该特点也导致许多以往战斗机技术无法运用于第五代战斗机,大比例新技术投入需要雄厚的航空基础和稳定的资源投入作为后盾,而满足上述条件的国家屈指可数,连第三代战斗机都无法独立研制的韩国显然不在这一行列。
从技术上看,虽然韩国航空工业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整体上还处在起步阶段,距自主研制先进制空战斗机仍有很大的差距,尤其在隐身设计、动力系统、先进航空电子设备等第五代战斗机关键技术方面,韩国都没有相关的技术积累和研制经验。
当然,韩国非常清楚仅凭自身航空实力无法支撑KF-X计划顺利实施,因此其延续了T-50教练机联合研制的思路,并首先将目光转向在第五代战斗机研制上建树颇多的美国。对于美国来说,援助韩国研制KF-X可以说弊大于利——KF-X不仅会威胁到美国改进型第四代战斗机和F-35的市场地位,还可能会助长韩国对美国的离心力,因此美方对参与KF-X计划一直兴趣寥寥。
在美国人身上碰了一鼻子灰的韩国,无奈将目光转向欧洲。经过一番物色,韩国最后选择了最有诚意的瑞典萨博公司。萨博公司于2008年向韩国提交了设计方案,分单引擎和双引擎两个机型,它表示,韩国完全可以通过与其合作研制出适合空军需要的第五代战斗机,合作中也不会遇到美国那样的“傲慢与专制”。
正当韩国人认为找到救星时,萨博公司开出的180亿美元研发费却让其望而却步,这与韩国国防科学研究所早先定下的9亿美元研发费用有着天壤之别。最后,此次合作无果而终。据悉,目前韩国仍积极寻求美国航空公司的技术帮助,曾与韩国联合研制T-50教练机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将是合作首选。
KF-X计划的顺利实施除了要扫清技术障碍,稳定的资金投入和国内用户坚定支持是能否成功的前提条件。俄罗斯T-50战斗机之前的第五代战斗机项目半途而废就是因为资金上存在困难。
外界预计,此次KF-X计划的研发投入将高达8.5万亿韩元,这对韩国政府来说是不小的支出。据悉,KF-X计划提案建议总研发费用的40%由外国政府或民间企业负担。目前印尼与韩国达成合作备忘录,将承担20%的研发费用,剩余部分资金来自私营和国有公司。但由于此前KF-X计划频频受挫,各投资方仍处于观望状态。2012年韩国国防部削减KF-X计划预算的举动进一步动摇投资方的信心。
KF-X即使完成研制计划,韩国专家分析称,从目前韩国公布的KF-X概念设计来看,其性能很可能无法达到国际第五代战斗机水准,最终的KF-X将是一架类似于波音F-18“先进超级大黄蜂”的准隐身战斗机。
韩国军方透露的信息也证实了上述观点。KF-X在机动性方面类似于韩国空军现役的KF-16战斗机,但其隐身性能和电子设备将更优秀。然而,与F-22、歼-20等国际公认第五代战斗机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今年2月,韩国国防部成立工作组,与防卫事业厅、联合参谋本部共同进行协商。早前据韩联社报道,在单双引擎的问题上,工作小组曾争论不休。当时韩国空军部分人士认为必须采用双引擎,以增强武装能力和扩大战斗半径;而韩国防卫事业厅、KAI和国防研究院(KIDA)等机构则要求采用单引擎。KAI当时认为,双引擎的计划过于冒进,为了降低拟议中自研项目的技术挑战,应改为单发动机型。
同样为了降低研制难度,KF-X在隐身设计上未采用内置弹舱,其隐身性能将大打折扣。要知道,出色的隐身性能是第五代战斗机强大战斗力核心来源,同时也是最大的技术难点,KF-X在隐身设计方面避重就轻必然会扩大其整体性能与第五代战斗机的差距。因此有分析认为,目前公布的KF-X概念设计若不进行大幅改动,韩国方面赋予KF-X的“第五代战斗机”头衔将名不副实——无论韩国如何宣传,也无法改变KF-X是四代半战斗机的实质。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