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照相术如何影响晚清政坛
2019/10/25 | 刘江华 | 收藏本文
摘要:不到60年里,三位晚清总督受摄影术牵连而丢官。
从1844年传入中国到1910年,不足60年间,晚清竟然有三位总督受摄影术牵连而丢官。无论是摄影术发明者还是晚清政府,都始料未及。
一般公认,摄影术是1839年法国政府公布达盖尔银版摄影法以后才迅速传播开来的。1844年,时任两广总督兼五口通商大臣的耆英(1787-1858),就拍摄了自己的肖像,并以此作为礼物送给外国使臣,开摄影术影响政局之先河。
肖像“小照”难救道光宠臣耆英
现藏于巴黎法国摄影博物馆的耆英像,是1844年以法国海关总检查长身份来到中国的于勒·埃及尔所摄的。在给道光皇帝的奏折中,耆英就提到他曾把此“小照”分赠英、法、美、葡四国使臣。
耆英为努尔哈赤后裔,其父禄康担任过东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步军统领等要职。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期的1842年2月,耆英由盛京将军调任广州将军,并被授钦差大臣,主持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他本是主战派,见识了英军枪炮威力后,立即转为主张羁縻洋人、委曲求全,力保民“夷”相安。他送照片给四国使臣,自然是讨好之意。
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说:“在他(耆英)与璞鼎查(英国全权大使)的书信往来中,尤其是在他于1843年6月对香港的史无前例的五天访问中,这位钦差大臣真是极尽讨好巴结之能事。”
他表示想收璞鼎查的大儿子为养子;与璞鼎查交换老婆的照片;他写给璞鼎查的告别信中有“我们身虽为二,心实为一……分袂在即,不知何年何地再能觌面快晤,言念及此,令人酸恻”等语,被费正清评价为“听起来颇像一封情书”。
耆英想把两国公事当作家事那样有商有量地私下解决的企图,奉行强权外交的英国殖民者并不领情。几年后,英国人提出入广州城居住等修约要求,并最终酿成第二次鸦片战争。耆英因此被咸丰皇帝下令自尽。
摄影术进入中国的早期,不仅见证了两广总督耆英的悲凉,也见证了恭亲王奕訢的惊惶。1860年10月24日,中英双方在礼部大堂签署《北京条约》之际,英国随军记者、意大利摄影师费利斯·比托忽然架起了摄像机,要给前来签字的恭亲王奕訢、英国谈判代表额尔金等照相。
据额尔金回忆,面对这个像迫击炮、被称为“魔鬼似的机器”,恭亲王“神情恐惧,面如死灰”。由于礼部室内光线不足,摄影并不成功。11月2日,额尔金在他强占的怡亲王府中会见恭亲王,比托再次给恭亲王照相。照片中,恭亲王的表情是阴郁的,甚至是带有恐惧的,以致额尔金评论说:“看起来他好像并不喜欢被拍照。”
满清大臣耆英,于勒·埃及尔摄。
假照片扳倒慈禧红人岑春煊
将近半个世纪后的1907年,摄影术再次“大出风头”,终止了慈禧对两广总督岑春煊(1861-1933)长达7年的恩眷和岑春煊的仕途。就在三个多月前,慈禧刚刚亲口对他说:“我久已将汝当亲人看待。”
岑春煊出生于晚清高官家庭,其父岑毓英做过云贵总督,其弟岑春蓂在光宣之际出任湖南巡抚。一门三督抚,家世可谓显赫。
他为官颇有清誉。晚清有所谓“京外总督三个半,宫保与袁、岑居三数,端得半数”之说,指的就是湖广总督张之洞、直隶总督袁世凯、两广总督岑春煊和两江总督端方。清末官场还有“三屠”之称——“士屠”张之洞、“民屠”袁世凯、“官屠”岑春煊。张因主张废科举、断了大批士子的仕途而得名,袁由于杀了大批义和团团民而获此称呼。
而岑春煊的“官屠”之名,则源于其纠参同僚不留情面、大刀阔斧地打击官场贪渎。吴永在《庚子西狩丛谈》中说,岑春煊1903年至1907年任两广总督的4年间,先后参劾、罢免了文武大小官员1400余人,因此获罪的官员数百人。吴永是曾国藩孙女婿,时任广东惠潮嘉道,是“庚子国变”的有功之臣,依然为岑所参。
岑春煊获慈禧眷顾,最初的源头也是“庚子国变”,即慈禧、光绪1900年8月逃难西安。八国联军向北京进发之际,时任甘肃布政使的岑春煊不顾陕甘总督魏光焘劝阻,率部星夜入京护驾,被慈禧任命为前路粮台督办。一路上,岑春煊对慈禧悉心照顾,鞍前马后,为此极得慈禧太后宠信。
慈禧曾对其说:“我母子西巡时,若不得汝照料,恐将饿死,焉有今日。”慈禧、光绪驻跸西安不久,岑春煊就被授为陕西巡抚,后又出任山西巡抚、广东巡抚。广东巡抚未及到任,即于1902年署理四川总督。
此时的岑春煊年仅41岁,已跻身八大总督,成为晚清政坛清流派举足轻重的人物,与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瞿鸿禨互为表里。在1906年9月至1907年8月清政府发布预备立宪和官制改革中,他同首席军机大臣奕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展开了激烈的人事争夺,最终却因一张假照片而丢官免职。
1907年4月,慈禧太后宣布改革东三省官制,盛京将军改称东三省总督,袁世凯的心腹段芝贵获布政使衔、署理黑龙江巡抚。段此前只为四品道员,通过向庆亲王奕劻的儿子、农工商部尚书载振买献妓女杨翠喜,即可署理从二品的巡抚。这一人事安排引朝野哗然,著名的“台谏三霖”——都察院御史江春霖、赵启霖、赵炳麟先后上折参劾。
4月29日,1个月前刚由两广总督调补四川总督的岑春煊,一反常规,在赴任途中未经请示即突然入京,面见慈禧、光绪,痛陈奕劻之贪腐与误国。最终,慈禧收回段芝贵署理黑龙江巡抚之旨,载振也被迫辞职。
杨翠喜案尘埃落定后,奕劻、袁世凯立即进行报复,倾全力排挤军机大臣瞿鸿禨,以及新被任命为邮传部尚书的岑春煊。
瞿鸿禨为官清廉,勇于任事,本颇得慈禧信任。岑春煊的参劾让慈禧动了撤换奕劻的念头。一天,她单独召见瞿鸿禨透露此意,并询问谁可接任。瞿回家后立即将此事告知其夫人。瞿鸿禨夫人立即又转告了《京报》的创办人、瞿鸿禨的门生汪康年的妻子。没想到,汪康年传了出去。
英国《泰晤土报》获悉后,便登出奕劻失宠、将被赶出军机处的消息。报道引起驻京英国公使的关注,并向慈禧表达关切。慈禧认为瞿鸿禨有意泄露,不禁大为震怒。奕劻、袁世凯等抓住时机,花巨资买通翰林院侍读学士恽敏鼎,由后者于6月16日上折参劾瞿鸿禨“交通 报馆,漏泄机密”。慈禧收到奏折后,不经查实,即于次日下旨将瞿鸿禨开缺回籍,岑春煊痛失臂膀。
运动打击瞿鸿禨的同时,奕劻借口广东地方官府遭到匪徒袭劫,奏请将岑春煊急调粤督,从事剿抚。清廷5月28日免去岑春煊的尚书之职,任其为两广总督。此时,距岑春煊出任邮传部尚书还不到1个月。
即便如此,奕劻、袁世凯仍不放过。先是授意给事中陈庆桂7月8日上折参劾岑春煊逗留上海治病、拖延上任以及“贪、暴、骄、欺四大罪”,但慈禧对岑信任犹在,参折被留中不发。
奕劻、袁世凯见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很快,一张岑春煊与康有为、梁启超密会的照片送到了慈禧面前。康、梁乃当时慈禧最为痛恨之人,此照片一上,慈禧断定岑春煊“结交乱党”,对其信任大为动摇。
紧接着,恽毓鼎于8月10日上折参劾岑春煊“不奉朝旨,逗留上海,勾结康有为、梁启超、麦孟华……密谋推翻朝局”。这些全属诬陷的不实之词,却句句触动敲打着慈禧内心的隐痛。8月12日,慈禧令岑春煊开缺养病。
奕劻、袁世凯在这场争斗中全胜收兵。1907年是农历丁未年,史家将此次人事争斗称为“丁未政潮”。
恭亲王,摄影 Felice Beato。
假照片出自谁人之手?
与康有为、梁启超的合影,无疑是扳倒岑春煊的致命武器。慈禧不知道的是,这是一张合成的假照片,岑春煊是被冤枉的。
摄影术传入不久,中国人就掌握了这种照片合成技术。“丁未政潮”爆发前20年的1884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以马建忠为总办,沈能虎为副总办。马为陷害沈能虎,伪造沈与妓女合影照片密呈李鸿章。李鸿章十分不高兴,见到沈能虎后当面加以斥责。沈知道照片是假的,但当场不敢辩解,回头抱屈说:“苟以傅相(李鸿章)影加于其上,无不合也。”此事一时传为笑谈。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光绪帝的境遇引起国人极大的同情。《中国百年摄图录》中收录有一张光绪皇帝与康有为、梁启超的合影,这张照片当年还制作成年画广泛传播。据姜鸣在《天公无语对枯棋》一书中考证,它其实是通过简单特技伪造的照片,光绪的影像是后加上去的,因为梁启超从未见过光绪帝。
当马建忠用假照片陷害沈能虎时,时为直隶总督的李鸿章因为不懂这种照片合成技术而上当。随着摄影术的普及,诸如袁世凯等总督一级的大员已谙熟此技,蒙在鼓里的只有“老佛爷”慈禧。
“丁未政潮”中的假照片事件,在当时就引起了广泛关注。清末民初的著作如刘禺生的《世载堂杂忆》、沃邱仲子(费行简)的《慈禧传信录》、徐一士的《一士谭荟》、陶菊隐《袁世凯演义》等都作了记载。
晚年岑春煊在回忆录《乐斋漫笔》中承认自己为假照片所害。他把账算到了袁世凯头上,说袁世凯知道慈禧平生最痛恨康、梁,“乃阴使人求余小照,与康、梁所摄,合印一帧”。慈禧本来还不相信岑春煊会暗通康、梁,“既见摄影,俨然信之不疑,惊愕至于泪下”。
岑春煊在回忆录中没有提到合成照片的操办者。而关于此事件的众多记载中,有说是兴中会主要开创者陈少白,有说是时为外务部参议的蔡乃煌,还有说是时任两江总督的端方。
陈少白为革命党人,想在袁世凯、奕劻、慈禧等人面前运动扳倒岑春煊,难度太大。众多著作提到蔡乃煌时,都说他以上海道的身份操作便利,但蔡乃煌当时是外务部左参议,人在北京。尽管未找到直接证据,但可以推断:时任两江总督的端方,是合成“丁未政潮”假照片最大的“嫌疑人”。
《袁世凯全集》中收录了此期间袁世凯给端方的数十通与岑春煊有关的密电。这些密电,电头均专门标注“龛”字区别于其他电报。从中我们可知,从4月16日离开上海进京到8月16日被开缺,岑春煊的一举一动都在袁世凯的掌握之中。
4月16日,岑春煊刚离开上海,袁世凯就电询在京的民政部尚书徐世昌:岑春煊进京“不知是否奉有秘密之慈旨,抑系自行北上”,并让徐世昌赶紧打探;给端方电文的内容,不仅涉及岑陛见慈禧时所参劾官员的名单、杨翠喜案件的进展等,甚至还有因为岑春煊进言时间太久、光绪皇帝久坐腰疼等宫闱秘事。
更值得注意的是,6、7月岑春煊养病上海期间,依然是由远在直隶的袁世凯电告端方。而当时的上海,属于两江总督的治下。由这种舍近求远的做法可知,袁世凯在岑春煊身边或布有密探。
袁世凯、端方如此频繁联络,表明在扳倒岑春煊一事上,两人属于同盟。刘厚生编著的《张謇传记》认为:端方是伪造岑春煊与康有为合照的主使人,是打倒瞿、岑之第二名功臣。岑春煊在《乐斋漫笔》中也说:“袁逆腹心远布,余一举一动,皆有侦探报告消息。而端方在两江,复为之推波助澜焉。”
被伪造与康、梁的合影,对于岑春煊来说是不白之冤。但说岑春煊与康、梁有交往,并非毫无根据。据丁文江、赵丰田的《梁启超年谱长编》,1907年5、6月间,梁启超确实曾经由日本短暂回上海,回来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同岑春煊见面。著名历史学家杨天石1980年代在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发现,日方当年秘密抄录的梁启超写给何天柱等人的四封密札,证实在岑春煊出京之际,梁启超曾秘密自日本返沪,准备和他会谈。
最终结果,梁启超6月15日即离开上海东渡日本,岑春煊6月14日才从天津坐船南下,二人并未见面。此时的康有为,正在欧美各地游历,自然也不可能与岑在上海相见。
就在梁启超离开上海不久,袁世凯即探知消息,并在7月6日的密电中告诉端方:“闻康梁十一抵沪,即晚密谒伊。三日内见数次……请设密确查。”这里的“十一”是指阴历五月十一(6月21日),“伊”是指岑春煊。事情虽属捕风捉影,但也证实岑春煊与康梁改良派有千丝万缕联系,为袁世凯等伪造照片提供了契机。
康有为(左)、梁启超(右)与光绪帝(中)的“合影”。这张“照片”首次公开发表在20 世纪30 年代《北平晨报》编印的《北晨画刊》上。实际该照片为伪照。
直隶总督端方也栽在摄影术下
端方凭借摄影术助奕劻、袁世凯扳倒岑春煊。但仅仅两年后,他自己也因为照相之事而被革去直隶总督一职。历史的吊诡,令人感慨。
1909年6月,端方在两江总督任上3年期满,“蒙恩擢授”直隶总督。两江、直隶历来为全国总督之最重要者,尤其是直隶总督经李鸿章时代“坐镇北洋、遥执朝政”,俨然已成为清廷外交中枢,再加上拱卫京师,地位之重要自不待言。此时,端方刚过48岁,已“重负疆寄”8年之久,入阁拜相,前景可期。
未料4个月后,因为李鸿章之孙、御史李国杰的参劾,端方被革去直隶总督一职,完全淡出权力中枢。参折的主要内容,是说慈禧奉安大典时,端方有在停放慈禧灵柩的地面上架设电话线、派人对送葬过程拍照等违例行为。关于照相之事,李国杰在11月1日的参折中说,拍照者被拿获后“口称系奉直隶总督之命……一刘寿山,天津人,二十四岁,现充直督戈什哈;一尹绍耕,天津人,三十七岁,在天津东马路开福升照相馆”。
李国杰将此事上升到骇人的高度:“当梓宫奉安之时,为臣子者抢地呼天攀号莫及,而乃沿途拍照,毫无忌惮,岂惟不敬,实系全无心肝。”慈禧侄女、光绪之妻隆裕太后获悉后大为恼怒,以“妨害风水,破坏灵道,偷照御容,故意亵渎”为由,将尹绍耕等人拘捕定罪,并革去了端方的直隶总督职务。此事轰动一时,史称“东陵照相案”。
李国杰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身份——保守派官员杨崇伊的女婿。1898年的戊戌政变中,杨崇伊率先奏请慈禧训政,以至于有了后来的缉拿康、梁等维新党人,将支持变法的湖南巡抚陈宝箴、按察使黄遵宪等革职,幽禁光绪于瀛台等整肃。杨崇伊因此成了众矢之的。
1908年杨崇伊丁忧回原籍常熟守制,住在省城苏州,曾“率众持枪擅入吴韶生家,抢夺妓女,开枪伤人”。当时的两江总督端方力主严办,与江苏布政使瑞澂合谋,奏请将杨崇伊逐出省城苏州回常熟原籍、交地方官严加管束。
“东陵照相案”发生前不久,杨崇伊郁郁而终,年仅59岁。据说,他临死前对令其丢官的端方还愤恨不已,留遗书给李国杰:“吾年暮,此怨今生不能报,子当为吾雪之。”李国杰此折,无疑有着公报私仇的意味。
有研究者认为,抛去端方上述行为有方便沟通、留存影像纪念的本意,即便根据清《官员处分则例》,按其被参各款,端方最多被革职留任或降级留任。而且,对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这样的股肱之臣,清廷本来也可以宽免其罪而让其戴罪立功的。隆裕、载沣下此重手,是此前端方一再以新政元老自居,要载沣礼聘通晓宪政之员作为顾问,并奏请载沣在休息处东华门内三所听顾问讲课学习宪政。
端方奏折中“将三所附近闲房量加修葺,作为顾问值班之所,令其轮流入值”之语,对宫内事务从细节上予以指点,严重触犯了外官论政的大忌。东陵照相事件,给载沣整治端方提供了借口,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照片虽小,有时也能影响历史。
丁未政潮后,岑春煊与袁世凯的矛盾公开化。辛亥革命期间南北和谈,5轮谈判后北方和谈代表唐绍仪请辞,时在上海的岑春煊在给袁世凯的电报中,就直言不讳批评袁世凯之所以逼迫唐绍仪辞职,是因为此前孙中山已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让觊觎该职位的袁世凯心中不快。
1916年,袁世凯复辟。两广将士推岑春煊为都司令,岑在就职宣言中说:“袁世凯生,我必死;袁世凯死,我则生耳!”不仅如此,他还秘密潜往日本,“以个人名义”借得日币一百万元,并购买足以装备两个师的炮械回国,用于讨袁战争。
至于蔡乃煌,竟然鬼使神差般落到岑春煊手中。1915年,为了给筹备帝制筹款,袁世凯任命蔡乃煌为广东鸦片专事局局长,一边筹款一边监视盘踞广东的云南军阀龙济光。1916年5月22日,蔡在广州被龙济光、岑春煊逮捕枪毙,判词写道:“蔡乃煌无罪可科,国人皆曰可杀。”这被学者姜鸣评为中国司法史上最别开生面的判决词。
岑春煊活到1933年,享年72岁,可谓长寿。而此时,他的政敌们早已不在人世:端方1911年为湖北新军所杀,袁世凯病逝于1916年,奕劻和恽毓鼎死于1917年。时间,成了替岑春煊报仇的最佳利器。
相关报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