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打造朝鲜核技术人才? 朝鲜军事院校揭秘
2013/03/15 | 黄山伐 | 收藏本文
继第三次核试验之后,朝鲜仍不愿罢手。据韩国《中央日报》2月16日引述韩国军队消息人士的话说,“朝鲜在于2月12日进行核试验的咸北吉州郡丰溪里2号(西方)地道与3号(南方)地道有动作”,“特别是在3号地道的活动较活跃”。随着国际社会不断作出对朝制裁的动作,朝鲜却以强硬地追加核试验作为回馈。
作为经济困难的小国,朝鲜凭什么坐拥百万大军乃至核武器、远程导弹,令周边国家如此为难?除了举全国之力确保军队力量外,朝鲜还大力强化军队及军工科研的人才培养。据了解,目前朝鲜仅从事核研究与导弹技术开发的技术精英就约有3000名,其中约2000人是专家级人才,他们的存在为朝鲜“打开强盛大国之门”立下汗马功劳。可是,多年来致力于为朝鲜培养各类军事及科技人才的两所高等院校一直被平壤有意无意地掩护起来,令外人无从知晓。
“人民军主帅之家”
在首都平壤,有两所让朝鲜人自豪和向往的高等学府,一所是金日成综合军事大学,另一所则是金日成综合大学。前者位于平壤万景台区,是朝鲜人民军最高军事学府,也是人民军指挥官的摇篮,用一名“脱北”到韩国的前人民军军官的话说:“那里是‘人民军主帅之家’。”
金日成综合军事大学的前身是始建于1952年10月的朝鲜高级军事学校,它是根据金日成的提议设立的,1954年8月改名为金日成陆军大学。1956年10月25日,朝鲜在陆军大学的基础上创立了金日成高级军事大学,1972年前后更名为“金日成综合军事大学”。该校地位非常高,金日成、金正日、金正恩三代国家领袖曾先后多次视察,就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方向作出重要的指示。
1993年7月,即《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订40周年之际,金日成综合军事大学被授予“金日成勋章”和“自由独立一级勋章”。1998年9月朝鲜建国50周年之际,在金正日的指示下,金日成综合军事大学内竖立起身着大元帅服的金日成主席铜像。2003年,在朝鲜最高人民会议举行代议员选举期间,金正日专门来到金日成综合军事大学投票,在朝鲜国内掀起了弘扬“先军政治”的高潮。
整个大学占地面积约99万平方米,隶属于人民军总参谋部教育局,下设教务部、政治部、后勤部和科学研究部等管理部门,建有金日成、金正日革命思想研究室、大讲堂、实习室等各类设施,专供学员学习及进行研究活动。
建校至今,金日成综合军事大学已培养了30余名“共和国英雄”和60余名“劳动英雄”。参加朝鲜战争的人民军指挥官从当初的朝鲜高级军事学校毕业后,大多在一线部队指挥作战,并且立下赫赫战功。目前,朝鲜人民军中30-50岁左右的军官基本都在金日成综合军事大学学习或进修过,几乎所有的军官都以胸前佩戴金日成综合军事大学的校徽为荣。
上世纪60年代,朝鲜最高领袖金正日在从金日成综合大学毕业后,进入金日成综合军事大学学习(时称陆军大学)。当时担任该校副校长的金顺一担任了金正日的专职讲师。据《东亚日报》报道,现任朝鲜最高领袖金正恩也是从金日成综合军事大学毕业的,他所撰写的炮兵专业论文得到金正日的赏识。
为培养这些军事人才,金日成综合军事大学设置有本科及培训两个教育模式。本科下设战术、炮兵、通信、社会科学(政治)等四个大系和若干教研室,以培养陆海空三军指挥官为目的。培训模式的教育对象则为从上校到将官的各级优秀军官,旨在对陆海空三军的高级指挥官进行再教育,学习时间为一年。
学校还紧跟发展形势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及优化资源以适应高技术战争的需要。海湾战争爆发后,金日成综合军事大学即废除了研究生制度,将全部研究生学员转入以电子战专业为特长的朝鲜美林军事大学学习。据韩国国家情报院所掌握的情报称,朝鲜人民军从1986年起开始在金日成综合军事大学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学制为五年。成绩十分优秀的毕业学员在接受政审后被选拔到人民军电子战部队,专门从事以韩美军队为主要作战对象的“黑客”任务。
留苏、日“核泰斗”任教
与金日成综合军事大学不过咫尺之遥的金日成综合大学,则是奠定朝鲜核物理研究的圣殿。该校对朝鲜核人才的培养工作很早就开始了。1949年,根据共和国首相金日成的指示,学校正式开设核物理学科,首批招生30人。冷战期间,朝鲜每年还会选派数十名“核精英人才”远赴位于苏联杜布纳的社会主义国家联合核研究中心深造,他们几乎都是从金日成综合大学选拔的。
作为朝鲜第一所正规大学,金正日等一大批朝鲜国家领导人都是该校的毕业生,因此它在朝鲜国内享有很高的地位。金日成综合大学的入学条件极其严格,特别是核物理学部。每年春季,全国各地的第一中学都会先组织考生进行选拔考试,然后再推荐考试成绩出众的学生参加金日成综合大学的录取考试,最终只有1/3的推荐生能进入该校学习。
金日成综合大学的核物理学在朝鲜享有盛誉,很多核物理领域的泰斗级人物都集中在这里。金日成综合大学核物理学教研室的第一任主任是都相录(音),毕业于东京大学核物理学系,曾在美国学术杂志上发表过重量级论文。后来金日成亲自给都相录写过邀请函,邀请其来金日成综合大学任教。任教期间,都相录开辟14个核研究项目,并亲自执笔编写近4万页的核知识教材。1981年,都相录完成了《新核模型的正式化和应用》的论文,为朝鲜核研究领域奠定了坚实基础。
金日成综合大学的另一位“核泰斗”是曾留学苏联的韩仁锡。从上世纪50年代起,韩仁锡就一直频繁向朝鲜领导人强调核开发的重要性。先后在金日成综合大学任教的名人还有丁根和崔鹤根,丁根在莫斯科留学期间,专攻原子反应堆物理学。崔鹤根也曾在苏联杜布纳联合核研究中心工作,回国后曾任朝鲜原子能研究所所长、原子工业部部长。
作为一流大学,金日成综合大学还注重教育改革实践。朝鲜《教育新闻》曾报道称,“金日成综合大学的核物理学专业正在努力加强实验教育,教研室配备了现代化的实验设备,已经为提高实验教育的质量做好了准备。”
核研究的“三驾马车”
为避免科研团队过于集中而导致竞争力下降,在朝鲜政府的安排下,金策工业大学于1957年增设核工业学。1963年,朝鲜科学院下属的平城理科大学也开设了核物理学科,它们与金日成综合大学共同构成朝鲜核研究乃至导弹技术人才培养的“三驾马车”。
金策工业综合大学创建于1948年9月,它的一号主教学楼曾是平壤市最早建起的高楼之一。该校以工科为主,是朝鲜科技教育的最高学府。在核研究领域,该校主要培养核反应堆、核电、核燃料和核工程专业的研究人员和技术员。从该校涉核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几乎全部都会去宁边核研究中心或博川郡等地的核机构工作。1989年5月,金策工业大学的专家发表名为《在室内温度下成功实现核融合反应》的论文,其内容之高深令外界咋舌。2008年6月,金策工业大学的学生还获得参加在加拿大举办的第32届国际大学生计算机程序大赛的资格。美国纽约州的西拉库斯大学教授托森对此表示,为了评测本国计算机学的教育水平,朝鲜一直在关注世界级计算机大赛。西拉库斯大学从2001年开始一直与金策工业大学开展信息技术领域的交流。
朝鲜平城理科大学位于朝鲜平安南道平城市,该校实行六年制教育,其学生也是曾在全国中学生科学竞赛中获得前五名的最优秀的高中毕业生。因此,朝鲜内部又称平城理科大学为“秀才学校”。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