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药品炒成了“蒜你狠”
2019/06/15 | 周兼明 | 收藏本文
据大陆媒体《经济参考报》报道,一种用于心脏急救的常用药硝酸甘油片从每瓶4块多钱猛涨至60多元且很难买到;治疗农药中毒的氯解磷定,一盒价格从政府招标挂网价48.8元暴涨至1017元;用于断指再植的盐酸罂粟碱,从9.4元暴涨到349.9元……病友一药难求,医院被迫高买低卖。
这家媒体的记者采访了医药市场、医院、药厂和药品流通企业,发现近两年来市场上已先后有100多种药品悄悄“火箭式”涨价数倍乃至数十倍,大多是阿莫西林、降压0号、甲硝唑、土霉素、病毒灵、痢特灵等这类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的大众常用药。
该报通过多名业内人士了解到,一些不良商人通过串通、利诱、逼迫等手段,垄断某种药品的原料供应和进口渠道,囤积居奇向下游药厂高价兜售,或控制药厂产品的销售权、定价权,导致药品涨价、紧缺,从中牟取暴利。近两年来所有非正常涨价的药品,几乎都是采用这套手法,已经组织化、常态化、模式化。有医药界人士透露,他认识的一个医药老板,去年拿出3亿元垄断了一种胃药原料,把一瓶药的价格3个月内从1.6元抬到8元,据说从中获利数倍。
自从2015年6月药价放开后,药品的涨价、缺货,屡见报道。但这次透露的数据仍令人吃惊,近年价格上涨数倍乃至数十倍的常用药,竟多达100多种。这种“火箭式”上涨,对医方、药方和患者均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如报道中透露的,医院为保证有货,不得不高买低卖,增加了医院成本;有些药企因原料被垄断,不得不转型做食品、化妆品;而对患者来说,这些常用药并非只用一次两次,不只增加了经济负担,如果某种救命药断货,还可能导致健康危险。
把药品原料当作“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通过资本介入方式垄断炒作,确实是对医药市场和医疗行业秩序的严重扰乱,危害也比暴炒农产品大得多。这种做法让医保惠民政策变得名不符实,如果常用药常常缺货,即使被纳入医保,患者也只能“望梅止渴”。医改、药改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民众的“看病贵”,如今越改越高,势必会改变民众对医改、药改的看法,最终危及整个医改大局。
应当说,政府放开药品限价的改革方向是对的,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来调节药品的价格。过去,药品定价主要以成本加成为基础,按社会平均成本定价。这种定价方式,一是无法体现药品的临床价值,“优质优价”成了一句空话;二是企业为抬高定价,虚报成本情况严重;三是缺少对药价的动态调整,不少药价与成本倒挂,廉价药品无人愿意生产。
政府放开限价的目的,是使市场竞争更充分,一方面降低原先虚高的药价,一方面使过去定价过低的一些老药“复活”回归。所以,放开药价后,有一部分药品涨价是肯定的,尤其是那些价格与成本倒挂的药品。但眼下这种数十倍、数百倍的“暴涨”,显然是违背市场规律的,是少数不法商人利用放开市场与市场监管缺失的空当,人为操纵市场的结果,与正当的市场竞争无关。
要在短期内改变这种状况,首先需加大对垄断市场行为的查证与处罚力度,不能“轻描淡写”。比如今年初,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就对湖南及河南两家药厂因垄断扑尔敏原料药,没收、罚款了1243万元。这两家药厂一度占中国扑尔敏原料药市场份额的96%,他们利用市场支配地位,大幅抬高药价,导致大量药厂停产减产。对这类通过垄断“炒作”牟取暴利的企业,必须加大处罚力度,严刑峻典甚至罚“死”,才会有警示效应。
从长远看,还需完善相关的法律与监管制度。4月26日,《药品管理法(修订草案)》开始向社会征求意见,此后将交付三审,三审后如表决通过,新的药品管理法将正式出台。这是一次大修,涉及面很广。针对药价疯涨与供应短缺的问题,就有机构建议这样修订:国家需对药价进行监测,必要时开展成本价格调查,加强药品价格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药品价格违法行为;对短缺药品需有预警与清单管理制度,对短缺药品可采取适当的生产、价格干预和组织进口等措施,保障药品供应。相信这部最新修订的法律,对保证医药市场的秩序一定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其次,应当进一步放开原料生产的市场。如今在药品领域出现“蒜你狠”之类的炒作,无非是因为价格放开了,市场却没有完全放开。国家为保证药品质量,对原料厂审批一直严控,却为垄断制造了可能。据业内人士介绍,中国1500种化学原料药中,50种原料药仅一家企业取得审批资格,44种原料药仅两家企业可以生产,40种原料药仅3家企业可以生产……10%的原料药只由个位数的生产企业生产。
前年12月,政府就出台了《原料药、药用辅料及药包材与药品制剂共同审评审批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只是这个管理办法至今仍未对外公布。如果这个管理办法能实施,可能将对原料药审批有所放宽。拓宽原料药的供应市场和渠道,才是对垄断涨价行为的治根之举。
药品毕竟是一种特殊商品,放开价格并不等于放任自流,而是需要政府更为全面和精细的监管,而不仅仅是制定价格。有了充分竞争的市场,有来自国家法律层面的监管,有政府采购和医保的制衡机制,药品价格才不至于失控。
相关报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