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区: “公园城市”首提地 “人城境业”入画图
2019/05/05 | 作者 孟繁勇 | 收藏本文
4月22日,“公园城市”实践探索再次迈出重要一步。
首届公园城市论坛在“公园城市”首提地天府新区举行,这次论坛主题为“公园城市·未来之城——公园城市理论研究与路径探索”,论坛吸引了路透社、美国晨报等300多家国际媒体的关注,相继推出天府新区公园城市新探索的报道。
满眼皆绿,暖风吹拂,来自奥地利维也纳的恩斯特·沃勒尔悠然地行走在天府新区城市绿道。“绿地蓝天,漂亮极了,就像回到家一样。”
天府新区是2014年获批设立的国家级新区,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任务。近年来,天府新区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始终锚固公园城市的生态属性、空间属性和公共属性,形成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形态,赋予了现代化城市生态价值多元转化。如今,“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大美公园城市形态已在天府新区初步显现。
公园城市首提地
公园城市理念的首次提出,时间要回溯到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在天府新区,习近平总书记肯定了天府新区的规划建设成果,他指出:“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公园城市”理念,是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人与自然关系演进规律、城市文明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和深邃洞见;是基于对天府新区生态立城实践探索的认可和成都独特生态本底、丰厚文化底蕴、国家战略作用的深切期许和历史嘱托,为全球城市面向未来探索可持续发展形态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世界城市规划建设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
公园城市的理念,更是为天府新区的建设发展描绘了崭新的蓝图。
2018年5月,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成立,围绕公园城市理论内涵、指标体系、生态价值等方面开展理论系统研究。两个月后,公园城市建设局挂牌成立,不断优化提升全域城市设计,加快生态项目建设,探索生态价值转化通道,培育高品质生活消费新场景,释放生态红利,努力探索生态投入产出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天府新区快马加鞭,紧抓服务“人”、建好“城”、美化“境”、拓展“业”,全力刷新公园城市建设“进度条”。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始终突出创新驱动、高端集聚,加快构建组群布局、生态宜居的城市格局,初步形成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的产业体系,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经济总量居19个国家级新区第5位,发展显示度和区域标识度持续提升,正成为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最具发展活力、最具增长潜力的城市新区之一。
在资源禀赋方面,天府新区70%左右的规划面积为生态用地、农业用地和河流湖泊用地等蓝绿空间,具有建设公园城市的生态基底。
依托原有的山体、河水、农田、院落等生态本底建设,天府新区在上千亩的林下湿地设置了创意体育设施、主题运动公园、游客服务中心、创客沙龙、艺术书吧、特色民宿等设施,叠加高品质生活场景和新经济消费场景,让休闲方式更加惬意和多元化。
行走其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诗人笔下的迷人美景,在天府新区跃然呈现。
公园城市1436新理念
公园城市理念蕴含大历史观、体现哲学辩证思维、充满为民情怀,是新时代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是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表达,是城市文明的继承创新,是人民美好生活的价值归依,具有极其丰富的时代内涵。
天府新区的美景,让来自新加坡国际发展部宜居城市中心的林振聪赞不绝口,他对公园城市的理念非常认同,他说:“这是人类文明走了很多弯路才找到的出路。”
天府新区引领探索“公园城市1436”新理念,为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据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规划所所长王波介绍,“1”即指公园城市这个崭新的城市范式,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4”即4个鲜明的时代导向。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一尊重五统筹”城市工作总要求;“3”即3个有效实践途径:从“产城人”到“人城产”、从“城中建园”到“园中建城”、从“空间建造”到“场景营造”;“6”即6个突出的价值目标,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诗意栖居的美学价值,以文化人的人文价值,绿色低碳的经济价值,简约健康的生活价值,美好生活的社会价值。
其中,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表现在坚持以生态视野在城市构建山水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布局高品质绿色空间体系,塑造“推窗见田、开门见绿”的田园风光和大美公园城市形态,重现“窗含西岭千秋雪”的旷世盛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诗意栖居的美学价值表现在坚持以形筑城、以绿营城、以水润城,将城市景观组成一幅疏密有致、气韵生动的诗意城市新画卷,描绘具有美学价值的现代城市新意象,形成“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公园城市美丽格局;
以文化人的人文价值表现在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构建多元文化场景和特色文化载体,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在城市历史传承与嬗变中留下绿色文化的鲜明烙印,促进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天府文化发展;
绿色低碳的经济价值表现在坚持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高效的生产方式,建立创新驱动的绿色产业体系、清洁高效的绿色资源体系,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形成转型发展新途径;
简约健康的生活价值表现在坚持市民在生态中享受生活,在公园中享有服务,着力优化绿色公共服务供给,构建简约适度、绿色低碳、健康优雅的生活方式,形成自然、和谐、关爱的居住场景,让市民生活更美好,使闲适生活与良好生态相得益彰;
美好生活的社会价值表现在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融合社会功能和提供优质绿色生活空间,向世界城市发展输出中华营城新模式,形成未来城市建设中国样板,提供解决城市建设问题中国智慧,体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
天府新区更加注重环境质量,更加注重生物多样性改善;以1200公里绿道将全域多层级、多类型的公园串联为一体,随着消费场景、商业模式的全面植入,绿道经济初步成势、可持续发展内生动力日渐成型。
“人城境业”总相宜
从理念到落地,逐渐破题,作为公园城市首提地的天府新区,不仅是生活环境的简单优化,如何让生态价值转化为发展动能,实现人城境业和谐统一,是天府新区需要回答的时代考题。
目前,全球首个以“独角兽”企业孵化和培育为主的产业载体——独角兽岛正在施工建设中,一期工程预计将于今年底完成。届时,这里将重点吸引涉及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六大新经济形态”的独角兽企业。商汤科技未来创新中心暨“一带一路”总部项目、ARM芯片架构研发中心、云从军民融合人工智能总部等项目已签约落户独角兽岛。
随着新经济产业园ABCD区的建成投用,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北航创新研究院、中国—新西兰猕猴桃联合实验室等校院地协同创新平台已入驻园区投入运营;海康威视、启明星辰、亚信安全、易冲半导体、赫尔墨斯等行业知名企业已入驻运营。
事实上,无论是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还是营商环境建设,天府新区都拥有漂亮的“成绩单”:天府新区是商事登记制度、行政审批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的试验区,也是我国首张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一照一码”营业执照的发出地……
天府新区将加快国际人才自由港和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加快“蓉港青年创新创业梦工场”建设,进一步创新开辟柔性引进人才的政策空间,切实增强海内外人才认同感、归属感,天府新区还通过全域开展国际化社区建设,同步配套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商圈,提供科技智慧生活服务,创造绿色生态生活方式等措施,着力营造有情感、有温度的品质人居,让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兴隆湖碧波荡漾,天府公园清风习习,鹿溪智谷绿道春意盎然……越来越多高科技企业纷纷入驻天府新区。在这里,公园城市理念正照进现实。
“非常震撼!”4月23日,参观考察了天府新区科学城规划馆,《俄罗斯报》高级记者茹尔曼情不自禁地为天府新区点赞。她表示,将向俄罗斯的读者介绍成都、介绍天府新区,“特别是把公园城市的理念告诉更多人”。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哈里森·弗雷克称,公园城市首次在天府新区提出,并把公园融入城市当中,尝试把大自然带到城市生活当中,这是当今城市规划设计的一大进步。
联合国人居署专家萨尔瓦多·方德罗则表示,以建设绿道网络与构建公园体系为抓手,公园城市理念将促进这里建设成为一个环境友好、经济繁荣、社会包容、可持续的美丽宜居城市。他说:“我看好公园城市的发展,因为这里发展基底最好。”
相关报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