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超变形记
2019/02/15 | 作者 《经济学人》 | 收藏本文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英国足球充满丑闻,甚至成为举国之耻,后来却被改造成为英国最成功的出口产品之一。改革后英超各家俱乐部的收入总和已增长超过2500%。《华尔街日报》的约书亚·罗宾逊和乔纳森·克雷格在《俱乐部:英超如何成为体育界最富有、最具颠覆性的买卖》一书中讲述了英国足球联赛改头换面的历程。
一个例子最能体现“魔鬼在细节中”。阿森纳足球俱乐部前副主席大卫·戴恩对厕所十分在意。上世纪80年代,英国足球场的厕所卫生条件差,数量还少,球迷往往会用洗手盆或贴着墙边如厕。这种“脏乱差”也体现出足球这项运动的种种弊病。戴恩在观摩美国的体育赛事时发现,观众们都“被当成花了钱的金主而非牲口”对待。赛场上的气氛适合家庭欢聚,连厕所也是无与伦比。戴恩相信英国足球可以大幅提高它的吸引力和卫生状况,也更能赚钱。这驱动他规划了根本性的变革。
戴恩和他的工作伙伴们认为,他们需要模仿美国体育赛事的推广方式。阿森纳联合其他一些顶尖俱乐部适时推出了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于1992年脱离旧有赛事。他们详尽地研究了美国职业橄榄球大联盟(NFL),学习人之所长。如今英超一年的转播权价值28亿英镑(约35亿美元),让它轻松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足球联赛。英超各家俱乐部的收入总和已增长超过2500%。尽管规模庞大,英超员工数量仍然只有NBA或NFL的十分之一。英超的影响力也已走向国际:如今其海外转播收入几乎已与国内转播收入相当。
相关报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