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DC再次打造 华人超级英雄
能否摒弃偏见和刻板印象?
2019/01/05 | 孟祥涛 | 收藏本文

土豆(化名)在等一个“大日子”。这样的时刻他每年都要经历几遭,只不过这次明显更为重要。
对在B站(弹幕网站bilibili)制作漫威相关视频的土豆来说,漫威每年两到三部电影的预告片都是他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在《复仇者联盟3》里半数英雄化为飞灰之后,人们尤为迫切地想要知道剩下英雄的命运。
2018年12月8日,漫威影业在几经跳票之后终于公布了《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的预告片,几十秒的预告片土豆不知道反复看了多少遍,一帧一帧地抠细节,只为了寻找其中能揭示半年之后正片故事的线索。但就结果而言,漫威再一次充当了“预告骗”的不光彩角色,并没有多少新料,即便如此,全球粉丝仍表现出了空前的热情,24小时之内点击量就接近3亿大关,轻松打破前作曾创下的纪录。
冰火两重天,稍早几天前漫威影业公布的另一条消息则是没有激起多少水花,包括土豆在内的绝大多数相关头部UP主(在视频网站等上传视频、音频的人)也将其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据外媒报道,漫威影业已在开发中国功夫大师“上气”(Shang-Chi)的单人电影。该片将由曾执笔《神奇女侠1984》的华裔编剧Dave Callaham操刀剧本,漫威方面也正在接触亚裔导演团队。
“上气,就是个十八线角色,连美漫粉丝对它都很陌生。”土豆说,不止是上气,大部分华裔角色在漫威漫画宇宙都没有什么存在感,要么是作为投射东方神秘主义的一次性符号,要么就是无足轻重的串场NPC(游戏中不受玩家操纵的游戏角色),从未在故事中起到重要作用。
在他看来,漫威之所以启动上气的项目,原因在于电影《黑豹》超出预期的成功使得打着面向少数族裔和女性观众的旗子不仅理直气壮,而且收益可观,尽管这种被制造出来的文化多样性很可能是“橱窗式”的,即用来宣示某种政治正确。
以李小龙为原型
“上气”这个角色并不为人所熟知,但他在漫画中的父亲却是鼎鼎大名,即“傅满洲”。创作傅满洲的是一个叫萨克斯·罗默的英国三流小说家,20世纪初,因为义和团运动“杀光洋人”的主张以及大量华工开始进入英美等国,西方世界的上空徘徊着一个叫做“黄祸”的幽灵,久久不肯散去。
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光是萨克斯·罗默就写了13部小说,并有几十部同名改编电影,更不用说无数作家、剧作家将其作为符号改写、致敬、融合,在李小龙出现之前,傅满洲成为相当一部分西方人对于华人群体偏见的载体。
1966年电影《傅满洲的新娘》,由克里斯托弗·李出演。
似乎每个地方的唐人街在当地都是罪恶的深渊,人们想象里面的鸦片馆和枪支交易,那些中国洗衣店里装满了被绑架的美国儿童。唐人街的意思是指一种让你无可奈何的罪恶,就像傅满洲给他们带去的感受一样。
在1972年,漫威想要获得华纳旗下风靡一时的电视剧《功夫》的改编权,然而华纳是漫威主要竞争对手DC的母公司,这个提议被理所当然地拒绝,漫威于是转而向多次投资失败的萨克斯·罗默手中获得了“傅满洲系列”的漫画改编权,他们发展了上气这个人物,设定他为傅满洲不为外人所知的儿子,在形象上则是以当时正以功夫电影闯入好莱坞的李小龙为原型。
与邪恶的父亲不同,上气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正面人物,只不过早年被父亲蒙蔽了而已。他出生在中国湖南,从小隐居,与世隔绝,自以为为了人道主义目标接受由父亲与师傅的训练,技艺高超。当他终于来到外面的世界,在一次刺杀任务中,了解到了父亲罄竹难书的罪行,当场倒戈,在得到X教授的教导后,大义灭亲。
作为美国队长和钢铁侠钦点的复仇者联盟成员之一,如果不使用超能力,仅以拳脚论胜负的话,上气的战斗力是顶级的,在漫威官方的格斗技能排名中是最高的七分。他曾帮助蜘蛛侠进行格斗训练,让暂时失去超能力的彼得帕克能在战场上保住一条小命;还曾利用皮姆粒子,使得全身巨大化,与反派周旋,并立下头等功劳。在一次前往日本神户的任务中,上气意外获得了可以分身千万的超能力,与日本动漫《火影忍者》里的影分身之术十分相似。
土豆记忆中能想起上气的“光荣事迹”也只有他弑父一条而已,作为一名边缘角色,他大量的故事都发生在漫画特别刊之中,在各类大事件中也都是充当背景板,即便如此,他也是漫威漫画中华人英雄被着墨较多的一个了。
“他者”中的华人
作为流行文化风向标的漫画从来都是反映时代精神的产物,而其中华人英雄的渐次出现也可以看到华人形象在西方世界变化的草灰蛇线。
最早且有据可查的华人超级英雄之一,是华裔美国漫画家邢初在1944年推出的“青龟侠”。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作者希望这位没有超能力的英雄能成为中美两盟国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只不过在战后,随着国际环境的剧烈变化和时代精神的转向,让这位英雄迅速消失在了故纸堆里。
而在冷战开始后,反乌托邦和共产主义在冷战期间一度是美国文化的流行主题。1963年,辐射人陈路(Chen Lu,“Radioactive Man”)出现,他本是一名核物理学家,先后在印度和越南与雷神索尔和钢铁侠作战,但均以失败告终。如果说从新中国成立到中美建交这30年里,美漫中的华人形象因意识形态而出现扭曲的话,之后便形成了两条分叉路。
一条是从古典神话中寻求灵感。中国传统佛道两家稍微有些名气的神仙都被漫威和DC打包扔到了漫画中去,如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玉帝、八仙等。漫威在几年前还曾推出一名叫做“孙悟空”的角色,他机缘巧合在湖北一间古墓里发现了被囚禁的齐天大圣,并向其学习了一身本领,继承了“孙悟空”的名号,之后还加入了中国版神盾局——神矛局。或者是对于东方神秘主义的标签化认知,如教导奇异博士和铁拳本领的“古一法师”和“雷公”。
家里供奉的神像、古怪的出殡仪式、吃狗肉,一些华人的生活习惯被西方人无限放大,引发无数可以引申、漫无边际的联想,并且越传越离奇诡异。
还有一条是对中国现状的极端化想象。“万众侠”就是一例,作为心意相通的五兄弟,万众侠可以在必要的时候集齐全世界华人的力量来作战。更令人不忍直视的一位华人角色名叫“冠军之母”,她一天就可以生下25位具有超强体能的战士,尽管后者的生命最长只有一周,如果不是角色过于冷门,只怕美欧的女权主义者早就打上门了。
只不过,漫威在制造中国本土化英雄上仍踏出了脚步。2017年7月漫威与网易漫画宣布了双方的合作计划,将会起用本地创作者在漫威体系下创造两位中国本土的漫威超级英雄。如今将近十个月时间过去,两部真正以中国面孔与本土故事为核心的漫威超级英雄漫画《三皇斗战士》和《气旋》先后于网易漫画上线,正式开始连载。
《三皇斗战士》海报。

《气旋》海报。
为了保证中国英雄与漫威宇宙的统一性,漫威漫画主编也亲自参与到两部作品的监制。从故事大纲、角色人设到分镜,都要经过漫威编剧的审核。
所谓的“文化多样性”
《黑豹》电影单在北美,就取得了超过6亿美元的票房成绩,而且口碑飘红,只不过在国内市场,它却遇到了某种程度上的水土不服。
土豆曾做过关于一期《黑豹》的视频,有超过八成的评论都对这部电影不以为然,“《黑豹》在全世界范围里都取得了成功,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中国。”国内票房不到7亿元人民币,而豆瓣评分则创下了漫威电影宇宙的新低。
在他看来,《黑豹》在国内的遇冷其实有迹可循,国内观众对于电影中的种族议题其实并不敏感,也很难达到如美国非裔人群那般的激动,有很多观众在看完电影之后,对其所持的美式政治正确嗤之以鼻。
当然,在北美市场,“不和谐”的声音也一直存在。《黑豹》中泛非洲的视觉元素也被一些人批评为杂糅的美国想象。
《华盛顿邮报》的加纳裔美国记者Karen Attiah与肯尼亚记者Larry Madowo讨论了非洲观众对于《黑豹》的观感,Madowo立即指出:“里面的口音乱七八糟!他们希望能够基于南非的科萨语(Xhosa)来讲话,但有的人听起来像尼日利亚口音,有的人听起来像乌干达人。”并且,瓦坎达人的服饰也是东拉西扯——从加纳的花纹到祖鲁的头巾。Madowo总结说:“至少可以说在电影中,瓦坎达是对非洲文化的一种模仿,归根结底仍是外人想象的非洲文化。”
肯尼亚记者Patrick Gathara也在他的文章中批评《黑豹》中的瓦坎达远非乌托邦,而与美国对于非洲的一贯想象差别不大。例如,瓦坎达拥有超乎想象的高科技,但仍是以部落为组织方式的社会政治结构,并且权力交替只能靠武力政变来完成。就连他们的高科技,也必须由近乎奇迹的“流星坠落”来解释,暗示着在美国主流文化的想象中,非洲国家再发达也无法不依靠外力,并且不可能发展出更加和平与稳定的政治文化,这仍是一种白人中心主义的叙事逻辑。
同样在北美大热,国内却冷清的电影还有讲述华人生活的《摘金奇缘》(Crazy Rich Asians)。全亚裔阵容的该片是当仁不让的2018年年度黑马,但在国内观众看来则像一道不伦不类的“左宗棠鸡”。有评论指出,这是一种种族中心式的运作模式,即它不再把那些异域文化贬抑为相对低劣的东西,而是使用那些对“他者”而言属于正面的、崇敬的话语,并对其充满赞赏。但即使如此,它也依旧以一种更为复杂且令人不安的方式来展现。如今那些开始被西方称赞的“东方”,也深植于前者缺乏自省且在其文化上早已被定型的观点之中。
《摘金奇缘》剧照。
而漫威在接下来的电影计划中将侧重推出的华裔、女性题材、穆斯林电影未必不会落入与《黑豹》一般的窠臼。尽管漫威在寻求亚裔团队操刀上气项目,但在好莱坞,尤其是漫威执行的极为坚决的“制片人中心制”下,导演还能有多少个人表达的空间,其实要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