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港商角度回顾改革开放40年
2019/01/05 | via.易锐民 | 收藏本文

中国2018年12月18日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正日,香港在过去一周也启动相关纪念活动。特首林郑月娥在最近的专题探讨会上形容,香港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受惠者,“从不缺位”。诚然,中国大陆的改革由农村开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的成立是改革开放的重要里程碑;而大批港商正是率先跨越罗湖桥的“掘金者”。从此,“港商”成了大陆改革开放中一个重要名词。
1979年,香港美心集团第二代领导伍淑清,随父亲从香港到北京,签下大陆首家中外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拉开了大陆引进外资的帷幕。由于其注册编号为“001”,伍淑清就被尊称为“001小姐”。她曾在受访时形容,当年是摸着石头过河,因这是一家合同还未获批就先购设备、先行建设的企业。伍淑清父女共投资500万港元,此后困难就一个个接踵而至,例如进口设备禁售、外籍厨师不愿到大陆工作等。
最终伍氏家族在大陆的投资取得成功。伍淑清常说“爱国是浪漫的”,她很庆幸与96岁高龄的父亲伍沾德,都拥有一个浪漫的际遇,得以走在实现自己“中国梦”的道路上,而这个浪漫际遇就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
香港一直是大陆最大的直接投资者,除了首家中外合资企业来自香港外,大陆第一家五星级酒店也由港商投资。此外,香港的工业企业受改革开放带动而大部分北迁,利用大陆较低劳动力成本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统计显示,19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香港与大陆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是25对1,现在已缩小至5对1。香港贸发局的关家明认为,改革开放为大陆带来的巨大变化,离不开大陆对开放的明确共识及强大推动力。不少港商在大陆经营期间,看准机会,敢于冒险。他们一方面努力适应当地法律及营商环境,另一方面,随着80年代末期珠江三角洲一带开始城市建设,不少港商投资买地,累积了不少财富,缔造不少神话。
有港商反映,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法制不完善,加上凡事讲关系,不少港商曾碰得焦头烂额。在2000年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加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外资更是大规模进入大陆,中国对外开放的效应从经济特区扩散到全国,港商在外资中独领风骚的情况已不复存在。不过,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港商与陆商的交流活动,可望迎来新局面。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