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把握大势 理性应对
2019/01/05 | 周兼明 | 收藏本文
每当新年来到,人类都会点燃新期望——苦难者期待梦想,迷失者期待方向,孤独者期待热情,贫困者期待财富,富裕者期待平安,蒙受冤屈者期待公正……
2018年岁末,中共召开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做了重要的总结性讲话,提到“改革开放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未来必定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预示了中国未来的不易与艰辛。
2019年,是改革开放40年后的第一年,也是中美能否平息贸易战的关键年,对中国意义非凡。当此之时,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一再重申“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有着深远的意义——这就是中国的国运大势。
“改革开放”连接的不仅仅是中国的过去和未来,还决定着中国的方向和命运。通过回顾与反思改革开放的源头,我们更深刻地懂得该珍视什么、该放弃什么;而认清大势之后的把握大势,将助力当局再度吹响改革的冲锋号,重塑全社会对于未来的信念。
把握大势是指我们要用更开阔的视野,从历史和世界的维度,审视与探讨我们身边的种种危机,以期不迷失前行方向。
把握大势,意味着我们对历史左倾错误有清晰的认知。如习近平主席讲话中提到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粮票、布票、肉票……等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票证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即是对过去“阶级斗争为纲”和计划经济独大的否定。
把握大势,意味着让中国更融入世界。1978年的启航,让中国结束了闭关锁国,开始连续40年与世界文明、全球经济、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等相融合的发展道路。融入世界顺应的是全球化发展的时代大势,也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认清这一大势,把中国40年来的变化放在这种历史背景中考察,在繁杂的表象面前,就不会再次迷失方向,不会逆历史潮流而行,不会错失良机、失去大势甚至走向虚妄。
把握大势,意味着要解放人的力量。40年前,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是因为它解放了人的创造力,人的自由和力量一旦被解放出来,任何社会奇迹都可能被创造。这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巨大业绩的关键。因此,未来中国依然要相信民众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顺应民众寻求安全、稳定、发展和创造的愿望,努力让每个公民都能感受到自己生存与付出的意义和荣光,感受到人类文明的慰藉。
把握大势,还意味着要充分相信市场的力量。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大决策后,通过一个个给市场松绑的政策,让国民加入到了市场经济大潮中。从小岗村农民到义乌小商贩,从国家电信行业放开垄断到华为等公司的全球崛起,市场经济为中国创造了一个个世界经济奇迹。因此,政府要严格落实十八大“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会议精神,警惕干预过多问题。
把握大势,更意味着要坚信法治的力量。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大势,法治社会首先是政府要守法,不能挟官府之威与民争利,或以官员轮换等理由拖赖历史欠债。能依法治得了权,宪法权威才能得到充分保障。实现依法治国就包括向司法机构放权,让司法机关能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让权力真正退出对司法的干预。同时,法律必须捍卫公民的合法权利,保障民众的自由。社会要稳定,法治保障最为重要,唯有法律能在不确定中给人以确定感。
只有在把握大势的前提下,理性应对才有可能。
2019年,中国将遇到各种严峻考验——经济下行、利益分化、环保危机、社会稳定、就业压力、超发货币等方面,无不是“惊涛骇浪”级的,这都增加了遇到各种风险、风波,爆发各种社会问题和冲突的可能性。因此,不同的社会群体在公共利益、公司效益乃至个人利益受到损失和冲击时,都应保持社会理性,否则极可能造成不可收拾的社会惨剧。
所谓社会理性,就是指政府和民众对各种社会矛盾的可能爆发,要有理性认知和清醒对待。政府不能忽视民企、民意合理诉求,也不能把矛盾视为对权力的挑衅,这样只会激化社会,从而将社会矛盾转化为政治矛盾。民众也不能把所有问题的发生,都归结到政府决策和执政能力,也要看到历史发展脉络和国际局势的变化给整个中国带来的影响,进而找到自身利益受损的原因组。政府和社会大众都应当抱着共生、合作的心态,理性协商或依靠法律手段解决。避免法国为抵制税负的增加而进行的“黄背心”式的抗争运动——这种非理性抗争模式给巴黎乃至欧洲带来的损害,对中国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
改革开放,是我们对过去的总结,也是我们对未来的祝福与寄托。我们期盼中国在未来的时代,再次显示出它永不衰竭的活力。祝福中国!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