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蝴蝶”的贪婪之路
菲律宾前第一夫人伊梅尔达再被定罪
2018/12/25 | 作者 陈祥 | 收藏本文

菲律宾反贪污法庭在最近裁决,以奢侈闻名的前第一夫人伊梅尔达·马科斯犯有7项贪污罪,涉嫌贪污6.58亿美元,面临最低42年、最高77年的刑期。
她的丈夫费迪南德·马科斯从1965年到1986年担任菲律宾总统,被当时兴起的“人民力量”推翻下台,夫妻俩仓皇流亡夏威夷。马科斯1989年死于檀香山,伊梅尔达则在1991年获准回国。不甘寂寞的她重新投身政坛,并当选国会众议员。中国人之所以熟悉这位国际名媛,是因为她在1974年和1975年两次来华并见到毛泽东,中国领导人罕见的吻手礼照成为当时著名的新闻图片。
这不是反贪污法庭第一次对伊梅尔达做出裁决:1993年9月和1998年1月她曾因贪污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24年和12年,2001年10月更因侵吞2800万美元国家资产再度被逮捕,但依靠律师和保释金,她没坐过一天牢。相反,她每次上法庭都气场不凡,屡次成为报纸头条。2001年那次,她走出法院大门后高举尚沾着印泥的手指给记者们看:“瞧瞧,纯粹就是骚扰!这太不人道了。他们骚扰我整整16年了,真是太无情,太冷酷了。”
这一次,89岁的伊梅尔达依旧并未派代表到庭聆判,而是经保释后去参加女儿的生日派对,由此引发反对者的持续批评。菲律宾副总统罗布雷多表达了她对该决定的不满,称这简直是对正义的嘲讽,对法律的侮辱。虽然总统发言人帕内洛称“杜特尔特总统不会干涉伊梅尔达的案件”,但由于杜特尔特与马科斯家族的特殊关系,仍让外界不看好判决的执行。
从“独鲁万玫瑰”到菲律宾小姐
伊梅尔达的新闻之所以总能成为菲律宾的头条,与她传奇的一生不可分割。
1929年7月2日凌晨,一个女孩在马尼拉呱呱落地。当天,她进入教堂接受天主教洗礼,登记姓名伊梅尔达·雷梅迪奥斯·比西塔西翁·罗穆亚尔德斯,罗穆亚尔德斯是菲律宾的名门望族。
父亲是一位律师,与前妻已经有了5个孩子。在伊梅尔达出生前,他刚翻修了在最体面地段上的房子,还分期付款买了一辆汽车。他自豪地告诉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这钱花得值得,“这孩子将来会大富大贵”,可谓一语中的。生了6个孩子后,伊梅尔达的母亲在1938年去世,此时的她仅有9岁。
大萧条来了,父亲所在的罗穆亚尔德斯律所陷入1930年律师考试漏题丑闻而生意变差,事业开始走下坡路,并在1932年破产。1938年,父亲卖掉房子和汽车,带着一家人回老家莱特省省府独鲁万市(Tacloban)。随着日子每况愈下,这家人成为罗穆亚尔德斯家族眼中的穷亲戚。
家道中落,伊梅尔达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美人。她的童年自从有记忆起就没过上养尊处优的生活,这使她一开始就与普通人打成一片。“她是个生性快活的小姑娘,经常蓬松着头发在大街上来来往往,在阳光下玩耍的时间太长,脸色显得很红润。”一个木匠邻居日后谈起“铁蝴蝶”的童年,“她跟那几个同父异母的姐姐不同。她们高傲自大,瞧不起人,不愿跟邻居讲话,不愿跟我们这些人往来。伊梅尔达不是这样,她是个和善亲切的女孩。”
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菲律宾,无情掠夺物资服务于侵略战争,对食品实行配给制,经济更加困难。伊梅尔达早餐时总对着邻居面包上的人造黄油流口水,她家连喝咖啡都加不起蔗糖。直到美军反攻菲律宾、登陆莱特湾,父亲带着她向美军要到建筑材料,才翻修了木头结构、镀锌铁皮屋顶的寒碜房子。
伊梅尔达在独鲁万市上了大学,并以美貌和歌声闻名当地,成为“独鲁万玫瑰”。每逢宗教节日活动、义演甚至婚礼,她总被邀请到场献歌,还被指定代表全市市民给到访的要人献花环。她拒绝了排着长队的求婚者,深信马尼拉才是自己的大舞台。
1952年,伊梅尔达来到马尼拉求发展,起初她准备报考菲律宾女子大学音乐美术学院,先去熟人雷耶斯夫妇的声乐班免费学习。据同学们回忆,她独来独往,穿着过时的衣服和鞋,拼命学城市小姐讲话却依然给人赶不上时代的感觉。“我打心底敬佩她,同时又怜悯她。这样年纪轻轻的姑娘,出人头地的愿望竟如此强烈,叫人有点心酸。”雷耶斯夫妇如此回忆,“每次看到伊梅尔达,总觉得她需要疼爱和保护,但她雄心勃勃,异常认真。只有男人,性格坚强的男人,才能这样认真。”
雷耶斯夫妇也成为伊梅尔达的贵人,他们鼓励她参加马尼拉市小姐选美赛,还帮她寄照片去报名。她流着泪在市长办公室讲了一番个人如何努力奋斗的故事,市长被感动了,最终选美委员会裁定她当选马尼拉市小姐。
在马尼拉,她寄居表哥丹尼林的家里。精明的丹尼林正在竞选众议员,意识到急切需要伊梅尔达的帮助,让她陪同拜访政界要人,在竞选演讲上饮歌助兴。就这样,伊梅尔达踏上了政治之路。儿时辛酸往事被埋葬在这座外省小城,功成名就的伊梅尔达曾百般篡改自己的过去,虚构出锦衣玉食的少年时光。
大放异彩的“第一副总统”
伊梅尔达与马科斯的初次见面,是1954年4月6日在国会大厦里。两人一见钟情,从相识到结婚仅有11天。一位正在冉冉升起的政界新星闪电般娶了马尼拉市小姐,这个浪漫的故事成为社会热门话题。时任菲律宾总统、战争英雄拉蒙·麦格赛赛还担任了他们的证婚人。
“这桩田园诗般的风流韵事下面,隐藏着两个心灵受到往事创伤刺痛的人,他们都为赢得权力、受到上层接纳的意志所驱使。”菲律宾著名女记者、马科斯夫人传记作者卡曼·佩德罗萨如此评价两人的结合:马科斯22岁时站在法庭上,被控暗杀了父亲的政敌;伊梅尔达9岁就被同父异母的兄长排挤,只能住在与总统府即马拉卡南宫近在咫尺的汽车房里。
有了总统的认可,马科斯的仕途一路走高。他在1959年当选为参议员,1962年任参议院议长,1965年代表国民党参选总统,以建立新社会运动为号召,一举成功。1965年12月30日,伊梅尔达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天到来了——马科斯就职总统,她成为第一夫人。她承诺,将致力于文化和社会福利领域,为民众谋利益。
这对夫妻在选战中成为黄金搭档,也是当时最有人格魅力的政治搭档,无论是脸蛋、身材,还是口才。伊梅尔达成为一名千载难逢的拉票人,她乘坐飞机、汽车、渡轮甚至牛车去各地拉票,在穷乡僻壤也毫无怨言。多才多艺的她在政治集会上唱歌,她的美貌和天生的女高音嗓子征服无数人。她一天只睡4小时,能记得所有政界领袖的名字,掌握他们家庭成员的情况,甚至知道谁家屋顶需要整修、谁家即将举办结婚周年纪念、谁家刚死了人……这让丈夫精壮的助手们自叹不如。
除了迷倒本国国民,她也在国际舞台大放光彩。1966年10月,马科斯夫妇就职后首次访问美国,伊梅尔达被蜂拥而上的美国记者誉为“给摄影师带来愉快的人”,荣登各大报纸头版。从白宫到大都会歌剧院,再到洛克菲勒庄园,她的每次装扮都成为最引人注目的事。在为时任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准备的答谢宴上,她站起来唱了一首菲律宾爱情歌曲,在场的1400多名宾客为之倾倒。美国舆论一时将她跟伊丽莎白女王、希腊公主、肯尼迪遗孀相提并论。
第一夫人的魅力是有价值的,她主持的社会一体化计划从美国获得了350万美元。回国后她立即召开记者会,夸耀自己在外交场合的贡献,此举日后成为惯例。她甚至在私下对亲戚说,自己是“世界上地位最高的人”。
国际舞台上顺风顺水,她很快成为了丈夫的外交特使,还有自己的专机。她也被看为是事实上的第一副总统,甚至比丈夫更热衷于出国访问。在与苏联、中国进行交往时,都是她替丈夫“打头阵”。时任菲律宾外长罗慕洛曾对马科斯开玩笑说:“你又要派第一夫人到哪里去?”
出访古巴时,充满魅力的卡斯特罗为伊梅尔达所倾倒。他带着她参观服务于古巴穷人的工程项目,听她讲菲律宾帮助穷人的工程,并赞赏说:“我的女士,天下还有什么事你不能做?”
让伊梅尔达最为自豪的一次外事活动,或是1975年去利比亚说服卡扎菲不向棉兰老岛的穆斯林游击队提供支援。利比亚是菲律宾这股反政府武装的主要支持者。她在的黎波里的酒店住了数天,卡扎菲才姗姗来迟,于是怒斥说:“超级大国尚且以礼待我,你竟如此无礼!我就算死在这里也无所谓,反而会让菲律宾出现第一位女英雄。”结果卡扎菲被她的个性所征服,不仅顺利签署了和平协议,还坚持要给她讲授古兰经。伊梅尔达回国后受到英雄般的欢迎,罗慕洛盛赞:“根本找不出比这个更好的个人外交活动事例。”
在国内举办宴会也是伊梅尔达的拿手好戏。她讲究细节,能歌善舞,总能活跃气氛。深谙社交场合的她还习惯带上几位“蓝带女士”(让妇人们穿上蓝色衣服),进入“蓝带圈”几乎是当时每位菲律宾贵妇的梦想。“她从不厌倦,从不疲乏,不像我们这些凡人。每停留一站,她都立刻恢复精力,热切讨论我们所见到的人和事……我们力图保持清醒,全神贯注,作一些恰如其分的评论。”罗慕洛的妻子在跟随伊梅尔达出访后如此感慨,“但飞行了那么多个小时之后,要张开眼帘实在太困难了。”
堪称奇观的腐败之路
伊梅尔达最喜欢的城市当属纽约,这里的歌剧、戏院、酒店、夜总会、商店都让她流连忘返。她出门时总带着大批的随从,并常常在华尔道夫酒店住上几周乃至数月,直到被丈夫叫回国。她只住37楼的皇家套间,一天1700美元,这是1957年为伊丽莎白二世设计装修的。每当她到来时,行李少则200件,多则800件。服务员们已熟悉她的生活习惯,准备好她喜欢的花,以及最昂贵的香槟——香槟王。
这一切当然由菲律宾政府买单,但与此同时,她也会想方设法挤入美国上流社会,认识诸多达官显要,这些资源都能为外交加分。“纽约是我的乐园!”她毫不掩饰地说。
进入1970年代,菲律宾共产党领导的反政府武装“新人民军”越来越活跃,政府军疲于围剿,加上东南亚的大环境也不乐观,北越对南越的优势日益明显。马科斯在1972年9月23日颁布《戒严令》,国家进入紧急状态,诸多政治反对派被捕,部分人因此死亡。1981年1月马科斯解除戒严,6月举行总统大选,并用舞弊手段获胜。不过,这对夫妇的真正污点并非在于独裁,而是触目惊心的贪污——外界一般盛传50亿到100亿美元。
金钱面前,妻子比丈夫的吃相更差。不少人说,伊梅尔达的无止境贪婪源于她的贫困岁月,以及丈夫的纵容。1966年,正当伊梅尔达在罗马出访,马科斯在马尼拉与美国三流影星多薇·比姆斯共度春宵,后者却在床底放了录音机。性爱录音在记者会上一经公布,让伊梅尔达大为光火。为了补偿妻子,马科斯不断给予她权力,并从不加约束。伊梅尔达的任性和欲望无限度膨胀,除了奢侈购物,她开始在美国购置房产。
1983年,菲律宾著名政治反对派、长期流亡美国的阿基诺获准回国,结果刚下飞机就被暗杀。凶手被当众击毙,死无对证,众人自然视马科斯为幕后凶手。阿基诺之死成为马科斯政权的转折点,国内反对运动四起。时值经济不景气、军队哗变,这对夫妻在1986年2月25日的总统就职典礼上被群众包围。众叛亲离,他俩只好遵从美国的建议,搭乘美军直升机经关岛流亡夏威夷。这场不流血的革命史称“人民力量”革命,阿基诺夫人由此接过总统宝座。
马拉卡南宫不再作为总统府,改为向公众开放,展出了马科斯夫妇尤其是伊梅尔达的腐败生活。马科斯留在总统府的生活痕迹主要是一堆医疗器械,据说他在总统生涯的末期饱受肾病折磨。伊梅尔达的个人物品则成为“世界性奇观”:在一堆珠宝、手表、钢笔、香水、化妆品和衣物鞋子箱包里,最有名的是3000双高跟鞋与500个文胸。即便在以腐败闻名的菲律宾,这也令人瞠目。据说伊梅尔达有选择困难症,看见稍微满意的货物就全部买下,加上菲律宾名媛圈有个陋习,一件服装不能被看到穿过两次。
流亡至夏威夷后,马科斯重病缠身,难以继续燃烧政治野心,依靠钻研法律书籍消磨时间。伊梅尔达仍保持着充沛的精力,她总向来访者哭诉“活在坟墓里”,57岁生日时甚至抱怨道:“如果下一个生日也是这样度过,倒不如死了好。”
1989年9月28日,马科斯因心脏病在檀香山市去世,终年72岁。这位前总统想让遗体叶落归根,却一直未获批准。直到阿基诺夫人的总统任期结束,继任者菲德尔·拉莫斯批准了马科斯的归葬,对外解释是“为了和解”,但不被允许在马尼拉举行葬礼。马科斯的遗体于1993年运回国,葬在故乡北伊洛戈省巴塔克镇的家族墓园里。当时有两三万名支持者在机场迎接他的遗体。但阿基诺夫人仍视其为眼中钉,召集民众集会声讨马科斯夫妇的罪行,警告国家可能再次沦为独裁统治之下。
2014年7月2日,菲律宾北伊洛戈省巴塔克镇,伊梅尔达在85岁生日时亲吻亡夫费迪南德·马科斯的玻璃棺材。自1993年以来,伊梅尔达丈夫的遗体即被置于恒温水晶棺中。
伊梅尔达1991年获准回国,参加了1992年和1998年的总统选举,但均以失败告终。不过,她在1995年的中期选举中高票当选众议员。2010年,快80岁的伊梅尔达再度当选众议员。她的儿子小费迪南德也于1992年当选国会众议员,之后任职北伊罗戈省省长数年。
时至今日,依然有许多菲律宾人怀念马科斯的时代。现任总统杜特尔特就从不隐瞒他对马科斯的钦佩。杜特尔特的父亲是马科斯的朋友,曾担任马科斯内阁成员。2016年,杜特尔特因准许马科斯遗体安葬在英雄墓园,一度引发民众抗议。这也让伊梅尔达是否能被定罪留有悬念。
一位菲律宾的历史学家表示:“即使伊梅尔达最终没有因贪腐入狱,但她的定罪意味着她或她的家人们不能再企图修改历史。”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