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正发生巨变:从家庭农户到大型农场
2018/10/25 | 作者 《纽约时报》,节选 | 收藏本文

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美国等其他国家出现了农场的发展。就在不久前,这种情况开始在中国发生。上世纪80年代,政府把大型公社取消了,重新允许以家庭为单位耕种土地。9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进一步改革政策,让这些土地权利得到足够的保障,使农民及其他人有信心大规模承包土地。中国的农业领域远未像美国那样被大型商业农场所主导,但这一进程已经开始。
这听起来可能有些悲剧性,因为传统的生活方式让位于现代化,就像美国家庭农场的消失一样。但这种转变对中国和整个全球经济都是有益的。
更大的农场会更有效率。那些农民可赚到更多的钱。更多的人可以自由移居城市。山西省山会村51岁的农民郑云寿(音)说:“如果人人都种地,那么人人都没有很多土地。但如果十个家庭只有一家务农,那么他们就能养活自己,其他9户人家也能通过在其他地方打工赚到足够的钱。”
郑云寿已接受自己可能是家里最后一个农民的事实。他的地不到3英亩(1英亩约合0.4公顷),面积太小,无法带来足够的收入,所以他把一半的时间用于在当地的钢厂装卸煤和铁矿石上,以赚取外快。他的儿子仍住在家里,但与在父亲的玉米地里干活相比,儿子更喜欢在建筑工地上操作挖掘机。郑云寿说,女儿已前往遥远的城市,她在那里“做电脑文员”。“我对此并不难过。这片地不足以养活我的儿子。”
当这些小农户离开土地后,27岁的郑成功(音)正在接替他们的位置。20年前,他的父亲耕种了一块大约2英亩的小块土地。此后,郑成功和父母通过向当地政府和其他放弃土地的村民租赁土地,聚拢了160多英亩地。结果是他种植玉米和胡萝卜的生意蒸蒸日上。郑成功投资了播种机、杀虫剂喷雾器和其他设备,其中还包括一台崭新、闪亮的红色收割机。
通过大规模的耕种,郑成功能挣到小农户只有做梦才挣到的钱——每年大约8万美元。不过,其中很大一部分被他投资于更多的土地和设备。郑成功说:“十年后,很多土地将租给像我这样的大农户。”这一机遇吸引了其他人。过去十年中,59岁的张勉环(音)将自己的农场规模扩大了10倍,达到30多英亩。在此基础上,他种植了玉米和高粱。过去,他每年只有区区300美元的收入——勉强度日。现在年收入约为9000美元。
在一些村庄,农场越来越大,人口减少的速度甚至比山会村更快。但这未必意味着中国的村庄将完全消失。中国的人口数量如此庞大,以至于在城市扩张的同时,数亿人很可能仍将留在农村。这意味着中国的许多地区可能不会发展像美国中西部这样的超级工业农场。
帮助世界穷人确保土地权利的非政府组织——美国农村发展研究所北京代表处律师李平说:“中国的情况完全不同,无法遵循美国的模式。村庄规模会有所缩小,但村庄还是会存在。”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