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香都 文化飘香
2018/09/05 | 徐智 余峰锋 | 收藏本文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始于对于财富的贪婪、对奢侈生活的追求,欧洲人开启了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大航海时代”。他们历尽艰辛,绕过非洲好望角的汹涌波涛,最终抵达富饶的东方大陆。他们渴求的不单是中国的瓷器、丝绸,印度的宝石,也是为了一种欧洲人生活必需用品——香料。
而在差不多同一时期,中国东南沿海的千年古城新会,也凭借毗邻东南亚香料产地以及便利的陆海运条件,心灵手巧的新会人籍着对香文化的着迷,开启了自身辉煌的制香历史。
源远流长 文化飘香
香火鼎盛、烟雾缭绕的寺庙,或者春节、清明等传统节日的祭祀场景,这通常就是人们脑海想到香时浮现的第一个画面。岁月如梭,沧海桑田,现代人的生活变得忙碌而复杂,却依然保持着尊敬祖先神明的传统,在人们手持香火礼拜天地的瞬间,仿佛自有一种神圣凝重的味道。
而对于一去隔绝国,思归但长嗟的海外华人而言,焚香礼拜不仅是对祖先神明的尊敬,也蕴含着浓浓的乡愁,在朦胧腾升的烟气中不知飘荡着多少对故土的魂牵梦萦…… 近年小冈香产品除在大陆销售外,还远销港澳台、日本、北美、东南亚、东欧、中东等地,赢得了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的喜爱,被赞誉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小冈香”,这无疑体现了小冈香深厚的香文化底蕴。
据新会县志记载,早在明朝年间,新会小冈天台乡戴氏就开始生产香,一直延续至今,约有600年历史。而新会小冈香的诞生,也伴随着一些美好而感人的故事。
其中一个故事是因香而结的良缘。话说新会天台有一位戴员外,家有薄产,因早年妻子产下女儿便撒手尘寰,员外便为女儿取名忆娘。戴忆娘自幼爱读诗书并精通弦艺,爱在后花园燃线香伴弄琵琶。一日,同村有位才情洋溢的秀才戴文轩,正巧在戴员外家后花园外的巷子经过,随着清风阵阵清香扑鼻而至,只觉神气清爽,接着一拨拨优美的琵琶声传入耳中,秀才不禁透过门缝张望,只见里面一缕缕烟云时而的婀娜舞动,时而的云环痴缠正在弹弄琵琶的玉人,似仙女下了凡尘。戴忆娘和秀才俩人便因此“线香”而结识,真乃“千里姻缘一线牵”,有情人终成眷属。
戴忆娘为纪念俩人因线香而结情,便就地取材,以柑皮、丁香、桂皮、杉木、八角等天然植物研碎作原料,配以香叶树作粘合剂,再削竹枝为香骨制成了线香。后来人们都觉忆娘所制之香,香气袭人,取材方便,便向她登门取经。戴忆娘亦不藏私,倾囊相授,从此天台人便据此法制香,行销神州大地。
而另一个故事则颇具传奇色彩。据说元末明初,烽烟四起,新会小冈天台有位戴氏,丈夫梁哥数年前跟随义军抗元未归。戴氏甚为思念丈夫,便在家拜神祈祷丈夫早日回归。但家贫无钱买香,便就地取材,用陈皮、杉木屑、香树叶,配以潺稿树作粘和剂来制作香粉,以竹枝削成香骨,香骨黏上香粉再搓成线香,以此在家祈祷供奉神灵。由于自制香价格相宜,甚为畅销,乡民争相前来取经,戴氏制香艺法广为传播。
与此同时,恰逢梁哥和义军被追至新会,便想将元军引至小冈天台,借助地利人和伺机反歼元军。村民们在元兵进入天台村前,家家户户门前屋后都点满自制香,焚香后的烟雾笼罩了整个村落,如堕烟海。元兵走进村落,四周满是点点赤红的燃点,烟云迷雾了双眼,正当其恐惧惶然之际,义军与村民突然冲出,将元军杀了个措手不及,并最终全歼元军。经此一役,小冈香声名大增,神州大地无人不晓小冈香,无人不用小冈香。
除此之外,还有“仙香救夫传”等神话传说,无不反映了新会人对小冈香的喜爱和认可,而对小冈香文化的挖掘和赋予,也恰恰体现了这片土地上所蕴藏的深厚人文历史底蕴。
薪火相传 匠心独具
除了带有传奇性的、神秘色彩的传说故事,小冈香最确切的诞生原因是为了解决生活所需。相传明代时小冈人组织的木偶戏班常到邻近乡村表演,依旧俗,演出必定要焚香祭台,然而那时的香都要从外地购买,价昂难购,小冈人便自行摸索,踏上了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数百年制香历程。
与传说故事中一样,小冈香最初也是由天台村妇戴氏发明,就地取材,利用木屑、柑皮及当地称为“香叶树”的植物等香料,用竹条搓制而成。之后,村民纷纷效仿,并遍及整个小冈,形成了小冈特有的家族式制香手工作坊和有小冈特色的手搓香制作技艺,并经母传女、婆传媳的方式一代代传承下来。
经过600余年的发展,目前小冈香已形成了自身的独特工艺和考究的选料。其中手搓香工艺更是全国独有,该工艺沿袭戴氏的发明,为竹签棍香,原料选用纯天然物料,须经制骨(竹签)、打粉、配粉、搋粉、搓香、刮香、晾晒、着色等多道制作工序方可制成。
手搓香非常考究制香人的手上功夫。制香工人需先将香粉与水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并搓成团状(即香胶),不能稠也不能稀,然后把香骨放置在香胶上搓匀,不能手抖偏离香骨。工序完成后,还需要合适的天时,经纯天然晾晒干燥才算制作完成。
纯熟的搓香工还能练就“一搓定香”的技艺:用左手握住一束香骨,其中一支香骨放在香胶上,用搓香板一压,香骨就粘上香胶,再巧手一搓一拉,香胶均匀地缠绕在了香骨上,用搓香板搓上香粉,一支表面光滑的香就制作出来了,整个流程如行云流水一般,极具观赏价值。2013年,小冈香制作技艺入选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了600多年的技艺,到如今已经不再仅仅是提高制香工艺的技法,而是成为了一种文化的载体,表演的艺术。
目前,仅小冈片区方圆3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集聚了近千家制香企业,并配套有原材料、包装材料、制香机械等企业,而双水镇这个“中国香业产业基地”,制香从业人员约2万人。新会小冈香产量已占全国卫生香的三分之一,是全国最大的卫生香生产地,2017年行业销售额超过25亿元,产品品种也由单一的竹签棍香发展到线香、盘香、熏香、异形香、工艺香等多个品种。
世界香都 共创辉煌
近年来,新会区政府不断大力推动小冈香业等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逐步推动小冈香从传统的家庭作坊式生产向现代机械化制作转变,产品品种也由传统宗教用香、生活用香向高端养生香、保健品及文化创意产品转变,高端檀香、沉香集散基地及全产业链基本形成,品牌价值和产业规模持续提升。
特别是从2016年开始在小冈香业城举办的“新会小冈香文化节”,对打响小冈香品牌,推动小冈香走向世界作出了很大贡献。在同期发布的《新会小冈香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将小冈香文化产业发展上升为新会区发展战略任务,力争到2030年将小冈香文化产业升级为新会区发展优先产业,总产值达到300亿,确立“世界华人香都”的地位。
政府的规划指导,为新会小冈香产业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特别是2018年,经过近两年的酝酿沉淀,新会小冈香产业的发展迈上了快车道。2018年2月8日,新会区小冈香业集团正式成立。集团由小冈香协会10个会员单位共同出资组建,是小冈香企业抱团发展的成果,小冈制香人希望通过抱团发展探索出产业传承和创新的新路子,打造中国香业龙头企业。
随后,双水镇在加快香业特色小镇项目规划建设的同时,规划近50亩土地支持小冈香业集团上马精油、生活用香项目,拓展小冈香产业的宽度。2018年7月,“小冈香”成功获准注册集体商标,这是新会区第一件获准注册的集体商标。在目前双水小冈香业中小微企业、个体户较多,规模普遍较小的行业现状下,集体商标是提升知名度、信誉度和市场影响力的上佳之选。小冈香业联合会相关负责人也表示,集体商标对企业“抱团”发展、转型升级,强化区域品牌,促进双水小冈香产业升级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在10月即将举办的第三届新会小冈香文化节上,将举行千人手槎香表演赛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进一步提升小冈香品牌知名度。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抱残守旧只会被时代所抛弃,小冈香积极谋划产业转型升级,是为了将小冈香文化继续传承下去,未来小冈人将以心灵的感悟和生活的温度推动香产业开拓创新、做大做强。烟雾缭绕仿似高山流水,飘飘袅袅,小冈香必将在这方水土延续它的传承,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开创中国香文化的新辉煌。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