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普会”的戏里戏外
特朗普的上台开启了美俄新一轮的互动。普京为这次会面等了许久,而会面最终上演是因为特朗普主动的政策调整 。
2018/08/05 | 方亮 漆菲 胡越 | 收藏本文
摘要:时移势易,旧瓶装新酒。特朗普在饱受国内批评之下依旧坚称,这场会谈“直接、公开、极具成果”,并且是与俄罗斯对话长远过程的开端。外界似乎清楚它何以发生,却看不清它指向何方。

1975年7月,芬兰赫尔辛基,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对时任美国总统福特说,我们将竭尽所能助您连任。43年后的7月,同一地点,现任俄罗斯总统普京当着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面对外承认,2016年他非常希望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青睐那位想与我们建立关系的人,不是很正常么?”
当需要国际环境的缓和时,俄罗斯人总会押宝一位美国总统,期待他代表整个西方“既往不咎,面向未来”。从这个角度看,刚刚举行的这场“特普会”似乎成为那段往事的镜像。
不同的是,当年福特的第一诉求是让美军平安撤出越南,因此他需要苏联在越南的影响力。而4年后,强势的苏联发动了阿富汗战争。特朗普治下的美国并无当年的狼狈,反倒是俄罗斯看上去内忧外患,麻烦缠身。更大的不同在于,此次美俄首脑峰会被“通俄门”所笼罩,也让俄罗斯的押宝备受掣肘。
时移势易,旧瓶装新酒。特朗普在饱受国内批评之下依旧坚称,这场会谈“直接、公开、极具成果”,并且是与俄罗斯对话长远过程的开端。外界似乎清楚它何以发生,却看不清它指向何方。
特朗普的祸从口出
“与一个令你长期害怕的敌人面对面坐下来。没完没了的媒体炒作。极高的评价。”美联社在其《峰会狂热》一文中,对于“特普会”进行了假设。有不按常理出牌的特朗普在,这场会面掀起舆论风浪也在预料之内。
去年G20峰会期间,特朗普不带翻译与普京私下会面,引来国内如潮的批评。此次会面前,特朗普对外宣称,他将带着“低预期”参加峰会;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也说,美国不会寻求“应达成的目标”,会议将“没有特定结构”。但对普京来说,能够举行峰会本身就是地缘政治上的成功——外界认为,这强有力地显示出西方孤立莫斯科的努力失败。
“从会面地点来看,普京先占了上风。毕竟是在俄罗斯家门口的芬兰见面。从时间选择的紧迫性上,也显得似乎是特朗普更需要这样一场会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刁大明如此解读。
此次的赫尔辛基会面还没开张,双方在一些礼宾细节上先有了较量。
两人仅带翻译的一对一会谈原定于当地时间7月16日下午1点20分开始,可普京的专机直到1点03分才抵达赫尔辛基机场。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示威,也有人觉得小题大做,毕竟这不是普京第一次在重要国际会晤中迟到。
不过,由于特朗普将前往会面地点——芬兰总统府的时间推迟了一小时,普京最终还是坐着他的新座驾Kortezh先行抵达。这辆俄罗斯自产的汽车比特朗普的“野兽”更大、更豪华,也是俄罗斯总统第一次将座驾带出国。
正式会晤前,两人短暂见了媒体。特朗普保持着他的招牌坐姿:身体前倾,双腿叉开,两手拇指和食指各自相抵,不时瞥一眼普京。普京则像往常一样斜靠在椅背上,目光向下,气势上略有胜出。两人握手持续了3秒,表情严肃拘谨。
特朗普落座时称:“坦白讲,我们两国过去几年相处得不够融洽。但是我认为我们最终会建立起一种非同寻常的关系。我确实认为,全世界希望看到我们和睦相处。”普京则说,他与特朗普保持着定期接触,包括通电话以及在国际场合的会面。“现在是就各种国际问题和敏感事务展开彻底讨论的时候了。”
随后,两人进行了超过两小时的闭门会谈。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两人看起来轻松愉悦多了。当记者问及“俄罗斯是否掌握有特朗普或其家人的把柄”时,普京忍不住笑出了声:“当特朗普总统在莫斯科的时候,我甚至不知道他在那儿。那时他还是个普通公民,一个商人,没人告诉我他在莫斯科。”
虽然会谈气氛变得融洽,特朗普的失言还是让美国朝野颇为失望。新闻发布会上,记者在询问普京是否属意特朗普后还有一问:您是否有指示官员帮助他胜选?普京避而不答,安稳过关。
特朗普则因一句“我看不到任何理由是俄罗斯(干涉美国大选)”惹了众怒。在民意的围攻下,这位怼天怼地的总统在一天内紧急改口,承认俄罗斯干预美国大选,说是自己在回应“通俄门”的问题中口误了,把“不是”说成了“是”。
一国总统当着别国首脑的面否定自家情报部门的工作,连自己的同僚都看不下去。美国众议院议长保罗·瑞恩说,“总统得认清俄罗斯不是我们的盟友”;针对特朗普关于“美俄两国都对目前的糟糕关系负有责任”的言论,参议员本·萨斯抨击道:“这是非常危险且大错特错的……当总统玩起这套五五开的游戏,他给了普京在宣传战役中最需要的弹药。”
特朗普最爱的福克斯新闻也大呼“不能接受”这个结果,特朗普轻易接受普京对干涉美国大选的否认显得“差劲”,“把美国给卖了”。
相比之下,俄方对于这场会面的评价积极得多。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称会面“好得不得了”,官方报纸以“局中球”(体育术语,意为赛事继续)为题,配图是普京将一个世界杯用球作为礼物馈赠给特朗普,特朗普随后将球丢给了台下的妻子。
尽管改了口,特朗普依然认为“特普会”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功。7月18日当天,他连发4条推特,大赞会晤成果。他甚至对比这次“欧洲之行”的两场会议——“北约峰会”和“特普会”,并表示“长远看,‘特普会’才是更大的成功”。特朗普也似乎不满美国民众对两人关系的评价,称看不惯他和普京关系好的人患有“特朗普精神错乱综合征”。
普京则在7月19日对特朗普进行了声援。他在外交使团年度会议上说,这次峰会总体上取得了成功。普京表示,他与特朗普的会谈“达成了有用的一致意见”——此言势必会震惊华盛顿的立法者。
1975年的赫尔辛基会议上,时任美国总统福特和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展开了正面会谈,两人在限制核武器库存方面取得了进展,但福特在美国国内因签署“赫尔辛基协定”而受到强烈批评。协议中确定了苏联在欧洲的势力范围,这被看做是对苏联的妥协让步。
普京的谋求长远
与美国类似,克里姆林宫也同样试图降低对此次会晤的期待值。它在会晤前表示,不指望此次会谈能取得多大成果,不过希望这成为化解双边关系危机的“第一步”。
但这符合俄罗斯近年来一贯的低调表现。2015年土耳其击落俄战机,2016年俄大使又在土耳其被刺杀,普京均未大做文章。2017年4月、2018年4月,西方两次因为化武事件轰炸叙利亚,普京同样未动干戈。2017年7月普京以驱逐755名美国外交官的方式来回击美国对俄罗斯能源、军工、银行等领域的严厉制裁,但这看上去更像是做样子,对民众有个交代。
在吞并了克里米亚、掀起了乌克兰危机并引来西方大规模长时间经济制裁之后,普京真是太想同美国总统坐下来谈一谈了。因此,去年4月美国轰炸叙利亚之后,俄罗斯强人甚至都没舍得取消时任美国国务卿蒂勒森的访俄日程。
普京要谈的东西与43年前类似。当时勃列日涅夫需要西方的技术与资本,更需要通过外部环境的改善来将资金从军备转投至经济、民生,而这种改善以苏联势力范围得到西方承认为题中之义。于是有了苏联人对福特的支持,以及赫尔辛基那场从法律上确认苏联东欧势力范围的欧洲安全会议。要知道,这是冷战时代唯一一份西方承认苏联占领东欧的法律文件。
普京也希望像勃列日涅夫那样打一手好牌,从西方那里获得承认俄罗斯在后苏联空间势力范围的法律文件,让西方承诺不再推动北约东扩。如这些都成真,那绝是不世之功。要是能让西方承认俄对克里米亚的吞并,并且结束经济制裁,就更要烧高香了。
经历了三四年的“韬光养晦”,普京终于等来了这场会晤。130分钟内,除了美俄双边关系,两国元首还谈到了核裁军、朝鲜半岛、叙利亚、以色列、伊朗、克里米亚乃至中国等多个议题。
虽然双方都未透露会谈的具体内容,但普京仍在记者会上指出了双方涉及的问题。他以美国安全专家团在俄罗斯世界杯安保问题上提供的有益协助为例,称俄罗斯已向美建议在战略安全、核不扩散、反恐问题上加强合作。叙利亚问题自是题中之义,普京称俄美部队已经通过合作避免了可能发生于叙利亚的危险冲突。双方也谈及伊朗问题,普京对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表达了关切。
普京还特意谈及经济合作,称两国商界对合作有着充足的兴趣,他认为已经到了两国恢复各类组织及文化交流的时候。他对特朗普建议道,在两国关系的问题上应该谋求长远。
普京几乎将俄罗斯能够帮助美国的问题和盘托出,所谓的“谋求长远”显然是在建议美国不要纠结于克里米亚、乌克兰危机这样的问题,而要多想想俄罗斯所能提供的帮助。这些表现都符合外界对普京立场的预判。
“通俄门”阴影之下
普京会押宝特朗普,却不会押宝他的前任奥巴马。上一位与普京谈笑风生的美国总统是小布什,再往前回溯,老布什、里根、福特、艾森豪威尔等能成功跟俄国人打交道的总统,都来自共和党。
共和党人总能够抛弃民族感情、意识形态上的好恶来审视俄罗斯问题,当国际局势发展到需要与莫斯科打交道的时候,他们似乎效率更高一些。当然,这只是战术效果层面的评价,而不涉及国际政治中的大是大非。
特朗普在这一点上表现得再突出不过了。在美国国内,“通俄门”调查仍在继续,对俄干预美国大选的指责更是甚嚣尘上。就在“特普会”前几天,12名俄情报人员因涉嫌侵入民主党全国委员会电脑而遭美国司法部起诉。这样的背景下,特朗普没当面对普京提出质疑或指责,让美国国内舆论极为不满。资深参议员约翰·麦凯恩称这场记者会是美国总统最可耻的表现之一,“之前没有任何一位总统在暴君面前如此卑躬屈膝”。
“特朗普通过得到普京的‘背书’来回击‘通俄门’的做法,并不明智。”刁大明分析说,共和党主导的国会两院分别结束了调查,结果与美国情报界一样,都认为俄罗斯介入了大选,但没有证据表明这与特朗普阵营有关。这样的话,特朗普跟普京在“通俄门”问题上同步发声,看似是给自己解套,实则会导致美国两党乃至情报界的共同反对。其结果极可能让“通俄门”的调查愈演愈烈。
“甚至于,这种和普京异口同声的做法,本身就有点‘通俄’的味道了。”刁大明说。
特朗普究竟有没有“通俄”,还需最终的调查结果,但要强调的是,这位不走寻常路的总统在与普京打交道的同时,对俄制裁的那只手并未放松。
这倒很像当年小布什的做派——一方面在波兰、捷克大搞反导系统,推动北约东扩,惹得普京大为光火;另一方面又声称能够从普京的眼睛里看到灵魂,与这位强人维持着友人般的亲密关系。2008年,两位即将卸任的总统在索契一同欣赏夕阳西下,被外界调侃为一曲恋歌。
奥巴马对普京表现得则更为傲慢。2013年他参加圣彼得堡G20峰会时,用不够庄重的姿态走上前与普京握手,几乎未寒暄便将脸移向媒体。但他主政美国的8年,俄罗斯却大搞地缘扩张。小布什在任时,普京直到对方跛脚才搞出“五日战争”,2003年和2004年发生颜色革命时却未大动干戈。
这里体现的并非总统个人的差异,而是美国国家政策调整的节奏,这种节奏体现为两党更替。俄罗斯的扩张往往发生于美国倾向于孤立之时,而这总在民主党主政时期;莫斯科追求缓和也往往因为美国咄咄逼人,此时在台上的多是共和党。苏联解体于共和党几位总统任内,以及咄咄逼人的“星球大战计划”之下,并非偶然。冷战及后冷战时代这大抵上是一以贯之的规律,其背后是东西方实力比对的基本态势。
特朗普的上台开启了美俄新一轮的互动。普京为这次会面等了许久,而会面最终上演是因为特朗普主动的政策调整。特朗普坐下来与普京谈判,是美俄关系重新调整的题中之义,这种调整是双方都乐见的。至少在朝核问题之后,特朗普若要在中东有所作为,离不开俄罗斯的配合。至于这层内涵之外,特朗普个人是否有“通俄”嫌疑,仍需等待调查。但无论调查结果如何,美俄关系的这轮调整都是注定要发生的。
美国想要联俄抗中?
调整对两国来说,意味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普京想要的相对较为明确,特朗普想要的却着实让外界费脑筋。此次会面,普京像一个厨子一样,把自己会做的菜和盘托出,特朗普会点哪道菜,或者会不会选择菜单之外的某道菜,才是外界关注的重点。
谈到特朗普举行“特普会”的初衷,如同此前的“特金会”一样,他似乎希望通过制造大新闻、大场面的方式来彰显自己在外交上的建树,但具体效果如何就另当别论了。新加坡峰会让他看起来像一个负责任的总统,他的民意调查也在那场会晤后出现了暂时反弹。本次“特普会”,虽然谁都知道不会有任何实际推进,但至少特朗普兑现了一个竞选承诺。
相比朝鲜领导人,与俄罗斯领导人的会面要常见得多,但特朗普相信,如果他能改善与莫斯科的关系,让普京做出对前任美国总统从未做出的让步,会有极大的收效。“我可以说‘你能帮我一个忙吗?你会离开乌克兰吗?’”6月他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如此说道。
早在欧洲之行开启前,特朗普就将俄罗斯定位为“竞争对手”,而这基本上是美国建制派可以接受的定位。“这说明特朗普的对俄政策遭遇了塑造和限制。”刁大明解释说,“竞争者”的表达与去年《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表达是一致的。但同时,特朗普拒绝承认俄罗斯是敌是友,表现他功利主义的一面,“还是想利用美俄可能的缓和来给欧洲施压、改变美国所处的国际地缘环境”。
特朗普对朝核问题的解决一度让国际社会叹为观止,当新加坡峰会成功举办后,外界至少得出两个结论:特朗普对国际议题的操作更加直接、大胆、不依常规;小布什当年所称的邪恶轴心(伊拉克、伊朗、朝鲜)如今已三去其二(尽管非彻底解决),只剩伊朗。
“特普会”很自然会促使人们将目光投向俄罗斯有着极强影响力的伊朗。但在伊朗之前,又横亘着一个叙利亚。美国若想解决伊朗问题,首先要清除伊朗在叙利亚的存在。在“伊斯兰国”势力逐步被消解,俄罗斯也基本将巴沙尔政权安全护送到岸之后,美国在叙利亚问题上显得缺少“抓手”。如何塑造新时期的叙利亚,单此问题已是普京手中可观的一张牌。
如今看来,普京在奥巴马时代的地缘扩张确实相当成功——他在中东累积了足够筹码,足以让特朗普付出可观的代价。至于这些代价是否包括书面的安全承诺等利益,便是美俄关系这一轮调整的焦点问题。
会晤之前,白宫称,围绕如何化解贸易冲突,美国、俄罗斯将展开讨论。其中还包括“美国、俄罗斯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关系”。这不得不让人想到中国。毕竟在中俄美三角关系中,任何一角变化都将影响三国之间的微妙平衡。
俄《独立报》对此刊文称,特朗普意欲携手普京共抗中国。俄知名政治问题专家特列宁对此解释说,特朗普政府已认识到,中国对美国构成的挑战更大。
“对中国而言,特朗普政府这种希望推进与俄罗斯缓和的做法,的确有在中美俄大三角中实现新均衡的意味,但今非昔比。”刁大明解释说,西方世界对俄罗斯的敌对与不接受、面对美俄关系的历史纠结与结构性矛盾、在地区热点问题上的龃龉,两个国家各自内部的强烈反感,都注定不会产生联俄制华的效果。
“俄罗斯需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国际环境与空间,需要与美国欧洲等西方和解,但也要保持与中国的深入合作。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吸引力还不足以让俄罗斯彻底放弃中俄关系良好态势。”刁大明说。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