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成“虚拟绑架”跨国诈骗新目标
2018/06/15 | 澳大利亚《对话》网站 2018.05.22 | 阅读次数:1199 | 收藏本文
澳大利亚联邦警察于2018年5月14日发布了一项针对在澳大利亚的中国留学生的“新”国际骗局的警告。在一般情况下,骗子会假装成中国驻澳使馆或领事馆的人与学生联系,告诉他们涉嫌在中国大陆或台湾地区犯下严重罪行,并要求他们配合调查。
被盯上的留学生被告知要躲几天,并被要求切断所有的联系,包括与国内家人的联系。骗子随后给学生家属打电话,告诉他们在澳大利亚留学的孩子被绑架了,并要求支付赎金。
几十年来,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民众一直都是电信诈骗的受害者。第一代绑架骗局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台湾。有组织的犯罪集团会给父母们打电话,告诉他们孩子被绑架了,并索要赎金。有时骗子可能会有孩子的名字,有时还会研究这个家庭的背景。许多台湾民众身陷骗局,并支付赎金。
由于当时使用的sim卡通常是预付费卡,而且手机都是克隆的,所以很难进行刑事调查。这促使台湾当局收紧了购买预付卡的规定。不久之后,由台湾和大陆成员组成的有组织的犯罪集团开始利用这种方法在中国大陆进行诈骗。
随着大陆和台湾合作打击电信诈骗,过去几年里,犯罪集团将业务转移到东欧、东非或东南亚。把呼叫中心转移到第三国不仅使调查犯罪变得更加困难,而且也更难起诉。
与早前骗局相比,最近骗局的创新性在于,他们瞄准远离家人的内地和台湾留学生。留学生更有可能被骗,因为国内的家长更难确定事件是否是真实的。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现在把更多的信息放到网上。与此同时,学生数据是黑客的热门目标,也是网络黑市上的热门产品。犯罪分子能够把目标对准学生的父母,与他们建立信任,利用所获得的家庭信息。在报道的“被绑架”案件中,学生们按照犯罪集团的指示,躲藏起来。当心焦的父母无法与他们的孩子联系上时,他们往往会相信骗局是真的,并支付赎金。
犯罪的跨国性质使侦查工作变得困难。受害者——学生和家长——身在不同的国家,为了在调查上取得进展,澳大利亚当局需要与台湾地区或中国大陆合作。由于受害者并不居住在诈骗发生的国家,所以第三国的警察通常不愿意合作。此外,犯罪集团的成员流动性很大,当澳大利亚警方收到并提出调查援助请求时,往往已无法找到证据并逮捕罪犯。或者有时会发现诈骗集团的犯案中心并不在澳大利亚,而是在第三国。面对像这样的骗局,重要的是应尽快向警方报案并提高公众意识。在这种情况下,澳大利亚联邦警察、中国驻澳使馆已向学生发出了相关警示。
相关报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