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阅兵将展示什么武器?
2018/04/05 | 田聿 | 阅读次数:4693 | 收藏本文
摘要:考虑到过去十余年间有大量参加过反恐战争的退伍兵承受着生理和心理的创伤,作为一种抚慰,美军或安排具有纪念意义的武器装备受阅。

面对渴望“秀肌肉”的总统特朗普,美国国防部终于开始了久违的“阅兵作业”。3月9日,五角大楼公开一份备忘录,定下阅兵的基本方针,确定阅兵于11月11日退伍军人日在华盛顿举行,具体路线是白宫至国会山之间不足两公里的路段。
备忘录提到,这次阅兵的重点是介绍从美国独立战争和1812年的第二次独立战争至今,美国退伍军人做出的贡献,重点在于凸显自由的代价。鉴于今年是美国正式登上世界霸主舞台的“里程碑纪元”,整场活动将侧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突出“美国再次伟大”与“美军天下无敌”的主题。但不少舆论批评,与其耗费巨资举办阅兵典礼,不如将这些资金更好地用于军需或退伍军人服务。
“主心骨”与“新生代”
特朗普的“阅兵梦”是在去年7月14日访法时产生的。当时他与夫人梅拉尼娅应邀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夫妇出席法国军队的阅兵仪式。一回国,特朗普就向助理们表示,他完全被阅兵吸引了,希望美国也能举办一场“像法国一样的阅兵典礼”。数月后,特朗普在纽约与马克龙会面时再度提及,“我们要试试,搞一场,比你们精彩”。
英国《每日电讯报》披露,据白宫行政管理和预算局局长米克·马尔瓦尼估算,此次阅兵大约花费1000万至3000万美元。亦有美国官员向媒体透露,由于现有的军费预算无法支付如此高额的费用,美国国防部正在考虑发起募款行动。
据悉,美国军用车辆将在11月11日开上华盛顿街道,向退伍的老兵致敬。阅兵路线以白宫为起点,国会大厦为终点,总长约1.2英里。据报道,女性退伍军人亦将是此次阅兵关注的焦点之一。
备忘录中没有提及阅兵武器展示的细节,仅仅强调,这次阅兵“只使用轮式车辆,不用坦克——必须考虑把对(道路等)基础设施的破坏降至最低”,这意味着美国陆军重型机械化部队无缘参加分列式,一展风采。但考虑到2001年反恐战争至今,美军都以中型甚至轻型部队征战世界,再加上“信息化火力优势”在现代战争中压倒优势地位,因此“全金属外壳”成色不够,未必会降低美军地面受阅装备的吸引度。
美国“侦察勇士”网站分析,作为美军中型旅级战斗队(BCT)“主心骨”的斯特赖克轮式车族将在阅兵中大放异彩,这些被斥为“装甲蚂蚁”的战车从阿富汗高原部署到朝鲜半岛,极大延伸了美军的“战场到达能力”,“如果斯特赖克车族还有什么问题,那就是潜力没有充分挖掘”。
斯特赖克车族中的M1126装甲输送车、M1127装甲侦察车、M1128机动突击炮、M1129自行迫击炮、M1133野战救护车几乎铁定会登场,但最值得期待的是基于斯特赖克底盘开发的龙式步兵战车。它是专门的火力强化型,拥有挪威康格斯堡公司提供的“中口径遥控武器站”,能发射MK310可程序化空炸弹药,不仅能有效对付躲在障碍物后方和壕沟内的人员与设备,也是用来对付低空直升机或无人机的“撒手锏”。该车作战对象是俄罗斯、伊朗以及朝鲜陆军,目前首批81辆龙式战车全部配属给驻德国的美军第2骑兵团,直接在波罗的海沿岸与俄军对峙。
火力支援方面,美军有望出动炮兵火箭系统等“老戏骨”,但“多用途导弹发射系统”(MML)更令人期待,它以通用发射装置混装各种导弹,对技术保障部队来说是“天大的解放”。这种具备拦截无人机(C-UAS)、火箭弹、炮弹和迫击炮弹(C-RAM)及巡航导弹的武器看似酷炫,本质上结合诸多美军现役武器技术,能自主完成截获、追踪、交战、摧毁过程,具备360度全方位交战能力,既不昂贵,也符合“网络中心战”的原则。从特朗普的角度看,MML是体现“美国制造”的典范——该项目创造了至少1.1万个研发与生产岗位,未来如果开足马力生产,还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考虑到过去十余年间有大量参加过反恐战争的退伍兵承受着生理和心理的创伤,作为一种抚慰,美军或安排具有纪念意义的武器装备受阅,这其中自然少不了防地雷反伏击车(MRAP),最有可能的型号是纳威司达公司的MaxxPro“短跑”、斯图尔特和斯蒂文森公司的“凯门鳄”和奥什科什公司的M-ATV。它们都有标志性的V形底盘,能帮助分散地雷或简易爆炸物的冲击波,并能搭载7-9名全副武装的人员,在车辆快速机动过程中,仍可起到压制敌人的目的。
据悉,美国陆军还保留着约8000辆MRAP,随时准备投放到海外战场,其中驻韩美军第2师以及驻冲绳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第3远征队均接收了适合亚洲城镇狭窄道路的M-ATV,显示出其对下一个作战对象的判断。
“传奇编队”或成主角
相比地面装备受阅的诸多限制,空中分列式无疑能尽显美军独步全球的空中打击力量,尤其美国是少有的“老爷机王国”,私人或民间组织所保有的大量老式军机经常和美军现役飞机进行编队飞行甚至表演,因此在组织“空中阅兵”方面占有先天优势。
曾多次参加美国空军基地“开放秀”的资深人士透露,美军现成的戏码是组织“传奇编队”,即退役和现役战机混编的合体编队,象征战斗力一脉相承,通过“遗产飞行表演”来显示强大。
他以2017年美国空军在路易斯安那州巴克斯代尔基地举办的“自由卫士”航展为例,当时出动了B-17、B-29、B-52轰炸机混编的“堡垒编队”和P-51、F/A-18、F-15、F-22、T-38战斗机(教练机)混编的“斗士编队”,以整齐划一的队形和巧妙穿插的战术动作(如B-52打开弹舱模拟空中支援)推高全场气氛。
据现场目击者透露,在“开放秀”结尾,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还加上一道“大菜”,由B-1、B-2、B-52三型现役轰炸机搭上一架E-4空中指挥机组成“疯狂编队”飞越基地,全场快门声不绝于耳。
如果对比华盛顿与巴克斯代尔的空中环境特点,尽管存在民航航班密集和航路管制等因素,但考虑到华盛顿特区本身就有面积较大的净空区,再加上“9·11”事件后,美军进一步强化在首善之区的防空预警和指挥控制能力,因此类似“自由卫士”航展那样的“超级空中分列式”不存在太大的组织难题,关键要看特朗普希望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只要“老大”高兴,哪怕让“鹰群”遮蔽蓝天,对兵多将广的美军来说也是轻而易举的。要知道1945年接受日本投降时,美军曾在远离本土1.2万海里的东京湾举行过“千机大阅兵”。
美国上一次举行大阅兵距今已有27年,当时美国为了庆祝波斯湾战争胜利,在1991年6月8日举办阅兵活动,约有8800名士兵参加,现场聚集了百万名观众。那次阅兵式出现了M1A1型“艾布拉姆斯”式主战坦克、“布拉德利”战车、“爱国者”导弹发射器,还有多款战机从观众头顶呼啸而过。
然而,当年的阅兵曝出不少问题,以致华盛顿市政当局与国防部“闹得相当不愉快”。例如,尽管华盛顿市政部门提前拆除阅兵沿线的路灯,为军方装甲车辆腾空间,但一辆辆坦克还是把路面轧得坑坑洼洼,惨不忍睹。那条道路的设计承重是30多吨,而坦克重达67吨,再加6月气温达到30摄氏度,柏油路面有所软化,受损更加严重。 威力强大的战机螺旋桨还刮来一阵阵“尘暴”,美国媒体形容为“像机关枪一样扫射”赫什霍恩露天雕塑博物馆的众多珍品。
在受损雕塑作品中,最令人心疼的是一尊名为“宁芙女神”的铜像,作者是与艺术大师罗丹齐名的法国雕塑家阿里斯蒂德·马约尔。此后数月,这家博物馆与美国国防部就修复费用争吵不休,最终还是由国防部埋单。完成修复后,博物馆把“宁芙女神”铜像珍藏库中,不再对公众展出。
相关报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