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官接连出局,白宫离职潮何时休?
2018/04/05 | 作者 胡越 | 收藏本文
摘要:特朗普正式履新以来,接连有24名高官主动辞职或被炒鱿鱼,多个职位的在任时间创出历史最短纪录。白宫成为派系斗争的战场,宫斗剧天天在此上演。

美国总统特朗普又开人了。
这次中招的是前石油大亨、第69任国务卿雷克斯·蒂勒森。3月13日,特朗普以他特有的“推特治国”方式公布了这则人事消息:原中情局局长迈克·蓬佩奥将会取代蒂勒森,蓬佩奥的副手吉娜·海斯佩尔接替其成为中情局史上首位女局长。
华盛顿的人们在短暂的错愕之后松了一口气:蒂勒森离任的谣言去年起就在华府流传,如今石头落地。夏天时蒂勒森很可能已经请辞过一次,亏得副总统彭斯、白宫幕僚长凯利与国防部长马蒂斯合力挽留才作罢。“我们私下相处没什么问题,但两个人的思维模式太不一样了。”特朗普事后对媒体说。
和特朗普思维模式不同的人在本届政府似乎不少。去年1月他正式履新以来,接连有24名高官主动辞职或被炒鱿鱼,多个职位的在任时间创出历史最短纪录。白宫成为派系斗争的战场,谣言满天,宫斗剧天天在此上演。蒂勒森究竟为何被开?这一波白宫离职大潮,会有风平浪静的那一天么?
两个商人互不对付
现年66岁的蒂勒森和特朗普一样,是半途杀入政界的商人,毫无从政经验。他出生于得克萨斯州一户普通人家,23岁大学毕业后进入埃克森石油公司——1999年埃克森与美孚合并。此后40年他再未离开过这家公司,从一名普通的产品工程师,一路爬升为它的全球掌门人。
除了石油大亨,蒂勒森还有另一个身份:2010年到2012年期间担任全美童子军主席。不要小看这个身份,当时委员会里有前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正是他将蒂勒森推荐给了特朗普,前国务卿赖斯也支持这一推荐。“本届总统不信任外交老手。”赖斯告诉《纽约客》,“曾做过大石油生意的商人,我们认为特朗普可能觉得不错。”
期待蒂勒森的商业手腕能在外交领域出奇制胜,也非无本之木。蒂勒森在执掌大权前曾被外派到也门分公司做总裁,2006年上位后着意扩张海外资源,先后与沙特阿拉伯、卡塔尔、阿联酋等中东产油国达成合作。为了和伊拉克库尔德政府做生意,蒂勒森还违抗过奥巴马政府,后者认为这是在给已经错综复杂的地区形势添堵。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与俄罗斯的纽带关系。据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总裁何慕礼说,蒂勒森同普京之间的互动“超过其他所有美国人,也许仅次于基辛格”。2013年普京还给蒂勒森颁发了友谊勋章,以表彰他对两国能源领域合作的贡献。不仅是普京,蒂勒森还与传说中的俄罗斯二号实权人物谢钦过从甚密。埃克森美孚与谢钦执掌的俄石油公司曾一起成立合资企业,计划合作勘探北冰洋的油气资源,直到2014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西方大举制裁俄罗斯而被迫中断。这样的经历,一方面让人期待蒂勒森上任后能为美俄关系打开一道新的门,一方面也为原本就深陷“通俄门”的特朗普带来更多的舆论压力。
不过,直到蒂勒森走马上任,大家才意识到,此前的猜想并不准确。
蒂勒森任内不能说不敬业——据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刁大明统计,蒂勒森在职405天,出访38个国家,平均10.7天走访一国;但他在外交上做出的成就乏善可陈。他对俄罗斯的态度保持强硬,去年4月中旬首访俄罗斯时,指出美俄关系处于历史低点,警告俄罗斯政府对巴沙尔政权的支持是在孤立自己。就在被炒前一天,他还指责俄罗斯前间谍在英国中毒是俄罗斯所为,称其“是世界上不稳定的因素,公然无视其他国家的主权和公民的生命”。在这件事上,无论特朗普还是白宫发言人都没有把矛头公然指向俄罗斯。
蒂勒森起家的中东地区,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沙特和卡塔尔断交风波期间,特朗普完全站在沙特一边,指责卡塔尔高度支持恐怖主义,蒂勒森却呼吁卡塔尔的邻国们进行冷静对话,放松封锁。特朗普一直想撕毁伊朗核协议,蒂勒森虽然也不喜欢这份协议,却坚持认为协议的存在是必要的。
两人在朝鲜问题上的对立更是毫不掩饰。去年9月,蒂勒森在会晤了中国官员后,对媒体表达愿同朝鲜展开对话的意愿。隔天特朗普便在推特上开炮,语气尖酸:“我已经告诉过雷克斯·蒂勒森,我们的大国务卿,他和小火箭人(指金正恩)谈判纯属浪费时间。省省力气吧雷克斯,我们会做我们该做的!”
结果才过了6个月,特朗普率先变卦。3月8日特朗普会见韩国总统特使郑义溶时,突然同意在5月底前和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会面,商谈永久弃核。美朝关系忽现转机,世界为之震动。可最早呼吁同朝鲜对话的蒂勒森当时正在非洲出访,完全被排除于这一决策之外。据报道,蒂勒森和白宫助手在此事上产生冲突,话传回了特朗普耳朵里,成为总统要开掉他的导火索。另有一说特朗普本想3月9日辞掉他,经白宫幕僚长约翰·凯利劝说才同意先给蒂勒森打个电话。
这起电话成了撤职罗生门的缘起。据说凯利在3月9日半夜拨通了蒂勒森的电话,大意是告诉他下周总统会有一条推特提到他——可到底有没有直接了当地说要炒掉他呢?也许凯利觉得暗示已经足够了。但副国务卿史蒂夫·戈德斯坦后来告诉CNN,蒂勒森直到看到推特才知道自己丢了工作。戈德斯坦甚至授意国务院发表了一封声明,表示“国务卿十分愿意留下”。直到3月12日中午,蒂勒森才接到特朗普从空军一号打来的电话,亲耳确认了被撤职的消息,距特朗普发出推特已经过去至少3小时。3月16日凯利在一次非公开会议上当着一群记者的面,提到蒂勒森在非洲访问时胃部不适,接电话时正在上厕所,让这一撤职事件变得更加难堪。
白宫内斗不断升级
蒂勒森的撤职风波只是本届政府混乱人事的一例展现。
特朗普政府上任之初,外界普遍认为白宫内有三大派系和两大群体——原首席策略师班农为代表的极端保守派、原白宫幕僚长普利伯思为代表的传统建制派、女儿伊万卡和女婿库什纳为代表的家庭成员派,以及原首席经济顾问加里·科恩领衔的高盛系商业精英系和原国家安全顾问迈克·弗林、国防部长马蒂斯等军人群体。但之后剧烈的人事变动改变了这一格局。
留存下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原国土安全部长约翰·凯利接任白宫幕僚长以后,意图整肃白宫,与库什纳、伊万卡的家庭成员派起了冲突。最明显的一点是凯利将库什纳的安全许可权限从“最高机密/敏感隔离信息”级别下调到了机密级别。相比之下,凯利和蒂勒森、马蒂斯的关系要好得多。去年10月美国新闻网站Buzzfeed爆料说,三人曾签下“生死状”,其中任何一人被辞退,其他两人便一起离开。如今蒂勒森陷落,这份生死状是否会兑现呢?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当地时间3月22日,特朗普一则推特又公布了新的人事消息: 前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约翰·博尔顿大使将接替麦克马斯特将军担任新的国家安全顾问,正式交接时间为4月9日。由于麦克马斯特和特朗普在诸多问题上意见相左,有关他离任的传言一直传来,Politico还爆料说与麦克马斯特向来不和的凯利一直试图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建议特朗普炒掉麦克马斯特。但就在前几天,白宫发言人桑德斯对外宣称特朗普和麦克马斯特关系良好,不会有国家顾问职位的人事变动,如今看来,特朗普不过是没有被媒体牵着鼻子走,将这条消息延后了几天发出而已。
另一面,取代原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科恩的库德洛走马上任后,很快便为特朗普的贸易保护政策摇旗呐喊;特朗普的私人助理约翰·麦肯蒂被查出有赌博恶习,在蒂勒森被公开辞退前一日就匆忙离开白宫,随后加入特朗普的2020竞选团队;司法部长塞申斯在3月17日开掉了FBI副局长奥德鲁·麦凯布,距离后者退休仅剩两天。
据悉,麦凯布曾负责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邮件门”的调查,希拉里最终安全落地,特朗普由此在推特上直接抨击麦凯布收取希拉里70万美元的费用,并质问塞申斯为何不开除麦凯布。据内部调查报告,麦凯布被指授权FBI官员向《华尔街日报》透露该部门有关对希拉里的调查和对克林顿基金会调查的机密信息,并误导调查人员。一直不受特朗普待见的塞申斯对麦凯布痛下“杀手”,是否是为了自保?
除了高层官员,整个政府系统官员的任命上,特朗普政府也是一地鸡毛。根据美国公共服务伙伴关系组织的数据,截至3月中旬,特朗普一共提名639人,确认359人,而在同样的执政时间里,他的前任奥巴马共提名744人,确认518人;小布什提名823人,确认592人。而且,特朗普提名人选的平均确认时间为82天,远长于奥巴马的62天和小布什的42天。
减少的提名和确认人数意味着岗位的空缺或不专业。截至3月中旬,被追踪的需要参议院确认的640个关键岗位中,仅有275个确认通过,还有217个连提名候选人都没有。对此,参议院能源和自然资源主席丽莎·穆尔科斯基不禁抱怨:“人呢?人都去哪儿了?”
以蒂勒森治下的国务院为例,由于近三分之一的预算遭到削减,蒂勒森曾提出要裁减2300名雇员,并冻结了新外交官的雇佣。到2017年11月,国务院44名高层中有10人被炒鱿鱼,60%的高级外事官员辞职,职业外交官和部长减少了近50%,公使下降了18%。南亚、非洲、近东等地区的助理国务卿位置一直空缺,沙特阿拉伯、韩国、新加坡等25个国家的大使也迟迟未能任命。类似东亚和太平洋事务助理国务卿这样的关键岗位,任命几经波折:去年12月对苏珊·桑顿的任命发出后,1月又被打回。据悉,当时的首席策略师班农亲自否决了这一任命,因为认为她在对华贸易政策上不够强硬。在白宫,有多达12个人有一票否决权。直到2月,对苏珊的任命终获通过。
越“挺特”越反华?
来来去去中,白宫的用人标准似乎越来越单一:是否忠诚于特朗普。
和蒂勒森不同,蓬佩奥支持撕毁伊朗核协议,将激进的伊斯兰主义视为国家安全头号敌人,他过去还支持中央情报局(CIA)保留酷刑,和特朗普可以说是“情投意合”。“通俄门”一事上,蓬佩奥被批评者认为罔顾事实维护特朗普:去年10月19日,他在参加智库活动时宣称,情报机构认定俄罗斯2016年对美国大选的干涉没有影响最终结果;但今年1月6日情报部门实际上给出了完全相反的论述:并没有对俄罗斯干涉是否影响最终结果做出任何判定。
最重要的是,蓬佩奥在任职CIA局长期间,每天直接向总统汇报最高级别的机密情报,因此发展了不错的私交。据《纽约时报》报道,在CIA和朝鲜情报部门之间早有一条沟通渠道,而蓬佩奥同韩国国情院院长徐薰来往密切,后者才是金正恩与特朗普会面的幕后推手。因此,对朝问题上,蒂勒森领导的国务院话语权每况愈下,在两国宣布会谈后不久,蒂勒森惨遭罢免,蓬佩奥借机上位,也算水到渠成。
蓬佩奥是公认的鹰派,在多个场合都发表过中国威胁论的观点,他认为中国经常尝试盗取美国机构的商业秘密,对美国的威胁甚于俄罗斯,采用不正当的贸易战略威胁美国的利益,军事实力不断增强,在全世界发动间谍战,等等。CNBC援引分析人士吉姆·克莱默的话说,特朗普选择蓬佩奥出任国务卿等于向中国说“你是我们的敌人”。
即将履新的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也是一名典型鹰派。他主张对朝做先发制人的武力打击,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态度,以及加强美台关系。博尔顿同样支持撕毁伊朗核协议,这点与特朗普不谋而合。
作为白宫首席经济顾问的库德洛更像一名特朗普的“粉丝”。3月11日特朗普打电话给库德洛,并在接下来的两天内保持通话,“和他(特朗普)连续三四天,每天通话三四十分钟是一件美妙的事。”库德洛在接受CNBC采访时如是说。库德洛本是一名自由市场派,此前曾批评过特朗普的贸易保护政策,但接受任命前,他的立场发生了微妙转变,开始在电视上赞扬特朗普的行为,还将关税政策解读为“具有特朗普风格的谈判手段”。3月11日,他在谈到钢铝关税时称:“加拿大会被豁免,墨西哥会被豁免,澳大利亚会被豁免。我向你保证,整个欧洲到最后都会被豁免。我跟你打赌,在亚洲的美国盟友也会最终受到豁免。只有中国不会被豁免。”
近期或重获重用的,还有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主任皮特·纳瓦罗。作为《致命中国》一书的作者,他一向对中国持强烈批评态度。被称作“白宫最后一位全球主义者”的科恩离职后,据称纳瓦罗和库德洛都曾被认为是可能的接任人选。3月15日在接受CNBC采访时,纳瓦罗表示过去常常上库德洛的节目,觉得他是一个“聪明和热情”的人,并欢迎他加入白宫,作为“团队成员”与大家一道工作。
在贸易问题上是否和总统站在一起,已经成为在职官员的重要考量标准。当地时间3月22日中午,特朗普签署备忘录指示,因知识产权侵权问题,采取措施限制中国投资,并针对中国每年500亿-600亿美元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这与之前一系列对进口钢铝等产品征收关税措施以及部分商品的双反调查相比显然力度更大,消息一出舆论大哗,中美贸易战一触即发。
在中期选举来临、2020年竞选开始筹备之际,特朗普显得越来越“任性”——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他正通过各种人事举动表明自己无可违拗的决心。“现在已经很接近我想要的内阁了。”特朗普最近的这句话令外界捏一把汗:显然,总统大人的《门徒》真人秀,还没玩够呢。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