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州新城的梦想和未来
2018/03/05 | 作者 闵云霄 | 收藏本文
摘要:作为成都“东进”战略的重要一子,简州新城一开始就“高点起步、高标建设”,未来,必然成为助推成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成都“东进”,跨越龙泉山,一个崭新的城区——“东成都”正在崛起。简州新城作为“东成都”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成为国内外资本逐鹿的热土,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谋划在简州新城占有一席之地——就像当年的上海浦东新区。
2017年11月24日,简州新城举行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引进涵盖新经济、基础设施、金融等领域的15个重大项目,其中5个新经济产业项目协议投资约95亿元。
3个月前,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现身成都,宣布三大项目落地简州新城。从7月派人考察,到9月签约,短短2个月,投资总额达300亿元的项目就落户简州新城。
《凤凰周刊》记者获悉,目前简州新城共引进重大产业项目9个、协议总投资800亿元,跟踪洽谈一汽红旗小镇等重大项目30个、总投资1000亿元。
简州新城是成都“东进”战略的重要一子,一开始就“高点起步、高标建设”,未来,必然成为助推成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根据成都市委的决策部署,简州新城由龙泉驿区(成都经开区)委托管理, 2017年12月15日,成都市龙泉驿区委书记、成都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简州新城党工委书记何勋在龙泉驿区委十一届五次全会上提出:要着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统筹推进成都经开区和简州新城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加快建设一汽红旗小镇、神龙小镇和吉利小镇,打造特质鲜明、分工协作、配套完善、要素可及、环境优美、底蕴深厚的特色汽车小镇,加快构建以“一区一城三镇”为主要单元、共生共享共赢的汽车产业生态圈。
成都“东进”:释放新机遇
沿着成简快速通道,穿越龙泉山隧道,就抵达养马镇。一个不起眼的地方,一块新的门牌低调地挂了出来,它就是简州新城管理委员会。
作为西部的龙头城市,成都近年来因经济快速发展引起全国关注,被列为“新一线城市”榜首,但是一直受制于大山阻隔,对外开放步伐大受影响。最重要的是,截至2016年底,成都人口已达2030万,三个圈层的经济结构和环形交通组织方式带来了一系列城市病。成都市相关负责人认为,“这些现象的产生,实质是城市空间规模产业结构失衡、生产生活生态布局不均所致。”
自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召开后,着眼优化城市空间结构,重塑城市经济地理,成都市委提出了“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十字方针。
“东进”,是成都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开辟永续发展空间的战略选择。简州新城是成都实施“东进”战略、开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第二主战场”规划的四大新城(简州新城、简阳新城、空港新城、淮州新城)之一。2017年 7月5日,简州新城管理委员会筹备组正式成立,设立规划建设局、产业发展局、财税金融与国资管理局、地方事务局等职能部门,从龙泉驿抽调18名、简阳抽调4名“精兵强将”。
从中不难看出简州新城的“雄心”。担任筹备组组长的陈茂禄,是原成华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而他曾在龙泉驿区有20多年的工作经验。担任规划建设局临时负责人的唐剑波,毕业于清华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是原龙泉驿区规划管理局总规划师。
2017年8月12日,四川省委编委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成都简州新城等4个管委会(党工委), 此次设立4个管理机构,是省委、省政府支持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举措。《凤凰周刊》记者获悉,专业机构设立后,将着力实现跨越龙泉山脉“东进”发展。
虽然简州新城诞生才5个多月,但是养马镇、石盘镇、周家乡、灵仙乡4个乡镇却在悄然发生变化,道路两侧换上了“成都东进,简州崛起”的标语,覆盖原成资工业发展、石盘工业园的100平方公里区域正演绎着“筑城、兴业”的协奏曲。
“以城兴产”:建设新城区
作为成都“东进”战略的重要举措,从简州新城公布的规划来看,简州新城规划223平方公里,建设面积100平方公里,起步区38平方公里。 明确了“成渝走廊新支点、成都东进服务新中心”的战略定位,聚力发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及其相关智能制造产业,切实做到谋定而后动,战略、方略、策略有机融合,战略定位、发展目标、产业定位内在统一。
简州新城的定位是“一区三城”,一区就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示范区”,三城是指:魅力山水生态城、先进汽车制造城、美好生活宜居城。成都市对简州新城提出了“一年成势,三年成型,五年成城”的要求,预计到2035年,简州新城将初步建成具有国际化水平,涵盖50万人口的产业新城。也就是说,不仅仅要有产业,还要适合人居,形成聚人气、留人才、服务于人的城市功能。
“努力塑造一个能够留得住人的产业新城”,简州新城管委会主任陈茂禄告诉《凤凰周刊》记者,简州新城提出“以城兴产”, 将营城理念从“产、人、城”升级为“城、人、产”,将转变产业城镇发展模式,不仅是兴产,更要建城,为各类人才聚集打造宜居的城市环境,推动产业发展。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简州新城西接龙泉驿,东连简阳新城,北望淮州新城,南临空港新城,不仅是“东进”区域的地理中心,也是承接先进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
目前,简州新城区域内交通非常方便,目前已有3条高速、一条快速路、一条铁路。接下来,还将建设中成龙简、金简、淮简、蜀都大道东延线等多条市域快速路,连通其他3座新城,以及成都市区、天府新区和高新区。
《凤凰周刊》记者了解到,简州新城目前已完成蜀都大道东延线初步选线方案,启动龙腾大道等多条干道建设。纵横交错的快速路,将使简州新城成为四通八达的产业新城。
目前,简州新城的规划由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遵循“一个产业类别就是一个主题城市社区”原则。相关负责人对《凤凰周刊》记者表示,规划成果已通过市委全会审查,正进入法定程序。
市场化运作:聚集新项目
按照“先公建后产业”原则,简州新城超前储备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项目,有侧重地配套商务办公、展览交流、技能培训等公共服务设施。《凤凰周刊》记者获悉,目前简州新城已经储备了综合医院、国际学校在内的40余个功能项目。
简州新城启动以来,探索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新城运营模式,积极搭建四大平台,以精准高效的体制机制服务投资促进。管委会设置“五局一办”,已完成内部竞聘,实行大部制、员额制、扁平化管理,深化财税、行政审批等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行政服务效能。
2017年8月11日,简州新城管委会与中国交建西南区域总部、中交城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签订三方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协议,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合作,聚焦“前端”高起点策划、聚焦“中端”高水平建设、聚焦“后端”高标准运营,打造“城、房、产、基、金”产业链、生态圈。
“此次合作的目的在于,通过搭建新城综合运营开发公司这一平台,探索采取PPP模式,提前启动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切实把新城产业立起来、人气聚起来”,简州新城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而“谋篇布局起好步”对于这个几乎是“在白纸上作画”的新城来说至关重要。与优质产业发展相生相伴的必将是大量产业人才聚集新城。因此,简州新城的思路为先筑“好巢”,引来高端人才,优化产业发展。
在产业方面,根据《成都市产业发展白皮书》,简州新城的产业定位为发展新能源和智能汽车以及与之相关的智能制造产业,建设中国智联新能源汽车生态示范区,力争到2022年实现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年产值500亿元,相关智能制造产业年产值100亿元,初步形成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圈。
2017年9月14日,成都简州新城管委会与吉利控股集团签署总投资300亿元的三大项目合作协议,包括全日制本科普通高校项目、吉利铭泰汽车文化小镇、吉利零部件产业园等。其中,全日制本科普通高校按照在校生规模25000人进行建设;吉利铭泰小镇将建大型汽车乐园和大型场地赛道等;零部件产业园主要建设年产40万台发动机、年产60万台7DCT变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基地。
2017年12月12日,成都市政府还与中国一汽签署 “关于在蓉产业发展项目合作备忘录”, 红旗小镇项目纳入产业合作重要内容,简州新城和一汽战略规划部已组建工作团队,加快编制概念性规划与落地方案,力争2018年项目落地,建设红旗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制造中心,红旗汽车展示体验中心、智能网联示范体验中心、红旗创新创业中心、红旗汽车主题公园。
龙泉山以东区域已经成投资“沃土”,新兴产业入驻、与空港新城等多个产城相融的功能板块联动,“东进”无疑给百端待举的简州新城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活力,简州将学习新思想、拥抱新时代、谱写新篇章,建设践行新理念的未来之城、以人民为中心的成都东部新城。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