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调控一周年 楼市调控步入长期化
2017/10/25 | 本刊综合 | 收藏本文
新一轮楼市调控一周年之际,市场格局已然发生根本改变。“房子不是用来炒的”,这一正确的住房消费观念已悄然浸入人们的认知深处。机构统计的数据显示,国庆黄金周期间,不少一二线热点城市,楼市成交量创下2014年以来新低,尤其部分大城市签约量同比跌幅过半。
从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城市甚至四线城市,全国楼市不断回归平稳,而由于过去一年的合理管制,让楼市出现了悄然变化。调控政策效能从短期逐渐向中长期过渡。从2016年底开始,中央已多次强调住房要回归居住属性,为楼市发展定调。
以时间为主线溯源,2016年国庆前后,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率先出台楼市限购、限贷、限价新政,此后多个环一线的二三线城市跟进,开启了全国楼市调控的大潮。2017年3月,厦门开启“限售”先例,针对个人出台限制交易的措施,国内楼市进入限售时期。目前,全国已有近50个城市陆续加入限售阵营。
几乎同步,多个城市也制定了对商业项目的限制政策,相继发文清理整顿商办类项目。限商的目的是让住房回归居住属性、让非居住用途的土地项目回归产业的属性,打击利用产业用地炒地炒房的投机行为。
穆迪副总裁、高级信用评级主任曾启贤表示,继6月和7月中国4个一线城市住宅价格环比连续两个月持平后,8月份一线城市房价环比下跌0.3%,这也是国内一线城市房价在2017年首度出现下跌。
尽管限购、限贷、限价、限售、限商“五限”已齐,但这并非调控的重点。政府的思路不只在“限”字诀,种种迹象显示,长效机制正在酝酿,住房租赁市场是突破口之一。可以预见,长效政策不断出台,将带来楼市的长期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