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访华在即:应增进对华了解
2017/10/25 |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贾庆国 记者漆菲采访整理 | 收藏本文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于11月访问中国、日本及韩国,这是他就任总统后首次访问亚洲,将分别与三国领导人会谈。此次对中国的访问,既有助于增强两国之间的关系,亦有助于加强他对中国的理解和认识。我想这无论对中国还是整个地区来说都是好事。
中美间不太可能爆发大规模贸易战
中美关系现在基本上是稳定的。自特朗普上台以来,两国元首4月和7月见了两次面,通了8次电话,在双方的努力下,两国关系比原来预期发展得要好得多。两国领导人都认为两国之间的关系需要维护和改善。4月见面的时候,他们同意建立的四个高级别对话机制,现在其中一些已经开始运作了。
贸易问题上,目前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已经达成早期收获,双方在农产品贸易、金融服务、投资和能源等领域达成共识,例如,中国对美国重新开放了牛肉市场,这都算是进展。虽然特朗普威胁说要对中国对美出口的商品征收高额关税,但这不太可能会变成现实。这也许是他讨价还价的一种手段——先重拳出击,把你搞晕了,然后再跟你谈具体的价钱。我想中美未来在贸易问题上会有冲突,但演变成大规模的贸易战的可能性不大。
在特朗普看来,中美贸易不平衡是一个不正常的事情,他希望改变过来。但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如果把这个完全平衡过来的话,就要改变整个国际贸易体系。这是因为中国对美出口的商品,其中很多零部件和技术其实是进口的(甚至从美国),如果要彻底平衡贸易关系,那么美国一样也得减少对华出口。 中美贸易不是中美两国的事情,它涉及整个全球生产链的问题,牵扯很多国家。我想他到了中国以后,也许对这些会有新的认识。毕竟中美可合作的领域还有很多。
除了中美关系,我们也应留意,中国近期所面临的严峻的地缘政治环境。最近这些年来,朝核、南海、台海、东海等热点问题处于联动态势,最近中印之间也出现龃龉。面对这个形势,我们应该平衡好维稳与维权之间的关系。在南海、东海等议题上,我们既需要维权,也需要维稳。不能牵扯我们过多精力,也不能让这个问题界定我们与相关国家的关系,毕竟这个关系涉及方方面面,在很多方面我们有着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利益。特别是,不能让这种争议影响到中国改革开放所需要的良好国际环境。在这些议题中,目前朝核问题给中国带来的安全隐患远远超过其他问题,需要引起我们格外的重视。
越来越需要“开车”
谈到周边国家,一个重要的邻国是日本。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过去45年中,中日关系实现了和平共处、互利共赢。通过越来越深入的经贸往来,两个国家也得到了巨大好处。但需要正视的是,近年来中日两国依然出现了一些摩擦和矛盾,两国民众对彼此的看法在历史低位徘徊。
对此,我们需要思考为什么会是这样。从中国方面来说,现在关于中日关系的讨论中,常常有人把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视作日本民族对中国民族的侵略。我觉得这是不对的,还是应该把战争责任和人民区别开来。毛主席和其他老一辈的革命领导人曾反复强调过,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都是战争的受害者,战争的罪魁祸首是日本当时的统治阶级。与此同时,日本方面也有一些人不断对华发表错误言论,责难中国。最近我参加国际会议,有一个日本外交官在会上说:“你们千万不要相信中国说的‘win-win’(双赢),其实他们要的是‘we-win’(我们赢)!”我对此表示驳斥说:中日建交45年来,两个国家和平相处,经贸关系发展这么迅速,难道不是‘双赢’么?你这样做太不厚道! 这些人的此类做法需要制止。
我认为中日关系目前这种情况是很不正常的,双方都需要作出更大努力来改变它。
全球化问题上,我们同样要反思,全球化给人类带来那么多好处,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反感全球化?我认为,之所以很多人反对全球化,不是因为他们所在的国家没有从中得到好处,而是他们作为个体没有得到相应的好处。所以不是全球化不好,而是全球化的好处没有得到很好的分配。如果我们能解决好分配的问题,也许这种情况会得到缓解。
说到外交战略,我认为我们正进入一个重新评估国家利益和调整外交战略的阶段。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不再是一个贫穷落后孱弱的发展中国家,也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大国,中国正在变得富裕强大,照此发展势头,未来应该是一个发达的超级大国。这种背景下,中国越来越需要通过维护国际秩序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以前我们国家经济规模小,可以通过利用国际秩序,也就是“搭便车”,来发展自己和维护自己的利益,但现在块头越来越大了,一搭车可能车就垮了,所以我们越来越不能再“搭车”,而是要“开车”了。《巴黎协定》的签署就是我们参与“开车”的结果。随着中国“块头”继续变大,我们越来越需要通过维护国际秩序来维护自身利益。只有把秩序维护好,我们的利益才能维护好。
维护国际秩序是一件成本极高的事情,用美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的话说,历史上,霸权国家都不是被崛起国家打败的,而是被维护国际秩序的成本给拖垮的。美国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二战后它组建了一系列军事同盟、推动建立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组织,并跟其他国家结成很多伙伴关系,目的就是争取他国参与维护国际秩序从而分担成本。当然,这个过程中,它也要为此做出很多国际承诺。
中国未来也会面临这个情况。我们同样需要其他国家来帮忙维护国际秩序,来帮助我们分担成本,相应地,我们也要更多考虑其他国家的利益,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作为一个潜在的超级大国,中国越来越需要更多地关注的是“right to access(进出的权利)”,通过争取这样一个权利,争取别的国家对我开放,使我们有机会更好地利用海外市场、资源、技术和人才发展自己,为自己的人民谋福利。全球化时代,中国可以也应该以这种方式拥有世界;当然,别人也可以以这种方式拥有中国。习主席提出要建构世界命运共同体,我们大可从此入手。
(记者漆菲采访整理)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