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目标是“城市运营商”
——专访中国金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从瑞
2017/06/25 | 作者 张弛 | 收藏本文
从北美五大湖城市群,到英国伦敦城市群,再到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城市群,“城市集群”业已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必经之路。但这又需决策者因地制宜,辩证看待。集群发展关系到区域经济、交通、人口流动,乃至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其前景预期远非五年十年可以概括。就如中国的珠三角、长三角,以及正在逐步显露面目的京津冀和成渝城市集群,都有各自的地域特色。
重点区域发展中,一线核心城市由于各种功能过于集中,城市不堪重负。以京津冀来看,北京城市功能分化、缓解首都压力成为规划起点,继政策引导之后,看不见的手引导而出的经济、区域、人口、文化等发展效果也逐步显现。作为与城市发展关联度极高的房地产行业,领先企业纷纷加快在城市运营发展中抢滩布局。其中,中化集团旗下中国金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金茂)率先提出了“城市运营商”定位,持续实施战略转型升级。
那么,地产企业该在城市发展中扮演什么角色?有哪些成功经验?未来又会如何推动城市健康持续发展?带着这些问题,《凤凰周刊》专访了中国金茂总裁李从瑞先生。
中国金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从瑞
前瞻意识不够导致“大城市病”
“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是一个世界难题。”在谈及北京等一线核心城市存在的“大城市病”等问题时,李从瑞开门见山地说。“除了北京、上海、深圳,包括一些省会城市,问题都已经凸显出来了。其实东京、巴黎以及美国的一些大城市圈,也都存在这种问题。多中心发展解决了一些问题,但这些城市的问题仍非常突出。”
而造成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在李从瑞看来,是“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意识不够,导致规划的超前性不够”。他举例,北京的规划是到2020年人口规模在2300万,但实际上这一数字目前早已接近甚至突破。这样一来,相关的配套、公共设施以及能源等资源都会出现不足,继而导致整个城市出现系统性问题。
“以前的城市规划理念不太合理,都是一块地全部划成公建,另一块全部规划成产业,再一块地全部规划成住宅,人为把居住与产业配套分割开”,李从瑞认为,产城融合、配套先行,才是城市规划应该秉持的正确理念。“按照这种理念建设的城市,不会出现交通严重拥堵的情况,人们也不必从遥远的六环跑到市中心来上班”。
谈到如何根治“大城市病”,李从瑞提供了两种思路:一种是重新对旧城进行规划改造,另一种是重新择地再建新城,以疏解现有的人流。他介绍说,中国金茂在北京宋家庄的项目,就是按照旧城改造的思路做的。“不是单纯建一个住宅项目,而是在旧城基础上重新进行规划,分成七块地,其中四块地是配套设施,三块地是居住。”
李从瑞说,这种特别适合人居住、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比较符合他心中的理想城市的模样。“看病走路就能到,也可以提前预约;孩子上学能就地解决,这个地方有小学、中学,还有幼儿园;更重要的还有养老设施,等我们老了,在这个地方也能老有所养;在这些住宅里面,又夹杂了三个公建,可以办公,解决就业”。
这种理念,就是中国金茂倡导的“城市运营”概念。“所谓城市运营,有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从空间维度讲叫成片开发;从时间维度讲,指从规划到一级开发、二级开发再到持有运营,城市开发、运营及服务一条龙”,李从瑞说。
具体而言,就是从城市运营的角度,通过规划引导、产业培育、住宅开发、配套建设等多方面的参与,与当地政府、各合作方共同打造城市的新核心。这种城市综合开发与运营,将更关注客户的需求:通过夯实服务,打造社区最后一公里的商业生态圈,满足客户全生活周期的需要;通过导入产业资源,推进产城融合,满足客户全工作周期的需要;通过整合酒店、医疗、教育、养老等配套,满足客户全生命周期的需要。
而这种定位,也与中国金茂的历史有关。中国金茂最早起源于金茂大厦——新中国第一栋超400米摩天大楼,公司擅长做酒店、写字楼等商业地产。“2007年上市的时候,我们的核心业务就是商业地产,当时并不涉及住宅开发”,李从瑞介绍,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住宅出现“井喷”式的发展机会,中国金茂凭借过去的优势,闯出了有自己特色的高端定位、精品路线的发展路径,目前已深耕全国5大区域22个城市,在住宅开发板块逐渐形成了府、悦、墅三大高端住宅产品系列。在此基础上,中国金茂以“释放城市未来生命力”为目标,坚持以城市运营为核心的业务模式,在以品质领先为核心的双轮驱动战略基础上,加快推进服务与金融创新,实现由“双轮驱动”到“双轮两翼”的战略升级。“未来,我们会继续立足于自己的历史,要做的是城市运营商,这才是我们真正的定位”。
城市运营是解决土地供给问题的好办法
中国金茂“城市运营商”概念的提出,一个重要出发点是,与地方政府携手共同解决土地供需矛盾。李从瑞介绍,“我们有建造能力,群众也有住房的需求,但土地供应出现了瓶颈。巧妇难为无米炊,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行业发展就会出现大的问题”。
李从瑞认为,中国政府用市场或者说用货币解决住房的思路,大方向是正确的。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房地产行业目前遇到的这两个矛盾:“地产商的建造能力超过土地供给能力,这是一个矛盾。而土地供应不足与需求过剩,又是一个矛盾”。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发端于上世纪90年代。福利分房制度取消,带来了中国房地产市场其后几十年的繁荣。在李从瑞看来,市场化改革使得人民群众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人均居住面积比过去翻了四五倍,这离不开众多房地产商的贡献。现在很多年轻人工作五年买不到房子就觉得很委屈,这其实是不了解当初福利分房时的情况。他回忆道,“我毕业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工作五年以后,结婚能分到一个筒子楼”。
他对记者描述了当时筒子楼的情况。“面积大概是十到十五平方米,十多家共用一个厨房、一个厕所。工作五年以后要能排上一个筒子楼,就非常幸运了。这样的单位还是大家非常羡慕的单位,大多数单位十年都排不上,这就是福利分房的时代”。
不过,土地供需矛盾也不是完全不能解决的问题,事实上国内也有解决得比较好的例子,比如,重庆。重庆市主要解决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地票”问题,也就是城镇建设用地指标。政府通过成立农村土地交易所,启动了地票交易试点,在全市用地指标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区域间指标统筹,开发企业可以购买用地指标,解决成片土地的开发建设用地指标问题。第二个,拿到土地之后需要拆迁,为此,重庆专门成立了八大投资公司。第三个,避免供地价格居高不下。有些城市今年拆迁明年供地,成本自然居高不下。要解决这个问题,至少得提前五年储备土地,重庆就是如此。
这三个问题解决了,地价便宜,房子也会便宜,城市就能良性发展了。李从瑞说,当前地产行业发展,不管政府还是企业,核心都是要解决土地问题。而中国金茂的“城市运营”理念,思路和重庆类似。
“解决好城市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土地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李从瑞告诉《凤凰周刊》记者,比如说我们去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满眼看去还都是荒地,这个时候地价肯定不会很贵,而且完整的大片土地也比较适合开发。如果能够把这整块地提前收储,按照产城融合、配套先行的理念规划好,再做一级开发,通过密集的资本投入把道路、电、水等各种配套都做好,建好超市、学校、医院,筑巢引凤,三年后这块地肯定升值。“这时人们就愿意过来了,有了人流量以后再规划相关产业,一个城市很快就可以建起来了”。
“我说的是不是像在讲故事?有点像,但是我们做成了很多这样的项目”,说起这个,李从瑞如数家珍:长沙梅溪湖国际新城、上海星外滩、南京青龙山国际生态新城、青岛中欧国际城,还有丽江的金茂谷镇等等,都是这样的项目。“通过城市运营,来解决当前中国地产开发遇到的一些困境,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正是出于这种考量,中国金茂近年来在北京就将布局重点投向了南城。“目前我们在南城三环边的宋家庄、四环边的总部基地和五环的亦庄,都有这样的项目。当年我们在布局这一区域的时候,尤其是亦庄,基本上都是底价拿的地。”李从瑞解释说。
北京金茂府地处三环腹地,南中轴旁,与故宫、国贸共同构成黄金三角。项目参照美国曼哈顿国际BLOCK生活方式打造千步街区,一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着墅区、医疗、养老、学校、商业(会所)、城市公园、地铁、街坊空间等八大城市级功能,步行实现90%优质生活所需,成就一平方公里的城市理想。
在地产领域,底价是什么概念?就是大多数开发商都不看好,认为这个地方不能去。在多数人当时看来,亦庄已经到东南五环外、快到六环了,那时候北面的房子都还没起来,南面能有什么发展?“这一点我觉得我们是看准了,所以整个亦庄板块,中国金茂拿地总体接近一百万平方米,这个地方还有北京最大的湿地公园,未来发展前景可期”。根据李从瑞的判断,北京向南发展,将来肯定是个趋势。“更重要的是,北京的城南改造行动,在改旧的基础上考虑了产城融合,规划理念比较新。像亦庄开发区、总部基地、宋家庄交通枢纽等,这几个地方未来还会有大的发展,我们也会努力在这些地方深耕。”
至少还有20年高速发展期
“未来我们总体对地产行业是非常看好的”,提及房地产大势,李从瑞十分乐观,“对于这个行业,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各种说法,但我认为中国的地产行业至少还有20年高速发展期”。
他分析说,首先从城镇化进程来讲,中国现在的城镇化率大概是57%。而一个国家最终完成城镇化进程,正常情况应该是75%,甚至更高。这就意味着我们还有近20个点需要走,假设每年实现1个点,还需要近20年,而过去地产行业快速发展也是20年时间。
“第二个可以从侧面印证这个判断的事实,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情况”,李从瑞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才刚刚开始。在他看来,基本上地铁通到哪里,人就会到哪里,城市就会发展到哪里。“大家应该注意到,中国城市除了北上广深,其他的二线城市的地铁才刚刚起步,有的前年开始投运,事实上大多数城市去年才开始投运,但同时起步的城市很多。比如,郑州、武汉、合肥、杭州、南京等等。”
“中国有13亿人口,推动经济发展的时间会很长,我觉得房地产行业还有很长时间的路要走”。李从瑞笑着对记者说,“我想等到我退休的时候,这个行业仍然在旺盛时期”。
尽管行业前景看好,但在布局城市的具体选择上,中国金茂还是相当谨慎。“我们有严格的标准,一句话概括,就是一线城市和经济活跃的二线城市,以及环一线的卫星城市”。对此,李从瑞具体解释说,一线城市很容易选,实际上就是北上广深四大城市。二线城市里面,对经济活跃程度是有要求的,具体有三个指标:一是人口净流入,二是GDP增长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三是供需平衡,要求住宅库存去化周期在9个月以内。
尽管有了量化指标,但具体到哪座城市的哪块地,依然极为考验眼光。李从瑞认为,要对一个区域的未来发展前景做出准确判断,很不容易。“对当地的人口、经济、城市规划、交通,包括对世界经济、中国经济都要有一个很前瞻性的判断”,李从瑞说,规划要有前瞻性,这个说说简单,实际做起来很考验人。
截至目前,中国金茂已进驻全国22个按以上标准选取的城市。“我们的发展方向是明确的。尽管除了丽江,其他21个城市现在全部被限购了,但我们仍然会坚持既定的战略方向和定位。”
服务于“城市运营商”这个定位,中国金茂实施的具体战略就是“双轮两翼”。
“双轮”即开发加持有。中国金茂将持续构建开发、持有两大核心业务的均衡组合与良性互动,实现开发业务规模有序扩张,酒店、商业、写字楼等持有业务的规模稳固增长,巩固精工优质、绿色健康、智慧科技的品质地产标杆地位。“两翼”即服务与金融。在服务方面,中国金茂将坚持客户导向,整合服务资源,搭建互联网平台,围绕核心业务,实现服务延伸,逐步形成配套多维、体验超值、便捷无忧的服务方向;在金融方面,中国金茂将提供多种形式的金融服务创新、丰富投融资渠道,打造投融多元、回报理想、稳健持续的地产金融创新平台。
在李从瑞看来,“双轮”是公司发展的基础与优势,“两翼”将是助推公司发展的全新动力。中国金茂将继续坚持“双轮”为核心,同时借助金融与服务创新,推动公司更快、更好地发展。
国企基因助力战略转型升级
“城市运营商”的战略定位,已经开始给金茂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凡是按照这种模式经营的区域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比较强:基本不用担心土地的问题,与当地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很融洽。”李从瑞说,因为目标是要经营城市,中国金茂既不会拿“地王”,也不会刻意抬高地价、房价,而是要实实在在解决人们的居住和生活问题。
按照这种理念经营的区域,城市价值的提升很明显。比如,用城市运营商理念规划整片区域,一张图纸画到底,再由企业进行一级开发,投入资金建地下综合管廊、综合能源站,在这个过程中又大量持有商业地产,诸如豪华酒店、甲A级写字楼等。这种做法,对于城市的功能升级和产业升级都会有很大帮助。
李从瑞讲述的这种现象,就是中国金茂战略升级的核心内涵:用“两个驱动”带动“两升级”。“两个驱动”,一个是规划驱动,一定要有超前规划;一个是资本驱动,因为城市前期大量配套设施的导入,需要巨额资本先行推动。“两个升级”,一个是城市功能的升级,一个是产业升级。比如,原来是荒地,要升级为可以居住的城市,就得有配套的基础设施。完成城市功能升级后,接着就是产业升级,产业定位要先想清楚。中国金茂主要做第三产业,如商业、办公写字楼、酒店等配套较多。
李从瑞认为,做城市运营商的转型探索,中国金茂只是刚刚开始,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我们做了大量这种项目,也取得了很好的收益,但并没有达到很大的规模”。他希望,中国金茂今年能够获取至少三个这样的项目,“这样的话,我们未来的布局就会走得更稳,走得更好”。
在他看来,中国金茂发展战略的最终定型,除了与公司历史发展有关,也离不开国企基因的助力。而这种来自国企的基因,也令中国金茂的目光放得更长远。比如,按照中化集团的要求,中国金茂每年都要进行战略回顾,就企业正在实施的战略进行思考和反思,“这种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深刻回顾和反思,促使我们思考竞争者、市场以及行业等,慢慢地,战略就越来越清晰,并推动公司从原来仅做商业地产到了做城市运营商的位置”。
此外,“做这样大体量的项目,成本是很高昂的,资金压力很大”,李从瑞说,在这种情况下,“国企的融资成本优势也是个重要保障”。
谈及中国金茂未来的发展,李从瑞坚定地说,肯定还会专注主业。“一是我们看好这个行业的前景;再者,中国金茂本身是一家发展很稳健的公司”。为什么说是稳健呢?李从瑞解释,如果公司今天百分之百做地产开发,做销售型物业,会很赚钱。但为什么还要做持有呢?要做写字楼和酒店?因为这些未来会值钱。未来什么时候?五到十年以后。
“这是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李从瑞说,做企业一定要有前瞻意识。如果只顾当前收益,不考虑未来发展,明年要做到一百亿利润也能够做到,全部做销售型物业就好了。可是再过五年以后,没有销售型物业了,人们都开始做持有的时候,中国金茂该怎么办呢?“有的企业只做销售,有的企业只做持有,但我们是‘双轮’驱动,两种都有。这既考虑了当前现金流和利益的要求,也考虑了未来收益的要求,这样就是一个均衡性的公司”。
谈到政府对行业的调控,李从瑞说自己“乐见其成”。他认为,目前这种调控,事实上有利于房地产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十八大报告说,要让市场主导资源配置。以市场为主,也需要行政这只‘看得见的手’来调控,否则就会变成一匹脱缰的野马。”而未来中国金茂的发展,也会坚决按照政府的调控去部署,按照“城市运营商”的定位坚定不移加快转型升级。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