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低估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
2017/05/25 | 《金融时报》 | 收藏本文

16岁的利比里亚少年麦克斯韦·泽肯住在年巴县乡下。当被问到渴望到哪里学习时,他说:“我想到中国学习工程技术,然后回国建设我们的道路和城市。他们说一定要参观中国的长城。很遗憾,我们国家没有那样的建筑。”
西方国家的政府总爱想象只有他们在非洲拥有软实力。毕竟,如果抛开100年左右的殖民掠夺不谈,几十年来他们一直在为非洲提供紧急救助,并支持医疗、教育和透明机构。更重要的是,他们是民主国家,拥有值得效仿的制度。
按照西方这种叙事的逻辑,中国丝毫没有拿出类似的善意。但另一种更有说服力的叙事正逐渐流行,这种观点把中国视为一个能办实事(不同于西方)、大体上正面的参与者。
利比里亚报纸《辣椒》总编辑菲利伯特·布朗说,中国正在赢得敬佩。在利比里亚,中国修建了公路,为利比里亚大学建设了崭新的校园,点缀以友谊塔和中式大门。“你能看到他们把钱花在哪里,但你看不到美国人把钱花在哪里,”布朗说,“你(美国)不把能力用在解决吃饭问题上。虽然进展缓慢,但中国人正稳扎稳打地在非洲取得节节胜利。”
一家中国国企在肯尼亚修建的从印度洋到内罗毕的总值40亿美元的铁路即将竣工。这条最终将延伸至乌干达、甚至可能到卢旺达的铁路线,被诟病造价太高。但很多肯尼亚老百姓赞赏这样一个按时间表修建、看起来很现代、并将缩短货运和客运时间的项目。
这的确只是坊间证据。不过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中非研究倡议”所做的一项政策简报,中国在非洲更能让人看见的参与反映在了不断膨胀的贸易和投资上。一项数据引起注意,从2000年到2015年,中国进出口银行向非洲发放贷款630亿美元,而美国进出口银行向非洲发放的贷款为17亿美元。中国进出口银行几乎为非洲54个国家都提供了融资,而美国进出口银行只向5个国家发放了贷款。
金钱和混凝土并不能保证良好的声誉。在加纳,中国公民被指责触犯了当地的采矿法。在赞比亚,当地政客指责中国无视移民法,向赞比亚输出不具备技能的劳动力。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非洲大陆有多个行为主体,他们与当地政府的关系有远有近。无论是勾勒一幅统一的形象,还是辨认中国企业的清晰战略,都不是容易的事。不过,无需亲身体验你也可以看出,中国在非洲的形象比许多西方人愿意相信的要好。(戴维·皮林)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