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面影后”李丽华:华人影星征战好莱坞第一人
2017/04/15 | 符立中 | 收藏本文
3月19日,“千面影后”李丽华病逝于香港,享年93岁。
这位中国电影史上的传奇人物,1940年从影,1978年息影,出演了140多部电影,平生名作无算。她是中国第一位打进好莱坞的影星,也是第一位登陆戛纳影展的华人演员。除了是电影女王,她还是歌手、制片人和电影公司老板。她开启了中国电影史上的诸多篇章,也是中国古装史诗巨片、古装歌唱片、流线型喜剧的翘楚。
2015年11月,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终身成就奖授予李丽华,曾在《秦香莲》中出演过她儿子的成龙,单膝跪地为其献上奖杯,说“这个妈妈一叫就叫了超过50年”,并称赞她是“永远的巨星,永远的女神”。由李丽华主演的经典影片《扬子江风云》,经修复在金马影展重映。
半年后的2016年4月,第3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也将终身成就奖授予李丽华,她成为华人影史上唯一的金马与金像双料终身成就奖得主。至此,她毕生的电影事业功德圆满。
因战乱投身电影业
李丽华被称为“千面影后”,是因为她的戏路极宽,能够饰演各个阶层、各种性格的角色,历史及文学上诸多著名女性形象,李丽华都有过演绎,如武则天、杨贵妃、西施、秋香、茶花女、小凤仙、林黛玉、贾母、秋瑾、小白菜、吕四娘、梁山伯(反串)、庄姬等。
1962年,李丽华在电影《杨贵妃》中的扮相。
但真的难以相信,她的名声前两年还不如周璇、胡蝶——能够合理评断她们成就的人,历经政治及岁月涤荡,硕果仅存的不多。
李丽华1924年7月17日出生于上海,她的母亲张少泉是京剧老旦演员,因为朴实无华,在彼时色艺号召的女伶里被她父亲——南方巾生魁首李桂芳看中,蒂结连理。李桂芳为旗人,受惠于血统,京剧造诣瓷实——这也是李丽华为挑家计,在稚龄即移居北平学戏的原因。京剧是李丽华的第一个“乡愁”,我在2013年访问她时,她仍把毕生成就归功于京剧启蒙。她在戏中的一颦一笑,那一泓秋水情深万种,有别于市面上“傻白甜”的小生、小旦。
因张少泉在怀孕时仍有不少演出任务,每次上台时都要将肚子用东西围上,李丽华在娘肚子里受了不少苦。她出生时只有4磅,像一只瘦弱的小猫,因此小名被取为“小咪”。也正因从小体弱,李丽华学的不是宽润甜亮的梅(兰芳)派,而是荡气回肠的程(砚秋)派。
彼时,程砚秋不收女弟子,她遂拜学程最出名的章遏云为师,因为都是杜月笙的干女儿,她叫章遏云“师姐”,其实章就是她的入门恩师。章遏云名列“四大坤旦”,和李丽华干妈“冬皇”孟小冬的京剧地位,都在李桂芳之上。
京剧讲究唱念做打,李丽华出自名门正宗,后人却只关注她的做戏,十分可惜。李丽华深深明白京剧与时代流行曲的差异,特别进上海音专学唱,融会贯通,也成为日后她说台词的特色。她和周璇一样用假嗓子唱,但周璇纤细,她轻柔娇媚。
她不是多么了不起的歌手,可是比起许多名过其实的同侪,听她莺声呖呖地哼唱《雪里红》《琵琶怨》《天上人间》,那种江南小调,轻愁浅恨的余致,令人回味无穷。台湾音乐课本收录了她的三首歌——《西湖春》《跑马溜溜的山上》和《都达尔与玛丽亚》。
李丽华从影源于抗战爆发,在时局不靖、挑班不易的情况下改行。她从北平回返上海,当时,上海遭受日本狂轰滥炸,默片时代的三大公司明星、联华、天一瓦解,中国电影工业重新洗牌。固守上海孤岛的要数新华、国华和艺华。新华网罗陈云裳、顾兰君、袁美云、陈燕燕,号称“四大名旦”,对其他公司施压甚大;国华则捧起国华两周——周曼华和周璇;艺华欲捧李绮年、张翠红,却无法与其他两家抗衡,就在此时遇见了李丽华。
艺华老板很看好李丽华,认为来自北平的她功底扎实,有别于沪上争奇斗艳的女星,欲捧她演《观世音》。但公司大员以李太过年轻而反对,她当时才16岁,老板遂根据李丽华懂武功、学过京剧反串的专长,安排她演《英烈传》。不料,开镜不久就风闻筹拍的第二部戏《三笑》,和周璇主演的同名电影撞了个正着,两人都扮演秋香,为了打对台赶拍《三笑》,便将《英烈传》搁置了。
中国电影史上,抢拍对打的不少,早年就有阮玲玉的《恋爱与义务》打垮胡蝶的《爸爸爱妈妈》,香港时期有《梁祝》《啼笑因缘》《宝莲灯》的恶战,没有一次不是整得人仰马翻,大明星颜面扫地。只有这一次,李丽华以新人之姿迎战周璇,居然卖出满堂彩。而抢拍期间的宣传战,把初从影的李丽华捧成天之骄女。
“电影女王”风头劲
李丽华一出道就当女主角,成为与周璇、周曼华并称的“四小名旦”,待日本统一整个孤岛影业成立中联,她已因《啼笑因缘》等名片的成就被列为“六大头牌”。在中联全体红星总动员的宣传照《博爱》,六大名旦列在第一排即为例证。次年,日本占领当局终结中联成立华影,命令满洲映画协会的首席演员李香兰(日本人)南下主演《万世流芳》时,电影已经变成日寇用来亲善的工具。
陈云裳在拍完《万世流芳》后就结婚退隐,值此情形,一连主演《秋海棠》《万紫千红》《春江遗恨》的李丽华遂成为华影首席,《万紫千红》则是华语影史上首部大型歌舞片。麻烦的是由于后两片宣传中日亲善,导致战后李丽华有段开庭不断的汉奸官司。也因为政治,这些片子至今仍缺乏对其电影成就的学术研讨。
从那时起,一直到1973年移民美国为止,李丽华不单红足三十年,而且除了中间的四五年面临白光、林黛的挑战,她一直雄霸“第一女星”的宝座。
战后,李丽华摆脱汉奸官司,主演《假凤虚凰》,引起上海理发师公会游行,却也打破当时的票房纪录,还创下登上美国《生活》(Life)杂志的纪录。
她在日本拍的《海棠红》,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伊士曼彩色片;和美国男星维克多·迈彻合演的《飞虎娇娃》,让她成为第一位主演好莱坞A级大片的华人影星;她主演的《杨贵妃》,成为第一部在戛纳影展获奖的华语电影;主演的《武则天》则让她成为第一位走上戛纳红毯的华人;在主演胡金铨的《迎春阁之风波》时,她的年龄已达五十,这个酒店老板“万人迷”,就是张曼玉在《新龙门客栈》中所饰演的金镶玉的原型。
李丽华既然出自京剧最高级的训练,因此诠释的出发点和阮玲玉、张曼玉是不同的;她的肢体和嗓音基本功强劲太多,但在写实主义方面得另外学习新的形式。她在战后一连遇上黄佐临、曹禺两位大师,都对她有所教益。
当时文华原拟请陈燕燕演《假凤虚凰》,号称“悲剧圣手”的她不愿贸然改演喜剧,因此临时找张爱玲来编出《不了情》,李丽华成为《假凤虚凰》的主演。《假凤虚凰》是中国影史流线型喜剧的鼻祖,虽然一样出自舞台剧,却跳脱了金山那种话剧朗诵风,后来张爱玲编的《太太万岁》也遵循这一形式。
到了香港时代,李丽华又诞生了《误佳期》《说谎世界》等佳作。但当李丽华不堪读书会批评,突然跳槽到右翼影坛,此举也造福了“金庸的梦中情人”夏梦的崛起,她在《禁婚记》顶替李丽华一炮而红。
李丽华在右翼影坛似乎更吻合其明星气质,《风萧萧》《鬼恋》《盲恋》《秋瑾》《小凤仙》《小白菜》《巫山盟》《雪里红》皆传颂一时,其中她扮演的小白菜毕兰英,迄今未有来者。虽然毕兰英和杨贵妃、赵飞燕都是因美色招祸的女人,但另一方面她再怎么出名也只是目不识丁的娇憨小娘儿,有着难以拿捏的分寸。
此外,李丽华名重影坛的就是仗义助人、讲义气。她虽看重影坛地位和卖座行情,但她一人片酬占总预算四五成,她一肩扛起票房压力,也很肯给新导演机会。比如,她在《巫山盟》提拔严俊当导演、《雪里红》又力荐严的徒弟李翰祥当导演。只不过演《雪里红》时,李丽华的戏路已转向泼辣,那时女明星的纯情和年纪远比演技重要,她开始面临林黛的挑战。林黛主演《翠翠》(即沈从文的《边城》)后发光发热,两个呼风唤雨的女人,因插入能编能导的严俊,竞争得越发激烈。
林黛是桂系军阀程思远之女,严俊提拔她,和她相恋,同居期间却被“打”得投向李丽华。两个女人的战争一触即发,李丽华却不正面迎战。刚好好莱坞明星克拉克-盖博来港拍戏,与李丽华相会,她和被誉为“好莱坞奠基人”的西席·地密尔也有了接触;加上她唱的《第二春》在美国影片《苏丝黄的世界》中被翻唱成《Ding Dong Song》,她的艳名传到了彼岸的美国,李丽华遂以难民身份得到赴美签证。
这是中国电影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虽有人讥讽她是“最豪华的难民”,但在台港大量仰赖美援时代,李丽华闯荡好莱坞成为攸关华人自尊心的重要指标。尤其蒋介石也是李丽华的忠实影迷,非常赞赏“秋瑾女士”(因曾主演电影《秋瑾》)宣扬中华文化,李丽华遂成天王巨星。
好莱坞首位华人影星
很多人闯荡好莱坞,仅以配角或B级片为足,李丽华却破釜沉舟,打入比佛利山。地密尔安排她和尤伯连纳合演歌舞片《海盗》,“光头影帝”尤伯连纳不想再闻歌起舞,却迅速拜倒在李丽华的石榴裙下。尤伯连纳童年曾在北平住过,李丽华的“京片子”引起影帝的乡愁,每天开车送上一整天的蔬果饮食放在她的家门口。那时,他和女星玛琳-黛德丽及英格丽-葆蔓都有情欲牵扯,是影城有名的风流人士,突然一本正经谈起“纯纯的爱”,带给李丽华莫大的宣传助益。可惜《飞虎娇娃》票房平平,李丽华和尤伯连纳的恋情,乃至她和好莱坞的因缘,随着下嫁严俊便戛然而止。
1954年12月3日,曾主演《一夜风流》《乱世佳人》的好莱坞明星克拉克·盖博赴香港参加《江湖客》(Soldier of Fortune)的拍摄,与李丽华见面。
1958年,李丽华在好莱坞担当女主角,演出电影《飞虎娇娃》。
到好莱坞兜了一圈的李丽华变得雍容大派,成为香港梦工场时期富丽堂皇的代表,而且票房魅力镀了金,已经可以“克制”住林黛。邵氏争取让她演《杨贵妃》,已经迈入巅峰的李翰祥精心雕琢她的美,使得她的丰腴焕发成一种性感的风情。电影《武则天》中,她一登场,“感业寺小尼,明空晋见!”那口音调铿锵,简直在宣告“历史,我来了!”
李丽华的个性能屈能伸,在以《杨贵妃》的富丽堂皇横扫影坛之余,扮贫妇、小家碧玉一样动人。《秦香莲》推出时适逢黄梅调风潮,因为被陈世美追杀需要一些摔打身段,她提拔幼龄的成龙饰演她的儿子。更值得“高兴”的是,电懋策反李翰祥,并抢拍林黛的《宝莲灯》;邵氏为此大为光火,动员全体抢拍电懋的《啼笑因缘》,李丽华风光重返邵氏,重拍还是小姑娘时的角色。邵氏动员凌波、关山(关之琳之父)搭配,使她登上另一巅峰。
没有李翰祥的李丽华不受影响,这时她的表演已达炉火纯青之境。《观世音》请到韩国导演申相玉与香港导演林元植联合导演,主角除了她全部都是韩国人,李丽华演的观世音声若银丝、法相庄严,影片最后生出千手千眼升天,只见韩国山头看电影的男女老幼一片跪拜。宗教的力量,有时还真教人不得不信。李丽华以亲身演绎:电影也是一种宗教!
2013年金马奖50周年,想凑齐历届帝后赴约。李丽华晚年隐居,接到金马奖执委会的电话,一直不肯承认她就是李丽华本人。于是,执委会托我去邀请李丽华出山,她听到我算是章遏云的邻居,询询切切,令人动容。当她得知章前辈已高龄仙逝,更当场失声痛哭。我打听过当年终身成就奖已颁给甄珍(胃癌正在化疗),尽管如此,小咪姐仍然慨然应允登台。
但没过多久她就中风了,安排她获奖也就更加急迫。在这声光汰换超速的时代,要让后世知道她的丰功伟业,是每个珍视中国影史者的责任。我明白这个道理,吴思远(香港知名导演、制片人)也清楚,后来小咪姐再得香港金像奖终身成就是由他提名。
李丽华逝世,是一个时代的陨落。看见汗牛充栋的报道充斥着错误,唯有成龙下跪献奖的画面如此真实,不舍中竟有一丝安慰。这场仪式见证了,中国电影女王并未因息影退位,她一直坚持到此刻,在人们的注视中冉冉殡天。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