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或将死灰复燃?
2017/04/05 | 王衍 | 收藏本文
摘要:由于特朗普的人事任命尚未结束,尤其负责亚太事务以及政策的部分人员仍在组建当中,各利益集团正就TPP议题进行博弈。

未来,TPP会在某个时间点,以某种方式回来。”3月中旬,作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提出人和组织者之一,美国亚洲协会副会长温迪·卡特勒在出席北京一所智库的活动时信心满满地说。
如此表态,令人颇感意外。就在美国新总统特朗普上台后的第3天(1月23日),他便签署法令,宣布美国退出TPP,瞬间否决了奥巴马政府此前五年的苦心经营,如同宣判TPP死刑。这一撤销一度令诸多名列在册的亚洲国家感觉群龙无首、灰心至极。
然而,部分推崇TPP的美国政策人士以及利益集团并不甘心,正在竭力谋划和周旋着TPP的新未来。在智利近日举行的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高级别对话会中,TPP亦被列为一个单独讨论议题,成为美国退出后召开的首个相关国际会议。由此,不少人猜测,TPP或许会时来运转、死灰复燃。
2017年3月15日,美国退出后的首次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部长会议在智利比尼亚德尔马举行。仍留在TPP的11个成员国代表同意推动达成一项类似TPP的新贸易协定。但会议没有为磋商新协定来取代TPP制定明确计划,只表明了不会让多年谈判心血付诸东流的决心。
TPP仍在悄然酝酿
温迪对于TPP预期的表态话音刚落,会议上的其他专家齐刷刷地抬起了头,睁大眼睛。面对外界的好奇,她反而故作神秘笑道:“但请不要问我,这如何可以做到。”温迪曾就职于美国贸易代表处(USTR),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加入WTO的谈判中,她是美方的谈判代表之一。奥巴马政府时期,她供职于美国商务部,负责贸易事宜,是TPP谈判的领头人。她还曾是美韩自由贸易区谈判的首席谈判代表,以及美日双边贸易谈判的负责人之一。
自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TPP后,她没有放弃之前的努力,积极走动于亚洲各国。据其介绍说,过去两个月,她已与日本、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相关人士组织了3场关于TPP的讨论会。此次到访中国之前,她还发表了联合亚洲多国贸易代表的《亚太地区贸易和经济一体化框架图》报告(下称《框架图》报告)。
《框架图》报告强调,TPP的最大亮点在于“高标准”地区贸易规则,这将重新洗牌如今的太平洋贸易格局。报告还建议,一度被视为用作节制TPP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的贸易规则应向TPP看齐。
“所谓‘高标准’的贸易规则,主要指超越WTO现行的贸易规则。”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者王勇,作为该报告唯一的中方参与人,对《凤凰周刊》解释说:“它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规定、竞争政策、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劳工保护、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大幅度提高了现有规则,在竞争政策(主要是针对国有企业)、电子商务等方面增加了新的规则。它强调更普遍地实行国民待遇、公平竞争等规则。显然,以TPP为代表的高市场开放标准反映了围绕全球价值链正在形成新的全球贸易格局的现实情况。”
例如,在投资争端解决方面,TPP采用的是所谓“投资者-国家争端解决”,境外投资人可直接起诉主权国家,这样大大削弱了主权国家在解决投资纠纷方面的主导地位,国际仲裁机构将起到主要作用;再如,在劳工保护和环境保护等条款方面,很多内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WTO多哈谈判中存在严重分歧,但TPP在这些方面做出明确规定,提高了保护门槛。
此外,王勇提到,在国际贸易中涉及的电子商务及商业数据存储与流动等方面,TPP更倾向于数据的跨国自由流动,对于国家网络安全构成一定挑战。“由于来自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的公司规模更大,技术更加先进,它们的跨国公司会容易在这样的高标准贸易规则下得益。”
由于特朗普的人事任命尚未结束,尤其负责亚太事务以及政策的部分人员仍在组建当中,各利益集团正就TPP议题进行博弈。
共和党阵营中,也有不少支持TPP的关键人物。前白宫亚太经济合作协调员、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亚洲经济高级顾问马修·古德曼曾在公开场合表示,相信TPP最终会推动成功。前美国副贸易代表彼得·艾格勒也认为,在地区贸易中的服务类贸易和数据电子商务方面,TPP提出了符合当下的合理规则。
彼得森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家弗雷德·伯格斯滕直言,美国拒绝TPP是犯了大错。该研究所另一位专家杰弗里·肖特则说,特朗普政府对TPP的分析是有缺陷,但具体缺陷可以通过谈判、扩大或更换协定名称等方式加以弥补。他建议美方应倡导一个更大、更好的协定,将韩国、台湾和柬埔寨等主要伙伴纳入其中。
“除了前官员或智库人员,TPP的规则也契合不少美国跨国公司的利益。因而,它们也是背后默默支持TPP的重要力量。”一位了解内情的中方人士向《凤凰周刊》透露,“只是特朗普目前的对外贸易政策,正从多边贸易调整向向双边贸易发展,而且人事任命还未尘埃落定,所以这些大型跨国公司不好高调出头,只能先准备着,等大形势稍变再乘胜追击。”
美国内部博弈不断
与此同时,反对TPP的势力同样不可小觑。无论在政策圈还是公共舆论中,“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维护美国当前经济利益”的说法似乎“正当其道”。
3月中旬,特朗普提名的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参加了参议院的听证会,尽管他的表态要比特朗普本人中性得多,但白宫方面表示,莱特希泽将与美国商务部长罗斯、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主席纳瓦罗共同协调、制定并实施政策,以缩小美国贸易逆差、促进经济增长、强化美国制造业基础并帮助阻止工作机会外流。
多年研究亚太贸易的美国企业研究所研究员史剑道(Derek Scissors),也是反对TPP的代表人物。他对《凤凰周刊》介绍说,根据此前其对于TPP规则章节的研究,“TPP并没有设立所谓的高标准,反而在一些条款上有利于日本和越南这样的国家增加贸易额,后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也发现了这一点。”在他看来,TPP在美国“重返亚太”外交战略上会发挥作用,但对美国的经济并无太大好处。
对于外界的疑虑,TPP的推动者们最常用的辩解是:并非地区或全球贸易偷走了美国人的就业岗位,而是科技的变化和美国国内的政策选择。对制造业来说,过去25年来,日本、西欧、美国一直在缩减人力。美国制造业在1979年到达顶峰后,如今总体规模下降了40%,产出却在前所未有地增加。
《框架图》报告中亦提到,“很多时候,外界对于贸易所带来好处的讨论仅限于出口方,更便宜的进口方,如消费者和生产者获得的收益被忽视了。许多观察家惊讶地发现,中产阶级的美国人从贸易中获得了超过四分之一的购买力。事实上,在收入的第50个百分位,贸易占到美国消费者购买力的29%,在第10个百分位,这个数字增加到62%。”
而在策略上,推动者们选择通过造势以备“逼宫”。例如,《框架图》报告中鼓励和拉拢日本、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在没有美国的参与的情况,率先批准TPP的规则;再例如,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公开对中国加入TPP表示欢迎。TPP目前剩下的11个国家中,唯有日本政府于今年1月完成了TPP批准程序。尽管难以知晓该策略是否能如愿以偿,但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已被牢牢绑在了这条船上。
奥巴马时期的TPP协议批准中,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并未参加美国主导的谈判,原因是高标准贸易规则远远超出其经济承受的范围。“但是区域贸易一体化往往会产生贸易转移效应,(这些国家)如果不参与其中,可能会将吸引外资的机会拱手相让于参加协议的国家。因此,基于竞争原因,它们会积极考虑参加TPP。此外,美国、日本也向它们施加政治影响,希望它们能积极参加。”王勇进一步解释说,“出于经济与政治考虑,它们可能参加TPP。当然,随着美国退出TPP,后续参与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3月初,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主任彼得·纳瓦罗在一个经济政策论坛上首次公开较为详细地阐述了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据其介绍,特朗普强调“自由、公平和互惠”的贸易协定,并自始至终坚信双边贸易逆差的严重性。
中国谨慎对待TPP
站在全球贸易的十字路口,TPP会以怎样的形态继续存在,也事关中国的直接利益。今年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出了全球化的“中国方案”,外界一度认为这是中国未来推动全球化的高调发声。
这样的大背景下,一部分人支持中国应就此机会加入TPP,参与到这轮新的贸易规则中,从中获得贸易利益,并且引领亚洲贸易规则。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认为,“如果积极作为,加入TPP可为中国经济带来新一轮红利,推动中国通信、软件、银行、保险、咨询、旅游、航空、货运等产业更好地‘走出去’,更好保护中国技术产品的知识产权,进一步带动国内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外,中国加入TPP有助于使其真正发挥多边经济治理机制的协调作用,通过经济外交改善周边地缘政治,推动‘一带一路’的深入实施。”
亦有声音认为,中国还未到可以通过加入美国设立的游戏规则,玩好反转目的的时候。“在别人设立的游戏规则里做领头羊?这个想法真是太天真!”前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霍建国对《凤凰周刊》如此评价。霍建国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中国自身加大对外开放,抓住全球化经济的机遇,将已经制定好的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规划尽快落实。
前驻旧金山、纽约总领馆经济商务参赞何伟文对《凤凰周刊》表示,“中国此前已经花了很大精力推动RCEP,如果这个时候加入TPP,岂不是之前的努力都前功尽弃?”
对于中国代表3月参加智利举行的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高级别对话会一事,也被部分中国媒体拿来炒作,称“中国要做TPP的领头羊”,随后,中国外交部纠正事实,且对外表态说,中国对TPP的态度保持不变。
TPP究竟是否会死灰复燃,还有待美国政策圈的博弈结果。不过,部分中方专家认为,未来TPP或许会换一种形式出现,“美方很可能会把TPP的规则嵌套到其他贸易政策或规则中”。
“目前,中国需要做的是尽快熟悉TPP的详细规则,这也是中方代表此次参加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高级别对话,参与TPP讨论环节的初衷所在。”王勇认为,中国希望地区贸易一体化及经济全球化的势头得以继续保持,地区与全球市场能够更加开放,中国欢迎一切这方面的努力。
“中国目前对外经济表态及加快国内开放,目的在于引领、塑造这一趋势,遏制‘逆全球化’的势头。从这一角度看,美国领导制定的高标准经贸规则是有价值的,在当前与未来的自由贸易协议的谈判中可以加以借鉴。”王勇总结说,“中国并非不想引领地区贸易发展或全球化经济发展,但是对美国所制定的各方面规则仍然处在了解和研究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