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首个殖民帝国到欧洲病夫: 近代西班牙盛衰之变
2017/01/25 | 阎滨 | 收藏本文
15世纪末,利比里亚半岛上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两个王国的国王金伊莎贝拉和费迪南,结为夫妻后合并各自的国家,建立起统一的西班牙王国。夫妻二人还资助了哥伦布向未知世界的远航,这使西班牙在大航海时代捷足先登,建立起从菲律宾到美洲的第一个世界性殖民帝国。
17世纪以后,西班牙自身却逐渐衰落下去。直到拿破仑入侵西班牙,引发西属美洲殖民帝国彻底崩溃,老迈的西班牙陷入独裁、革命、内战、复辟的循环中。
骑士精神:缔造西班牙帝国的灵魂
罗马帝国崩溃后,原西班牙行省落入信奉基督教的西哥特人之手。8世纪初,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摩尔人)征服伊比利亚半岛大部分地区,开始了对半岛800年的统治。半岛上的基督徒也从此开始收复失地的“光复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几个原本在语言、文化上各不相同的小王国在天主教旗帜下逐渐联合起来。到1492年,摩尔人在半岛的首都格拉纳达被攻陷,西班牙完成了国家统一。同一年,哥伦布从西班牙加的斯港扬帆向西。
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 西班牙和一度成为西班牙属国的葡萄牙建立起庞大的殖民帝国,他们大规模开发美洲,开采旧世界难以想象的金、银矿。从16 世纪中期到18世纪的250年中, 西属美洲的墨西哥、秘鲁开采了约1亿公斤白银;仅仅1493到1610年约120年里,西属美洲就生产了170吨黄金,最高峰时年产量约5吨。殖民地向母国输入大量的真金白银使西班牙一夜之间成为暴发户,塞维利亚成为欧洲金融、经济中心。
与摩尔人的长期战火,使西班牙锻炼出一支骁勇善战的军队,巨额财富又反哺西班牙陆海军雄踞大西洋两岸。西班牙还通过与神圣罗马帝国联姻,迎来哈布斯堡家族统治西班牙,作为嫁妆,富庶的尼德兰(今荷兰及比利时的一部分)也成为西班牙领土。此外,西班牙还在亚洲占据菲律宾群岛作为殖民地,由此成为称雄世界的第一个全球性殖民帝国。
但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国击败后,西班牙丧失了海上强国的地位。1648年,欧洲三十年战争结束,西班牙在陆地上的军事优势也自此丧失。1700到1713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西班牙被迫向英国割让了直布罗陀并陆续丧失了葡萄牙和在意大利、尼德兰的领土,帝国昙花一现,陷入长期衰败。
“光复运动”长期的军事冲突中,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强悍的武装骑士们形成了勇敢、好勇斗狠的精神气质,这一气质鼓动一批又一批西班牙冒险家,在远洋航行死亡率极高的时代跨越大西洋去美洲探险并建立起殖民帝国。这一气质被认为铸就了西班牙在16世纪的辉煌,也成为日后衰败的滥觞。
“光复运动”造就了形式上统一的西班牙王国,但并没有弥合王国内部原本就存在的地区差异。“光复运动”本质上并不是一场民族战争,而是谋求恢复基督教对半岛统治的宗教战争,这一运动还不足以锤炼出真正统一的民族国家。长达800年反抗摩尔人的斗争中,西班牙大小贵族的领地都是一寸一寸从摩尔人手中夺取的,各省光复的时间早晚不一,组成的独立王国大小不同,各地的制度、法律习惯和经济水平千差万别。光复运动最核心的两个大国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就存在巨大差异。卡斯蒂利亚是中央集权式的,而阿拉贡则是自治的封建领地结成的松散邦联。
尽管处在共同君主和形式上统一的国家统治下,在很长时间里,西班牙各地的人却并未产生共同的民族归属感。在美洲,卡斯蒂利亚人不会将阿拉贡人视为同胞,反之亦然。哥伦布远航是因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的直接资助,因此在卡斯蒂利亚人看来,美洲应该是卡斯蒂利亚的私产,和同归西班牙的阿拉贡、纳瓦拉等地无关。西班牙王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像是“马赛克式拼图”组成的国家,本质上是一个松散的“大拼盘”,国家权力由王权、贵族、各自治地区的城镇议会分享。
“黄金漏斗”:盛极而衰的秘密
卡斯蒂利亚内部,欧洲第一个绝对主义王权已经逐步生长起来。西班牙王室和各级官员穷奢极欲、挥霍无度,国家管理混乱、浪费严重,同时频频对外开战,军费开支浩大,财政早就捉襟见肘、寅吃卯粮。这种对民脂民膏的掠夺性榨取,本来可以迅速让西班牙王国民穷财尽,早早陷入难以为继的危机,但1492年后,美洲滚滚而来的巨额金银不但意外地使西班牙王国得以续命,甚至还迈入“黄金时代”。
西班牙和同时代路易十四的法国不同,西班牙国王的最高权威是建立在宗教号召力基础上的。由于国王的世俗权力受到限制,君主只能求诸于曾在“光复运动”中发挥过巨大号召力的天主教来慑服地方势力、号令全国。国王以“天主教护法”作为其权威的重要来源,在尽量以行政权力控制教会的同时,定天主教为西班牙至高无上的唯一信仰,其他一切思想都要被无情铲除。西班牙建立起欧洲最严酷的文字和思想审查制度,焚烧禁书、绞杀异教徒,甚至不吃猪肉的人也会被当作异教徒。腓力二世国王曾公开宣称,为了保卫天主教正统信仰,,他准备烧死几十万人,即便是他的儿子。
1492年,哥伦布激动万分来到美洲“新世界”。
西班牙乐此不疲地扮演起天主教宪兵的角色,并为此付出巨大代价。腓力二世赶走了数千名信仰新教的弗兰德斯能工巧匠,这些人被英国接收,大大推动了英国工业,尤其毛纺织业的发展。西班牙国王还彻底驱逐了犹太人、摩尔人,后来连摩里斯科人(已经放弃伊斯兰教、皈依基督教的摩尔人)也驱逐了。这导致西班牙丧失大批银行家、商人和能工巧匠。为了保护天主教信仰的纯洁,西班牙还推行严厉的文化压制政策,让知识界丧失了活力。16世纪中叶,王室敕令禁止进口外国书籍,也禁止学生去外国上学,在短短几十年里,萨拉曼卡大学生减少了一半,教士人数却快速增长。
16、17世纪时,宗教改革席卷欧洲,各国新兴资产阶级正在蓬勃发展,但西班牙却成为欧洲的反动堡垒,也成为反新教斗争的核心。在16世纪,西班牙仅有25 年没有打仗,而在17世纪只享受了21年的和平。频繁的战争需要庞大的军费,一系列战争使西班牙大量财富耗费殆尽。1550年代,腓力二世继位时麾下拥军15万,40年后变为20万,再过40年后变为30万。
腓力二世时代,短期内国债曾激增五倍,国家宣告经济破产四次,由于缺乏财务制约,王室屡屡赖账拒付外债,使许多国家的银行破产。到17世纪初年,甚至出现过每年国库收入还不足以支付王室债务利息的情况。170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最后一代君主卡洛斯二世去世时,国库竟然连出殡的钱都拿不出来。历史学家佩里安德森评价西班牙,“因占有海外财富而扩展得过快、过早,根本没有来得及为自己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各国都在推行重商主义,实行高关税以鼓励本国产业发展时,拥有美洲金银外财的西班牙为了便于君主和贵族享乐,实行低关税政策,同时本国苛捐杂税众多。西班牙浪漫主义色彩浓烈的军事贵族们又不屑于像欧洲其他国家贵族那样去从事工商业赚钱,西班牙有限的新兴工商业在外国廉价商品竞争和本国关税盘剥下,仅有的资本主义萌芽也被打击得七零八落。
西班牙还在农业方面搞了很多摧残经济的政策,规定严格限制国内粮食的价格和流通,谷贱伤农,种地还要面临各种苛捐杂税,导致农民大批破产。另一方面,西班牙的土地掌握在贵族阶层手中,农奴制比较稳固。当16世纪毛纺织业兴起、羊毛需求旺盛时,西班牙的养羊业几乎彻底摧毁了农业。
贵族们把持的牧民荣誉会梅斯塔(Mesta),肆意让羊群践踏路边的庄稼,每年秋天,200万到300万只羊沿着“莱昂路”和“塞哥维亚路”南下,春来北上。羊群所过之处庄稼被踏吃一空,农民为躲羊灾,道路两旁的耕地被大片抛荒。整个西班牙农村了无生气,大庄园经营很差,一片荒芜,只有个别小农所有的小块农田还搞得像样一点。农民们只要有可能就去当兵、做修道士、仆人、寄食者或流浪汉。到1788年,西班牙有一半成年男性要么是贵族,要么在当兵或做修道士,而不是从事工农业或贸易,当时有句谚语说:“西班牙有一半人吃饭但不干活,另一半干活但没饭吃。”
美洲巨额金银涌入西班牙,还使西班牙国内金银币贬值,工农产品价格飞涨。1597年,安达卢西亚的物价几乎5倍于世纪初的物价。这就是“价格革命”。价格革命使西班牙工商业者完全失去了生产的积极性,结果不但西班牙国内所需的工业品依靠进口,甚至美洲殖民地所需也必须从其他国家购买。财富就像漏斗一样转到了英、法、荷兰这样的国家。17世纪时人评价:“西班牙像一张嘴,它进食、咬碎、嚼烂,立即送到其他的器官,除了一瞬即逝的味觉或者偶然挂在牙齿上的碎屑之外,自己什么也没留下。”
到16世纪后期,西班牙的赤贫现象已非常严重。17世纪初,全国乞丐空前增多,数十万人靠修道院的施舍存货。同时,人口急遽减少,许多市镇和乡村荒湮、消失,在大航海后两个世纪里,西班牙人口下降了一半。欧洲相继经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这片土地上却是蒙昧主义和宿命论横行。一群西班牙神学家曾一起研究在曼萨纳雷斯和塔霍两条河之间修建运河的方案,最后他们宣布,如果上帝喜欢让河流通航,他在创造河流时就会让它们通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历史学家道格拉斯诺斯,对西班牙评价道:“一个地方只要政治支配一切,那个地方的经济就会凋零和衰落。西班牙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例证。”
缺乏议会掣肘,公共费用开支毫无限制的增加和王国政府消费的巨大压力,导致西班牙赤字激增、通货膨胀。路易十四的财政大臣科尔贝尔写道:“哪个国家同西班牙人做生意越多,哪个国家的白银就越多。”金银的流出造成西班牙的工业无法生存,导致西班牙人的贫困与落后。一些西班牙官员自嘲本国是“外国人的印度”,在经过了短暂而“虚幻”的“繁荣”后,西班牙彻底地衰落下去了。
西班牙画家弗朗西斯科·戈雅的作品 《1808年5月2日的起义》。拿破仑轻松击败曾经名噪一时的埃及马木留克骑兵后,将他们收编入法军阵营内,他们随之来到西班牙。
拿破仑入侵:踢垮“破房子”的临门一脚
18世纪初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之后,法王路易十四的孙子菲利普登上西班牙王位,西班牙统治权从哈布斯堡家族转到波旁家族手中。到19 世纪初,按欧洲标准,老大帝国西班牙还是很落后的农业国。当工业革命已经在欧洲悄然兴起时,西班牙孱弱的工业主要是家庭手工业、工场手工业和小型工厂。西班牙全国共有40 余万贵族,每20个西班牙人中就有一个贵族,贵族阶层在政治、经济上支配着国家。
波旁家族的卡洛斯四世此时统治着老朽的西班牙,目光短浅的国王夫妇和宠臣戈多伊首相掌握着朝政,他们独断专行且昏庸无能,仇视新生事物,拒绝变革。已成年的王太子斐迪南和王后长期不和,宫廷斗争乌烟瘴气。19 世纪初的西班牙从财政收入上来说,仍是个赤贫国家,国库常年空虚,几乎每年都入不敷出,政府财政经常濒临破产。在18世纪“国王们的战争”时代,西班牙波旁王室出于家族天性,每次英法开战,都追随法国卷入与自己不相干的欧洲战争,莫名其妙充当法国的炮灰为人家火中取栗。孱弱的西班牙常被打得头破血流,衰败不堪的海军一再被英国皇家海军堵在家门口的主要港口,遭到围殴。
1789年法国大革命突然爆发,给邻国西班牙带来巨大冲击。马德里暗潮涌动,回响着这样的声音:“法国人已经把那些管理国家的老爷们赶跑了!让革命者来西班牙吧,我们很高兴接待他们!”西班牙波旁王室开始时敌视法国革命政府,并参加了第一次反法同盟。但随着法国陆续打败敌手,第一次反法同盟趋于瓦解,西班牙也在1795年被迫退出反法联盟,并同法国结盟反英。1805年在特拉法加海战中,法西联合舰队被英军摧毁,西班牙仅存的海军一蹶不振,与美洲殖民地的联系被英国切断,殖民地财富来源断绝,国家形势全面恶化。
1807年,拿破仑打败第四次反法同盟并签订提尔西特和约,欧洲只有英国不肯屈服,就像140年后孤身对抗阿道夫希特勒那样。拿破仑为孤立英国决定实行“大陆封锁”,禁止欧陆所有港口向英国开放。全欧洲只有葡萄牙不听拿破仑招呼,拿破仑给葡萄牙王室下达最后通牒的同时,命令法军借道西班牙征讨葡萄牙。1807年11月底,葡萄牙王室在英国皇家海军的保护下逃往巴西殖民地避难。法军占领葡萄牙的同时,趁机“假途灭虢”,在法西边境小城巴荣纳设下鸿门宴,软禁了卡洛斯四世父子并大举占领马德里。西班牙王室和大贵族们在法国刺刀威逼下,被迫接受拿破仑的哥哥约瑟夫波拿巴为国王。
1831年,西班牙马拉加省海滩,反抗国王费迪南七世的托里霍斯将军和他的部下被处决。此时的西班牙越来越衰落。
拿破仑以为自己略施小计就能吞并西班牙,但他低估了西班牙下层民众的民族自豪感和反抗精神。1808年5月2日,马德里发生暴动,起义被缪拉元帅迅速镇压下去,西班牙浪漫主义画家弗朗西斯科戈雅后来创作了《起义》和《枪杀马德里市民》两幅油画,控诉法军的暴行。
法国的“自由、平等、人权”观念很受西班牙部分城市平民和开明知识分子的欢迎,这让一些人期待拿破仑将给西班牙带来自由和变革。但西班牙还是一个天主教会控制且贵族和农民占绝对多数的国家,宗教狂热和地方主义的拥护者远多于欢迎《拿破仑法典》的开明派。法军在马德里的残暴和对教会的压制,把大多数人推向对立面,各地民众在地方贵族率领下,纷纷摒弃和法国人合作的旧政权,打出武装反抗法军的旗号。当时绝大多数西班牙人都不识字,负责信息传播的正是每个乡村的传教士,他们号召西班牙人保卫天主教、国王和国家,反抗无神论的法国人。
法军不久发现陷入全国性游击战火的包围,英国也趁机不断提供金钱、武器和物资支援西班牙、葡萄牙的反法活动。伊比利亚半岛吞噬掉了一支又一支法军,变成了耗干拿破仑帝国精气的最大溃疡。经过漫长战斗,威灵顿统帅的英军在西班牙正规军、游击队配合下,于1814年彻底打败了西班牙的法军,西班牙成功复国。
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帝国经过长期发展后,土生白人阶层形成了顽强的自我意识和强烈的政治、经济诉求,早已对西班牙专制的殖民统治不满。波旁王室统治期间,因为是外来户,不了解也不太注意卡斯蒂利亚和西属美洲传统而敏感的关系,很多政策都让美洲殖民地心怀怨愤。当西班牙本土被拿破仑占领、国王被囚禁后,不知所措的总督、将军们打出以国王的名义反对法国僭主的旗号,殖民地民众也群情激愤,纷纷表示效忠,捐款支持爱国事业,并将拿破仑派来的代表抓起来投入监狱。但不久,各大总督区的西班牙王家官员们陷入群龙无首的局面,彼此内讧不断;同时,土生白人和西班牙本土派来的殖民官员之间的矛盾迅速公开化。
从理论上说,西属殖民和西班牙本土一样,只是卡斯蒂利亚国王的私产,王朝的纽带把殖民地和本土王国联系在一起。当国王父子深陷囹圄时,土生白人们认为到了解除效忠义务的时候了。不久,殖民地纷纷打出了永久脱离任何欧洲君主统治的旗号,四大总督区的民众陆续掀起武装独立的浪潮,和西班牙殖民军展开了长期而反复的战争。1826年,最后一支效忠王室的西班牙军队投降,标志着西班牙对拉美长达三百年的统治终结。此后的西班牙虽然还残存着古巴、菲律宾这样的殖民地,但昔日帝国彻底失去了美洲殖民地财富,只剩下一个虚幻影子。本国陷入长达100多年的动荡中,沦为欧洲边缘国家,还要经历1930年代内战的血洗和佛朗哥的30多年铁腕统治,才能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并重新融入欧洲。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