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防卫合作新指针:既放纵又管束
2015/08/25 | 雷炎 | 阅读次数:2232 | 收藏本文
摘要:田冈俊次认为,安倍政府竭力推进国内修法修约,想以此炫耀“日美亲善”,牵制其在亚太的竞争对手中国。美国却恰恰利用了安倍政府的心理,在新指针中降低了它对日本所承担的防务义务。

特约撰稿/雷炎
时值日本投降暨二战结束70周年之际,美国和日本推出有重大改动的新版防卫合作指针,巩固两国军事同盟关系,特别是放松了日本军力海外派遣的“制度缰绳”。日本共同社认为,作为1978年以来的第二次修订,新指针出现五大变化,尤其在指针具体防范对象方面,从1978年初定的指针只针对苏联军队入侵日本的“本土有事”,到1997年再次修订为针对“朝鲜半岛有事”,再到如今修改为即便日本未遭到攻击也可为保护别国船只而行使集体自卫权,其后方支援不受地理范围限制,尺度放开之大,令人担忧。
不过,日本资深军事专家、前《朝日新闻》记者田冈俊次却从新指针中体会到美国对日“既放纵又管束”的意图。以下是田冈俊次接受《朝日新闻》采访时对新指针内容的评论节选。
美国对日本陆上防卫愈加消极
新指针的设想是《美日安保条约》规定的权利、义务、美日同盟等基本框架不变,但日本自卫队的行动有必要配合美国军力调整,进一步实现“外向化运用”。对日方而言,要满足新指针的需求,安保条约必须进行相关条款修订,这需要经过国会批准和天皇认证,日美还要交换批准文书才能生效。
问题是,本届安倍晋三政府在新指针说明和修约必要性解说方面充满权谋意味,令国会和普通国民感到不信任。比如对于日本自卫队派遣消除地区限制后,遇到别国请求其出兵海外,保护别国舰船和装备,并开展后方支援活动的情况,安倍政府的解释是“届时依情况判断而定”,不会出现“有求必应”的“义务化”情况。但若是美国提出要求履行指针要求,日本势必无法拒绝,而且美国的海外军事活动呈现“全球化、长期化”特点,日本想依情况有选择地介入,恐怕就不可能了。所以,我认为是安倍政府自己不肯向日本国民解释清楚新指针的核心问题,故意在关键环节打“马虎眼”。
新指针还提到,为保护他国舰船以及当他国部队受到攻击时,日本自卫队可以前往事发地开展救援警戒、物资输送补给,为维护治安设置检查站、搜索游击部队、开展重要设施警备等,这些情况都避免不了战斗。特别是新指针规定日本自卫队可不受“地区限制”地开展上述活动,这意味着日本必须对自己的宪法体制乃至安保条约都要进行“大手术”,结果导致国内舆情分裂以及国际形象受损。
客观来说,安倍政府竭力推进国内修法修约,让自卫队今后能追随美军海外活动,甚至有消息说美国巴不得让日本自卫队出现在中东反恐战场上,日本想以此炫耀“日美亲善”,牵制其在亚太的竞争对手中国。
美国恰恰利用了安倍政府的心理,在新指针中降低了它对日本所承担的防务义务。新指针指出,作为阻止和排除包括岛屿在内的陆上攻击的实施主体,日本自卫队开展夺岛作战和水陆两栖作战。在“作为作战实施主体”的条文表述中,英文原文写的是“自卫队负担第一责任”,请注意,紧跟在这一表述后面的是“美军支援和补充自卫队作战”,而旧指针中“美国应尽早出兵支援自卫队作战”的文字却被删除了,这不免让人怀疑美国对日本陆上防卫的承诺,比过去变得消极了。
如果放大来看,日本自卫队作为“第一责任主体”的事项,不光是岛屿防卫,还有防空、导弹发射、日本周边海域的舰船防卫等。虽然国家武装力量作为本国防务的第一责任主体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日本终究是个有大量外国驻军的国家,既然新指针刻意强调日本自卫队的军事应对功能,那么我们有理由发问:多达三万美军驻留日本各个战略要地,而且由日本负担基地运营经费,他们在干什么呢?
此外,旧指针在他国战乱时非战斗人员撤退问题上有这样的规定:“在日美两国公民需要从第三国转移到安全地区的时候,日美政府分别承担转移本国公民以及与当地政府协商的责任。”这一规定主要针对朝鲜半岛战乱的情况,一旦美国公民从韩国撤到日本的话,日本将负责全方位的接收和安置工作,可是日本人要是从第三国撤退到美国,美国却没有义务予以接待和收容,只有“美国认为合理的情况下提供协助”这样短短一句话。尽管日本政府交涉了很长时间,美国却一点也不让步,结果这项条款在新指针中基本上没有修改。
美试图向中日两面示好
日本千方百计想绑定日美军事同盟,合作对抗中国,可是美国却非常重视与中国的友好关系。把“重建财政”和“出口倍增”计划列为第一要务的美国政府要顾及中国的感受,采取向中日两面示好的策略,并不希望中日彻底对立。因此,美国支持日本修改新防卫合作指针,但在2013年10月的美日外长、防长“2+2”共同声明中将日方草案中的“中国”、“东海”等字眼几乎删光。
美国要求日本改善对华关系,并且施加了一定压力,为此安倍于2014年11月10日借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之机,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会谈,原则上同意搁置钓鱼岛问题。2015年2月12日,安倍在施政方针演讲上也做出表态,“为回应国际社会期望,日本将同中国深入展开各级别对话,从大局上发展对华长期友好关系”。就在新指针发布前,美国也向中方通报了相关内容,大部分日本媒体都没有进行报道。
实际上,新指针发表的第二天,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洪磊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新华社记者有关“美国是否提前向中国通报”提问时表明,“美方在指针发表前向中方作了通报,中方向美方重申了在钓鱼岛等问题上的严正立场”。
日本媒体纷纷强调新指针意在对付中国,如果是这样的话,美国何必提前向中国通报。美国向中国说明的大体方向是,日美同盟不是针对中国,而是防止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牵制。指针的适用范围从原来的“远东”和“亚太地区”拓展到全球合作,这并不是针对中国。
虽然中美关系非常重要,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对中国主张拥有南海岛屿主权、填海建造机场港口的举动持对抗态度。美国海军第7舰队司令罗伯特·托马斯曾希望日本海上自卫队参加南海警戒巡逻。
尽管菲律宾、越南这样经常制造事端的东南亚国家或因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投行而获利,不敢在南海问题上走得太远,但中国在南沙的积极进取行为,仍可能成为与美国对立的导火索。中美相互依存,一旦发生冲突,双方都会受到很大冲击,而对美中经济依赖程度都很大的日本也将遭受致命打击。所以,我认为日本应该为了平息中美南海对立有所行动。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