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海域爆发人道危机
2015/06/15 | 特约撰稿/尹鸿伟 | 收藏本文
摘要:大多数孟加拉国人是为了逃离祖国的贫困,而罗兴亚人则是希望逃离佛教徒占多数的缅甸对自身的歧视。

今年5月以来,部分东南亚国家正在应对一场人道危机,而且没人知道会持续多久。
至少上万名来自缅甸的罗兴亚人和孟加拉国人,在泰国蛇头集团的帮助下离开原来居住的地区,希望去到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获得新生。国际舆论认为,大多数孟加拉国人是为了逃离祖国的贫困,而罗兴亚人则是希望逃离佛教徒占多数的缅甸对自身的歧视性待遇。
事实上,涉及南亚和东南亚多个国家的偷渡活动存在已久,但在近来却突然爆发,而且迅速造成严重的人道危机,包括联合国难民署在内的许多国家和机构都高度关注。不可回避的难民现实考验着相关各方的能力与智慧,也再度触动国际社会对于罗兴亚人悲惨命运的反思。
泰国打击行动触发事态
2015年5月初,泰国警方在泰马边境本国境内发现多处人口贩运营地,以及33具不幸遇难的罗兴亚人乱葬尸体,随后决定开展打击人口贩运活动。不料各种人蛇集团纷纷将载满偷渡人员的船只弃之安达曼海和孟加拉湾不顾,引发出更大的“船民”危机。
5月11日,1100名船民在马来西亚靠岸,联合国难民署调查后指出,当中400人是罗兴亚人,另外还有约8000人正在海上漂流。与此同时,在印尼和泰国海域也不断有满载偷渡人员的船只被发现,他们均尝试就近靠岸登陆救助,但几乎都被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三国政府拒绝,后者甚至威胁会采取惩罚措施。
在美国、联合国及国际援助机构的强大压力下,马泰印三国于5月20日在马来西亚举行专题会谈,改变早期的强硬态度,表示考虑建立一些临时收容所容纳船民上岸,但希望联合国难民署与国际移民组织共同承担庞大的经济开支。同时要求国际社会必须在一年内安置或遣返全部罗兴亚人和孟加拉国人。泰国虽然表示不再将船民遣回海上,却不同意为难民设立庇护所。美国也派出官员前往与缅甸领导人进行专门会谈,联合国难民署则不停呼吁东盟各国展开国际搜救行动。
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在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电话中表示,船民课题不仅仅是东盟的课题,也是人道与全球的课题,“该问题的根源在缅甸内部,虽然东盟各国不应该干预他国内政,但应该采取一些行动避免问题继续恶化”。
5月23日,新加坡政府承诺将通过东盟提供20万美元的人道援助,帮助国际社会救助目前漂泊在海上的大批船民,但同时表示“作为土地资源有限的小国,不管他们属于哪个族群、来自哪个地方,新加坡都无法收留寻求政治庇护者或偷渡客”。5月27日,正在日本访问的纳吉布称,美国和日本愿意帮助马来西亚和东盟解决罗兴亚难民问题。5月28日,中东产油大国卡塔尔的国家元首塔米姆·阿勒萨尼宣布,将捐献5000万美元给印尼,用以协助安顿早前获救的罗兴亚人。
由于泰南与马来西亚北部接壤多为茂密森林地带,因此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人透过泰南边境偷渡。人口贩子把偷渡客拘禁在泰马边境杳无人烟的荒郊营地,直到有家属愿意付出赎金才释放他们。如果家属不付钱,被拘禁的偷渡客会遭到虐待、殴打甚至饥饿折磨,直至死亡。
5月22日,马来西亚警方又在马泰边界附近发现139个乱葬墓,从埋葬的穆斯林方式判断是罗兴亚人的尸体。
美国国务院从2001年至2014年在其《年度人口贩运报告》数次将马来西亚列为第三等级即“黑名单”。5月27日,马来西亚内政部副部长旺朱乃迪透露,截至2015年4月,马来西亚共逮捕了43名国内外人口贩卖代理或“蛇头”,还有12名警员涉嫌人口贩卖活动已经被查办。
由于2015年马来西亚正值东盟轮值主席国,其对于此次事件的态度也被外界关注。马来西亚外交部长阿尼法表示,凭借过去在菲律宾南部及泰国南部课题中所做的协调工作经验,马政府可以积极充当缅甸及罗兴亚人间的桥梁,努力使问题从根源上得到解决。
联合国难民署负责难民事务的助理高级专员图尔科表示,解决罗兴亚人逃难问题的唯一方案,是让缅甸政府承认罗兴亚人作为本国公民的身份。
缅孟政府被动应对
根据联合国难民署及媒体等多种机构的调查,此次在东南亚海域出现的船民主要包括已逃离缅甸和孟加拉国的移民、难民和人口贩卖的受害者。其中最受外界关注的是罗兴亚人。
目前,罗兴亚人分别居住在孟加拉国(约100万)、缅甸(约130万)、巴基斯坦(约35万)、沙特阿拉伯(约40万)和阿联酋、泰国、马来西亚及印尼等国(共约20万)。由于其不断发生迁徙,因此还有数量不明的罗兴亚人出现在周边国家,包括中缅边境云南省境内也有约3万。
近年来,不断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的罗兴亚人主要是居住在缅甸与孟加拉国的群体,他们被称作“缅孟夹缝中的人”。这个信奉伊斯兰教说孟加拉语,从外观乃至文化上来看更接近南亚人的群体,始终自称是到孟加拉湾经商的阿拉伯人后裔,坚持是缅甸130多个少数族裔中的一支。而在缅甸独立早期,罗兴亚人在国内也曾拥有一定的政治地位。
不过,无论缅甸政府或者民众一直不愿意承认和接受罗兴亚人,认为他们是英国殖民缅甸期间移民到缅甸的。后来罗兴亚人多次发动武装暴动,企图独立建国,因此一直遭到缅甸政府的打压。同时,这个群体与缅甸佛教徒关系始终非常紧张。
1982年新的《缅甸公民法》颁布后,缅甸政府从法理上排斥罗兴亚人,这些政策最严重的后果是造就大量的罗兴亚人成为难民,其中孟加拉国成为其最大的避难国;但由于孟加拉国政府也不愿意承认这些人是孟加拉人,同样千方百计地驱离他们。
2012年,罗兴亚人聚居地缅甸若开邦爆发连串教派冲突,佛教徒与穆斯林互相袭击,造成14万人流离失所,超过200人死亡,更触发罗兴亚人的大规模逃亡。按照联合国难民署的报告,截至2015年的过去三年中便有超过12万名罗兴亚人逃到国外,而且大部分都是乘船离开。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缅甸政府必须为罗兴亚人出逃的问题承担主要责任。此前,缅甸政府对于联合国涉足罗兴亚人问题一直非常抵触,认为干预了缅甸内政,缅甸佛教领袖、民族主义僧侣威拉图还以“泼妇”、“妓女”公开攻击联合国相关女性官员,引得舆论哗然。
近期船民危机频发,缅甸继续撇清关系称“出现难民集体坟墓并非缅甸的问题,而是由于泰国在人口走私上预防措施不足以及法律监管不力所致”。泰国方面则承认,由于近年国内政治动荡,造成警力大量调往曼谷而出现短缺,从而延误了南部人口贩卖的打击任务,进而导致人口犯罪活动的猖獗。截至5月下旬,泰国警方宣布已逮捕了参与人口贩卖活动的43名嫌犯,其中包括4名警员及部分政客,另外还对60多名涉案警员进行了处分。
此次船民危机中同样出现了许多孟加拉国人。该国总理谢赫·哈西娜在5月24日却表示:“这些移民让孟加拉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受损,精神有毛病。”“这里有充足的工作机会,但他们还是以这样灾难性的方式离开国家”,其认为那些付钱给人口走私蛇头、乘坐拥挤不堪的船只涉险前往其他东南亚国家的移民,本可以在孟加拉国有更好的生活。
孟加拉国官方通讯社援引哈西娜的话称,人口走私蛇头和离开国家的移民都会受到惩处。孟加拉国已计划在全国各省成立7个特别法庭,审判那些涉及人口走私的蛇头。
缅甸官方称,已经发现近千名孟加拉国人在此事件中冒充罗兴亚人,目的是为了获得联合国的一并援助,但他们都是为了赚钱而偷渡的非法劳工,与罗兴亚人的情况并不相同。
从马来西亚和印尼搜救难民的情况来看,获救人员中的确有大量孟加拉国人,例如暂时安置在印尼亚齐的1759名难民中就有720名孟加拉国人,马来西亚吉打锡县收留的1107名难民中包括715名孟加拉国人。另外,孟加拉国驻各国大使也到实地了解过本国难民的情况,承诺很快会将他们遣返回国。
尚难寻求解决方案
虽然包括缅甸在内的相关国家都对此次船民危机作出了一些积极回应,但舆论督促东盟应该意识到船民问题的紧迫性,并且期望一劳永逸解决罗兴亚人的问题根源。马来西亚《星洲日报》称,东盟必须明确“非法移民”与“罗兴亚政治难民”之间的区别,也必须向缅甸政府施加压力,以解决罗兴亚(族)被迫害的根本问题。
5月22日,联合国难民署、马来西亚外交部受一些公民组织邀请,在吉隆坡出席了主题为“东南亚海域的东盟人道危机:什么是持久解决方案”的圆桌会议。类似的会议已经是第二次,此前的会议主题为“无国籍罗兴亚族:赤裸裸的逃离”。
联合国多次将罗兴亚人描述为世界上最受迫害的少数民族之一,而近期印尼国际人权非政府组织联盟发布的《东南亚宗教信仰自由》,以及印度尼西亚大学人权资源中心的《维护信念:探讨思想自由,良知和东盟的宗教自由》等报告,同样披露了罗兴亚(族)被迫害的情况。
目前,国际舆论的焦点仍然集中在缅甸。虽然缅甸政府一直为针对罗兴亚人的政策百般辩解,但国际社会坚持认为其保护工作做得太少。2014年5月,《纽约时报》曾经公开指责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缅甸反对党领袖昂山素季,称她没有在罗兴亚人的问题上明确表过态,认为她“一直可耻地保持沉默,只愿意泛泛地谴责暴力活动”。昂山素季的辩解是,“我沉默,是因为无论站在哪一边,都将会流更多的血。如果我为人权发声,罗兴亚人只会更加痛苦。我要努力实现两个群体之间的和解,但如果我选边站,我就不可能办到。”
2015年5月,奥巴马依据美国总统权力决定延长对缅甸一年的经济制裁,理由是其人权问题和国内民族问题仍未能有效解决,特别是罗兴亚人问题。这个消息令许多缅甸商人感到极度失望。《星洲日报》则称,一些生活在马来西亚的罗兴亚难民对祖国缅甸仍然充满感情,表示如果反对党领袖昂山素季有朝一日能成为缅甸总统,他们愿意返回缅甸家园。
另外,一些国家表示对难民问题已经不堪重负。马来西亚总理府部长沙希淡在5月16日透露,目前马国内有4.5万名持有联合国难民署难民卡的罗兴亚人,难民总人数高达15万。泰国总理巴育则说,在数十年来的区域动荡中,泰国已收容逾90万名难民,其中包括罗兴亚人。
5月24日,马来西亚罗兴亚人信息中心署理主席莫哈末拉菲克表示,马来西亚约80%的罗兴亚难民希望被送往第三国家,另有许多难民,包括他本人,希望马来西亚政府能赋予他们公民权或永久居留权。联合国难民署发言人雅蒂依斯迈表示,从2005年至今,已经有超过10万名暂居马来西亚的难民被送往第三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捷克、丹麦、新西兰、瑞典和美国都接收了罗兴亚人。
当然,也有主动愿意接纳罗兴亚人的国家。5月20日,位于西非的冈比亚呼吁东南亚各国将这些偷渡客送往本国,并承诺会为罗兴亚人设立难民营。这个人口约180万、90%信奉伊斯兰教的非洲小国在一份公开声明中称,“我国政府深切关注缅甸罗兴亚人受到的不人道待遇,尤其是目前还在马来西亚及印尼海域漂流的‘船民’”、“我们同为人类且都为穆斯林,因此有义务拯救承受不为人知痛楚及苦难的罗兴亚人”。
不过,冈比亚的声明还没有得到相关各方的回应。按照联合国2013年的人类发展报告显示,冈比亚三分之一人口每天仅靠不足1.25美元的收入生活。
5月29日,泰国、孟加拉国、马来西亚及美国等17个国家及相关机构的官员在曼谷进行了一个特别会议,缅甸几经犹豫后派出外交部总监丁林出席。不过,会议并未达成各方满意的方案,缅甸代表不但不愿意承认罗兴亚人为缅甸公民,还当众反驳“不能只是把责任推给我们”。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