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在中国
2013/01/05 | 作者 安东诺夫 | 收藏本文
正在接近尾声的这个龙年,对我个人而言,充满了五味杂陈的记忆。2012年毫无疑问将载入史册。不知是否是巧合,这一年,中国发生了许多十分有趣的转变。这些改变所带来的现实结果也许要过几年抑或几十年,我们才能感知到。
这一年的转变大概始于那一刻——2011年12月31日时钟如约敲响12下。那一刻,每一个对中国怀有热忱的人都清楚:我们进入了2012年,这一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举行。“十八大”,这三个音节在我们俄罗斯人读起来有种不加掩饰的温柔感。这个会议要确定“天朝”的新一届领导班子,例会的重要性与影响性毋庸置疑。引人注意的是,这批领导人是在中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举世瞩目的阶段培养起来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强国,国际问题与矛盾的解决离不开中国的参与。此时,谁将接过接力棒、继续领导这个强国,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2012年我在北京的工作正是和这件大事紧密相关的。我提早做了许多准备工作,寻找可能帮助到我的各类专家,请他们告诉我正在发生什么,与我讨论2012年发生的各种事件以及它们对中国决策的影响。这个复杂的交接班过程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开始。这样的开始,至少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十分罕见。2012年2月,一度极具影响力的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落马。他时任重庆市一把手,有传言曾认为他会进入新一届的政治局常委。强力罢免“重庆大佬”的尝试从他昔日副手王立军向美国领事馆寻求庇护开始。接着,中共召开了两个著名的记者招待会,其一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做了大约算是第一个关于薄熙来事件的官方立场声明。这个声明十分明确和严厉。许多在官场呆过数十年的人都坦言,就对中国政治生活的震动而言,很难想出第二件比薄熙来事件更大的事了。
这之后是一段时间的沉寂。中共政府开始筹备十八大,而所有外国记者和专家们预测着政治局未来的组合,激烈地议论着常委人数可能“从9个减少到7个”的传言。
十八大前夕,正像预料的那样,如火如荼的宣传期到来,海外也传播起了各种流言。所有这些,我以为都与即将召开的十八大有某些关联,然而真正的内幕仍旧是个谜。在这样难以厘清头绪的状况下,密切关注中国、研究中国的观察员都停止议论,等待会议召开。而十八大终于在众人期盼中大体平静、稳定地召开了。此后的一切也顺理成章地进行着。
除了中国国内大事,2012年国际舞台上也上演着纷繁的国际事件。朝鲜半岛仍处在世界关注的中心,金正日的去世使情况变得更为复杂。而中美关系则可以用“剪不清,理还乱”来形容,就好似两个恋人有时情意绵绵,有时却突然断绝一切联系。
当然,于我而言,最关注的还是俄中关系里的大事记。俄中关系继续发展,两国领导人积极地在出访时互相沟通,也在各种国际场合交流。当两国为了防止或者至少是延迟阿萨德的政权被武力推翻,没让叙利亚决议通过的这一举动,显示了莫斯科和北京在《俄中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下的相互作用变得极具重要的历史意义。有俄罗斯专家认为这个事例将会被写进课本,他们也许猜对了。
作为俄罗斯的普通读者,他们更关心在中国国内发生的事情。虽然背后的理由不同,不过我认为,首要原因是俄中两个大国之间加强了经济和政治合作。如今的俄罗斯人更渴望去了解:中国正在发生着什么?普通中国人靠什么生活?他们有着怎样的忧虑、愿景和困难?其实,这其中许多方面都和在俄罗斯生活的公民一样。当我的同胞们明白,中国人过着和我们相似的生活,这必然有利于加强两国人民的互相理解与信任。
总之,龙年的中国取得了理应获得的成就,充满了不平凡的大事、艰难的抉择以及重要的转变。我希望在即将到来的2013年、在代表机智的蛇年里,生活在这儿可以一如既往地充实,但不要有冲突、矛盾、不幸和苦难。(翻译:何静)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