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稳中求进”,保持改革韧性
2022/01/05 | 作者 周兼明 | 收藏本文
疫情中,迎来了2022年。无论怎样,新年都是神奇的,人们祝贺新年,是期待这一刻,能让梦想连接过去与未来。新年让我们突然有了一种渴望,渴望自己把目光投向未来,渴望发现那些人类在未来才能明白的东西。
2022年是中国经济复苏的关键一年。2021年岁末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22年经济工作的主基调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有媒体统计,在不到5000字的会议公报中,出现了25个“稳”字,这在过去并不常见。2021年中国前三季度GDP平均增速虽达到9.8%,但因第三季度GDP增速降至4.9%,引起了国际社会普遍关注,认为中国经济火车头的刹车,会让亚洲甚至全球的经济跟着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调低了对中国2022年经济增长的预估,不少经济学家预判中国经济2022年的增速将会明显低于2021年。中央显然也意识到经济下行的风险,所以会议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概括了当前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面对这三重压力,“稳字当头”的必要性不言而喻。2021年经济工作报告与往年不同,并未分类强调重点任务,而是主要阐明了七大政策的方向。位居政策之首的是“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这里的“稳健”是要求宏观政策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可随意变动。会议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慎重出台有收缩效应的政策”。在宏观政策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是新增提法,意味着2022年的货币政策,会为财政政策提供更多的流动性支持,以避免出现2021年因调整结构出现的政策顾此失彼的情况。
会议公报最令人瞩目的部分,是对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的梳理与回应,这些表述简练而深刻,值得各地政府和民众认真领会。对中国重大的经济战略问题,如共同富裕和资本扩张等,2021年社会上出现了各种激进式解读,使得社会各界甚至担心回到“票证”时代,对一些政策也产生了很多负面联想,导致全社会和民众对未来的预期变得悲观和不稳定,从而影响了全社会的创造力。而公报此次明确表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强调“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稳步朝着这个目标迈进”,明确了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分别是“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而不是某些人士的激进提法。正如中央财经委员会的官员对媒体强调的:“不把长期目标短期化、系统目标碎片化,不把持久战打成突击战。”
对当下社会与民众对资本在市场中的认知偏差,公报明确重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必然会有各种形态的资本,要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同时强调“要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表明当下的社会形态并不是反对各类资本的发展,而是要支持资本规范与健康地发展,让所有形态的资本能在规范下合理合法地发展。
从公报的全文看,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的信息量还是很大的,与往年的微调性政策有很多不同。中国经济确实处在“变局之年”,从高度依赖“外循环”转变为更多依赖“内循环”,从“人口红利优势”转变为“社会老龄化和少子化”,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转变为“共同富裕”,从强调服务转变为强调制造的经济增长模式,包括国家治理模式、国家经济结构、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地缘政治的变化,都使中国经济处于变局之中。在有些变局还不明朗的情况下,“稳字当头”的经济战略显然是正确选择。这时候对经济结构的调整,该踩刹车时可先缓一缓,等宏观经济基本面稳下来,再去发展更高的目标。
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给我们最有益的启示就是,中国发展模式并没有一成不变的理念框架,而是一个随情境、随时势不断变化的探索过程,它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程式,但它有一种开放和理性的胸怀,去直面改革路上遇到的问题,不断寻求可行的方法去改变所面临的困境,其核心理念就是“稳中求进”“稳中求变”。讨论中国经济极易出现两个极端,或盲目乐观,或极端悲观,但中国经济40多年的增长,确实说明了它有极强的韧性,这和它过去对市场主体的尊重有关,也和它保持对外开放的姿态有关。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提一些改革开放时期的理念,就是期望能够保持这种改革的韧性。“稳字当头”的提法,并不意味着止步不前,而是要让政策保持足够的稳定和透明,坚持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对市场的尊重原则,是为了“稳中求进”。政府的公信力,是人们对未来预期好坏的关键因素,只要政策不经常变换目标,不朝令夕改,就有助于消除各种对政策的误解,中国经济的未来就是值得期待的。
可以肯定的是,人类终将在未来战胜疫情,中国在未来也将拥有更清晰、光明而优雅的形象。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