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美国在强烈仇日情绪中放过天皇
2021/12/15 | 作者 柳展雄 | 编辑 陈祥 | 收藏本文
1945年8月29日,东京的皇宫笼罩在焦躁不安的气氛中,这是美军和平进驻的前一天。日本向盟国无条件投降以后,天皇的去留成为头号问题。
败局已定,天皇裕仁感到自身难保,对宫廷近臣谈及了退位。学识渊博的贵族木户幸一,援引古代宇多天皇主动退位的先例,准备后路。裕仁告诉侍从次长,如果能渡过危机,保住性命,他希望能当一个平民,潜心研究海洋生物学。
当时,中国、苏联、澳大利亚等国要追究裕仁天皇的战争罪责,甚至提出废除天皇制,但美国最终放过天皇。反美主义者宣称,这是让头号战犯逃脱正义处罚,战后日本新右翼有了死灰复燃的空间,日本反动派献媚美国,狼狈为奸。
跟这种说法恰恰相反,美国朝野上下强烈仇日,根本不可能存在亲日情绪。
狂热仇日的美国人
1945年,在取得太平洋战场绝对优势的前提下,美国高层讨论是否继续深入敌后,轰炸日本列岛。罗斯福总统的儿子艾略特对民主党政要亨利·华莱士说,应当继续轰炸,“直到我们炸死一半的日本平民人口”。
在华盛顿,这种赶尽杀绝的心态很普遍。最高司令首席参谋长、海军上将威廉·丹尼尔·莱希(William Daniel Leahy),宣称要给日本“迦太基式的和平”。公元前146年,古罗马人战胜迦太基后,将其夷为平地,并且在田间洒满了盐,防止迦太基重新复苏。
不仅高层政治家和将军仇日,基层士兵也是满腔怒火。1943年,美国陆军进行一次调查,大约有一半军人认为必须杀死所有日本鬼子才能最终获得和平。在实际作战中,盟军士兵没把日军当成人类,他们在战场上割下日军尸体的耳朵,如同猎人割下野兽的耳朵,作为纪念。
北美民间英雄林德伯格去前线慰问,了解到军队竟然有割尸首耳朵的习俗,他在1944年7月13日的日记里感叹战争对人性的异化:“我们的某些士兵虐待日本战俘,有时甚至与日本兵一样的冷酷和野蛮。他们对日本鬼子的尊重,还不如对待一只动物。”军队内部不以为然,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海军陆战队员》(Leatherneck)月刊,用赞扬的语气,记叙了一个叫斯坦利的士兵,他收获有11只耳朵。
美国人在欧洲战场上的军纪大体克制,但在太平洋战场上,白人士兵们更倾向于以暴制暴。1943年3月3日,在攻打新几内亚莱城的战役中,美国飞机袭击日军护航舰队,不放过落水后游泳求生的日本士兵,用机关枪扫射那些幸存者。同样的情形若是放在欧洲战场,美军多半会遵守战争规则,不攻击因落水而失去战斗能力的德国士兵。相关部队事后解释说:“这是一项可怕的任务,但在军事上是必要的,因为日本士兵拒不投降,在可以游到海岸的距离之内,我们不允许他们登陆并加入莱城守军的队伍。”
违反交火规则的事例不止一起。林德伯格记录了1944年7月24日的一场战斗,处于劣势兵力的日本人原本试图投降,但美军逼迫对方继续战斗,冲他们喊“滚回地狱去,和我们一决雌雄”,以便把日军杀光。
美军这么凶悍事出有因,因为敌人经常诈降,美军上当多次。日军战俘会在衣服中隐藏匕首,等美国人疏忽看管的时候,趁机杀死守卫人员。而且,白人士兵失败被俘会很惨,日军虐待俘虏,不提供饮食,经常拳打脚踢。欧洲法西斯虽然残暴,但很少虐虏。在德国和意大利的战俘营里,盟军士兵死亡率仅为4%;而在日本的战俘营里,死亡率高达27%。
盟军战俘和生活在东南亚的白人平民,受到高压统治。他们在日军士兵的强迫下,向天皇居住的方向鞠躬。每次举行公共集会,白人必须向天皇照片敬礼。
东南亚的日历也进行了改造,以耶稣为纪年的西历,改成了以大和王朝诞生(公元前600年)为纪年的历法。日本的传统民族节日强制推广,白人要庆祝所谓“建国纪念日”2月11日、现任天皇的生日4月29日和明治天皇的生日11月3日。
见识到日本法西斯的淫威后,西方人肯定不可能对天皇抱有好感。在东京政府投降前三个月,媒体调查显示,美国民间普遍赞同审判天皇为战犯,有三分之一的美国人呼吁直接绞死,都不用走审判程序。有30%的美国人同意放天皇一马,但是其中多数人要求裕仁必须下台,改由其他王室成员继位,只有3%的人允许保留现任天皇在位。
在战后日本的处置上,盟国打算彻底报废日本工业体系,使其瘫痪无力。华盛顿联合军事分析师、陆军少校乔治·菲尔丁·艾略特,私下里扬言要“彻底地、无情地摧毁日本工业,直至在任何一家日本工厂,找不到任何的电动机、蒸汽机或汽油发动机,没有任何化学实验室,甚至连一本机械操作手册都没有”。
比较正式的官方政策,美国对日索赔调查团提出要拆除机床制造业的一半、所有军事工业、所有的铝产业、发电厂的一半,将大部分贵金属运回美国。倘若这个计划落实,日本将倒退数个世纪。
对于日本侵略者,中国主流强调战争的阶级性质,日本人分为少数军国主义者和广大爱好和平的日本人民,要区别看待。美国可不管这些,以牙还牙以血还血,战时人力资源委员会主席保罗·麦克纳特(Paul V. McNutt)向公众说,支持“完全消灭日本人”。记者追问他是指日本军队还是包括平民在内的所有人时,他明确回答是指后者。
左翼电影制片人尤里斯·伊文思,受罗斯福政府雇佣,拍摄官方纪录片《认识你的敌人:日本》。他将天皇描绘成一名罪犯,并建议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军方大为不满,解雇了他。因为这种思路是给日本平民减轻罪责,人民是无辜的,受到了法西斯分子欺骗。而在军方看来,日本是一个狂热的民族,从上到下都野蛮暴力,观众看了伊文思版本的纪录片,会对日本人民产生不必要的同情。
换上新的制片人后,纪录片强调日本人的国民性,愚忠、残暴、集体主义精神,日本文化骨子里就有缺陷。《认识你的敌人:日本》正式上映后,西方共有近400万观众观看过。
这是官方立场,民间的报纸媒体宣传没有顾忌,更加大胆。媒体人用上了各种辱骂词汇,把日本人称为臭老鼠、害虫、蟑螂、瘟疫,不掩饰赤裸裸的种族歧视。《纽约时报》等自由主义媒体也不例外,采用“日本佬”“黄种人矮子”等轻蔑含义、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词汇。
1945年9月27日,麦克阿瑟在美国大使馆接见裕仁天皇。这张合影对天皇的去神圣性作用不小,个子矮小、神情拘束的裕仁,跟高大、踌躇满志的麦克阿瑟站在一起,对比鲜明。
在强烈的爱国主义者眼里,日本民族算不得人类,如同禽兽,《美国退伍军人杂志》把日本人画成猴子的形象。马里亚纳群岛的海军陆战队员还创造了一个新单词“Japes”,由“日本佬”(Japs)与“猿”(apes)组合而成。
而同样是敌人的德国人和意大利人,美国媒体很少进行种族攻击。华盛顿当局进行战事宣传时,特意划分“好德国人”和“坏德国人(即纳粹分子)”,区分开来。但是,对于太平洋彼岸的敌人,宣传部门一刀切,声称日本国民都是坏的,没有一个好的。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民间发起排外运动,白人辱骂殴打日裔移民。西海岸一些餐馆,发布了赤裸裸的威胁告示:“本店会毒死老鼠和日本佬,请注意。”
天皇宣布投降后,《财富》杂志民意调査显示,超过五分之一的美国人惋惜战争结束过早,后悔没有在日本多投几枚原子弹。
天皇一旦死了,将会天下大乱
华盛顿高层确实存在少数主张对日友好的人。约瑟夫·格鲁在战前担任驻日大使,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回到美国担任副国务卿,他就建议保留天皇制度。外交官乔治·凯南是冷战遏制苏联的提出者,他对东京大审判嗤之以鼻,否认审判的合法性,他还呼吁立即武装日本的军事力量。
不过这些人很难称得上亲日派,他们的外交政策都基于实用主义。格鲁在驻日期间,多次提醒本国加强国防,警惕日本的海权扩张。战争开始后,他又成了最温和妥协的人,劝政府不能意气用事,罗斯福的“无条件投降”大错特错,因为这反倒坚定了日本人的抵抗决心,不必要地延长了战事。
凯南对日本既没有好感,也没有恶感。他是个以利益为重的人,不太在乎民主、法治这些空洞价值观,所以他不赞同东京审判,应该直接枪毙敌人,简单明了。
那些主张保留天皇制的人,恰好是西方文化优越感最强的人,认为日本文化无药可救。格鲁告诉杜鲁门总统:“民主在日本行不通。”
东方人始终是低级的,无法适应高级的欧美宪政,东方人永远不能领会《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的精神。天皇保留下来,要好好利用平民的忠君顺从心理,因为天皇向美国示好,那么日本就再也没有谁敢反美了。如果非要废除君主制,这件事也只能日本人民自己去做,全民公投决定,外国人不可越俎代庖。
越是熟知日本民族,了解茶道、武士道的人,越是对日本轻蔑,美国国务院的亚洲问题专家约瑟夫·百伦坦说,只有痴呆人士才相信日本能转型成为民主新政权。
反倒是不熟东方文化的外行人,对自由主义的普世性更为乐观。美国国务院驻东京代表乔治·艾切森表示,日本最好的出路是实现民主制度,废除天皇,他还强烈希望起诉裕仁的战争罪行。盟军最高司令部的情报教育局长建议,天皇至少离开东京,宫廷迁回京都。
麦克阿瑟走的是折中路线,既保留君主制,又推广宪政理念。他对日本民族传统缺乏兴趣,坚信欧美文明的优越性。根据1951年他回国的参议院听证会上的发言,麦克阿瑟有着相当大的种族偏见,声称德国人是成熟的民族,在科学、艺术、宗教和文化方面有着巨大成就,而日本民族幼稚得像12岁小孩。
在宗教方面,麦克阿瑟尤为虔诚,一度试图将异教徒的国家基督化。1945年11月北美教会人士访日,麦克阿瑟热烈欢迎,兴奋地说:“日本正处于信仰真空,给我送1000个传教士来!”他还要求出版社运1万本《圣经》过来。
作为日军的敌人,麦克阿瑟从没有忘记当年败走菲律宾的耻辱,日本攻克马尼拉后,冷酷虐待麦克阿瑟的部下士兵。唯一能阻止美国人血债血偿复仇冲动的是,日本战后惨象。
东京民生凋敝,粮食匮乏,处于大饥荒的边缘。有次麦克阿瑟想吃鸡蛋,第11空降师跑到东京市区搜罗,结果只找到一个鸡蛋。第二天,麦克阿瑟立即给华盛顿当局发电报,要求运来3.5万吨食物。
官僚们不当一回事,没有回复。他发去了第二条电报催促:“要么给我面包,要么给我子弹。”他得到了前者,飞机和船队运来了数千吨面粉、燕麦片、药物。
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制定的“迦太基式和平”失去了意义,华盛顿放弃了拆除日本工业体系的计划,天皇侥幸逃过制裁。麦克阿瑟预言,如果裕仁被起诉,社会分裂,党派仇杀,游击战打响,届时美国要把占领军扩充到100万,花费更高的代价去维持住秩序。
曾有部下问起如何处置天皇,麦克阿瑟回答:“我完全可以羞辱他,将他游街示众,但这又有何意义?”
美国的自由派以及日本的社会名流,要裕仁退位的呼声不小。东京帝国大学校长、最高法院法官乃至天皇的叔父都对君主制信心动摇,甚至还有宗教保守人士提议天皇遵循佛教的“忏悔”之心,隐退成为贫与无的象征。
一些大胆的国际观察者,猜测日本变成共和国后,没有多少人真的拿起武器勤王。无论共和理念多么有说服力,麦克阿瑟不敢冒险,稳定局面来之不易,占领军当局经不起折腾。
深受麦克阿瑟信任的助理邦纳·费乐思断定:“绞死天皇对日本人而言的震撼,类似对我们(基督徒)而言,把耶稣钉死在十字架。”费乐思是日本通的一员,他不仅预料到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而且预计到战争形势恶化后,日军会采取自杀式的神风特攻。
美国中士查尔斯·罗曼 (Charles Roman) 1945 年 9月在东京市中心拍摄学校男孩。劫后余生的少年们脸上洋溢着笑容,他们穿着破破烂烂,身后的大街和建筑物上都是美军B-29轰炸机投弹留下的痕迹,但他们将成为投身于共创日本经济奇迹的一代人。
战争期间,在费乐思的建议下,美国空军轰炸东京的时候,避免将皇宫作为攻击目标,因为这只会激起日本人更顽固的抵抗。他还预言了,天皇不会顽抗到底,而是接受无条件投降。麦克阿瑟决定不废黜天皇,就是受费乐思的意见影响,把天皇作为战后重建的精神支柱。
不能追查审判天皇,美国人用其他方式泄恨。莱特湾战役的指挥官、击落山本五十六座机的海军上将威廉·哈尔西性格张扬,他在东京酒店大吃大喝,每次结账签名的时候,都在账单签下“裕仁”两个字。
不知从哪得到的消息,哈尔西听说天皇有匹名贵的骏马,要借来骑骑。皇室左右为难,靠麦克阿瑟解了围,他派人找了匹老母马,冒充皇家御马,让哈尔西过把瘾。哈尔西一辈子保存了仇日情绪,他每到一个港口,都会留下“杀死小鬼子”的标语。太平洋第三舰队返航旧金山,军方召开庆祝宴会,哈尔西暗示麦克阿瑟过于仁慈了。他说,对那些跟日军作战为国捐躯的将士而言,宽大处理日本人的行为是极大的侮辱。
其他多位美军将领对日本人不放心。在签订投降条约的仪式上,尼米兹将军担心日本人会在“密苏里”号做手脚,安置炸弹,把盟国的将军们全部炸死。他特意命令海军第三号人物雷蒙德·斯普鲁恩斯待在冲绳岛,以备不测。
二战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对日本保留着强烈的种族歧视。占领军当局千方百计阻止跨国通婚,不许美国男子娶日本新娘,禁止牧师给跨国婚姻的新人祝福。随着时间的流逝,美国的反日情绪才逐渐消退。
民主化的日本
尽管裕仁保住了皇位,但他也恢复不到以前至高无上的神圣地位。1946年元旦那天,官方发表了《人间宣言》,天皇承认自己是个凡夫俗子,并不是神的化身。明治以来的君权一并消失,天皇不管政务,从里到外成为英式立宪制虚君。
皇室宣布没有“神性”的第二天,报纸流出了一张家庭私人照片,皇后穿着土褐色的和服跪坐着,和两个孩子喂小鸡。日本皇室成员第一次以平民化的形象出现,而不是过去高高在上、威严端庄的姿态。
后来,皇室照片陆陆续续出现在报纸上。有的是天皇陪女儿弹钢琴,有的是皇家吃晚餐、还有裕仁在看美国卡通连环画。
天皇的新形象由美国人量身订制,从普鲁士式君主转向英式君主,这不仅是宪法实权的变动,也是外貌的焕然一新。昭和天皇年轻时以骑马军官的形象示人,现在他把军服换成西装,打着领结,头戴呢帽,装扮成一个普通中产男性。
作为祛魅的一部分,1946年2月裕仁周游全国,纡尊降贵到他的子民中间去,与贫穷、饥饿、悲惨不幸的人交流。臣民们发现这位下凡的君主没有什么超凡之处,他个头矮小、身材瘦弱,肢体协调性很差,跟想象中威风凛凛的帝王风范丝毫不搭边。一些人说,天皇更像个小镇校长。
这场巡游遍及全国的都道府县(除了冲绳),行程三万三千公里。仿佛是为了给官方增加难堪,一个自称熊尺天皇的人冒了出来,他对外号称是日本南北朝时期的皇室后裔,比现任君主更有正统性。熊尺天皇的队伍就跟在裕仁的后头,全国到处溜达。如果放到以前,这人有十个脑袋都不够砍,在民主新时代,政府只能任由熊尺天皇闹腾。
麦克阿瑟指派了皇太子的家庭教师,伊丽莎白·格雷·瓦伊宁,年轻的寡妇,儿童文学作家。在外国人的教导下,继承人摆脱日式传统君主培养模式,完全跟国际接轨,如此一来,下一代日本天皇跟西方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瓦伊宁尤其反感日本的农业文化,她认为农民孕育了法西斯主义,皇道派军官主要来源于农家子弟。
美国人肯定想到了泰国的前例,国王朱拉隆功在家庭教师安娜的带领下,接触到欧风美雨,融入西方社会。
皇室的起居日常由反谍报官员艾略特·索普负责,他知道昭和天皇在战争期间的罪责,但天皇是国家的象征。索普力主保留天皇,而天皇也受到他的束缚,任何人进宫必须得到他的批准。索普一上任,就遣散了侍奉天皇的3000个仆役。
跟外面的政治风暴比起来,宫廷里的变革只是小风小浪。麦克阿瑟大刀阔斧地施行了一系列改革,从废除秘密警察到恢复选举自由,从打击大地主到鼓励组建工会,从政教分离到学校教育自由化,日本经历民主的全面洗礼。
尤其是土地改革,向农民提供廉价土地。其他美国人觉得麦克阿瑟的政策太激进、太左倾。反对改革的有乔治·凯南,陆军部部长和总统顾问约翰·麦克罗伊。麦克罗伊后来调去欧洲,监督西德的去法西斯化进程。
经过战后激烈的改造,日本去除军国主义和法西斯制度残留,转型成和平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