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中的宠物处置难题
主人被隔离,宠物何处去?
2021/12/15 | 记者 李鹏亮 | 编辑 卢伊 | 收藏本文
不久前,上饶宠物柯基犬“炒粉”的遭遇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2021年11月12日,“炒粉”主人傅女士通过网络反映称,自己因疫情被集中隔离,由于不允许带宠物前往,她只得将狗留在家中,并向工作人员确认狗不会被处理。但当天下午,她房内的监控视频显示,两名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进入家中,用棍棒击打“炒粉”头部,后用塑料袋装着东西离开,疑被“扑杀”。
事件迅速引发广泛关注后,上饶市信州区西市街道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于13日深夜发布通报称,涉事小区为防疫封控区,需对居家环境进行全面消杀,居民需留门。但因傅女士家门已锁,防疫人员在辖区民警的见证下开门消杀。针对未充分沟通将宠物狗进行无害化处置一事,当地已对相关人员批评教育,调离相应岗位,并责令其向当事人诚恳道歉。
但此后,围绕事件的讨论并未停息。有网友担心,不怕自己被感染,只怕连累了自家“毛孩子”。但也有人认为,防疫事大,宠物有可能将新冠病毒传染给人,扑杀不无道理,但需要注意方式方法。
据记者综合公开报道统计,2021年9月以来,全国多地已有至少7只宠物猫狗因主人染疫或隔离而被扑杀,亦有地方因禁止主人携带宠物隔离而引发社会讨论。在宠物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伴侣和精神寄托的当下,类似做法难免引发质疑。
2021年1月25日,在北京市大兴区天宫院街道融汇小区,两名居民带着宠物狗准备登车前往集中隔离点。
面对新冠疫情,猫狗等宠物究竟是否存在疫情传播的风险,疫区宠物又该如何处理?对此,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兼院长、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共同主任卢洪洲教授称,应对宠物进行精准防疫,在有疫情聚集的地方,宠物也可能被感染,染疫宠物可进行隔离康复,健康的宠物则无需处理。
动物存在染疫和传人的可能
宠物狗“炒粉”之死并非首例。
早在2020年1月,江苏无锡一名房主被隔离期间,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消毒时发现一只猫,“根据重大突发事件一级响应机制和社区群众强烈要求,对猫进行了活埋处理”。当时即引发了宠物是否会感染和传染新冠病毒,以及如何处理的讨论。
彼时,世卫组织曾发文称,“没有证据显示猫狗等宠物会感染新冠病毒”,但随着病毒变异和疫情发展,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国内外均有宠物感染新冠病毒的报道。
2020年3月,香港就有两条宠物狗感染了新冠病毒。次年4月,英国有两只猫被主人传染新冠病毒,并分别表现出轻度、重度的呼吸道症状。同年9月,蒙古国和我国哈尔滨市也分别报告1只猫被感染和3只猫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情况。
“新冠病毒不仅可以感染人,还可以感染包括野生动物和宠物在内的其他动物,这已经是一个科学事实。”卢洪洲指出。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发文称,世界各地都有动物感染新冠病毒的报告,包括猫、狗、雪貂等宠物,动物园的水獭、狮子、老虎和非人灵长类动物,养殖场的水貂和野生的白尾鹿等,它们多在接触主人、看护人或其他密切接触者等新冠感染者后染疫。
不过,人可以把新冠病毒传染给宠物,宠物能否反过来把病毒回传给人类,目前尚无定论。
如美国疾控中心认为,动物传人的风险低,且尚无证据表明动物在将新冠病毒传给人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也无证据显示病毒可通过宠物的皮肤、毛皮等传人。
但也有迹象表明,病毒通过动物回传的风险依然存在。
2020年2月7日,一名年轻女性抱着宠物犬现身北京街头,为防止染疫,他们都戴上了口罩。
2020年,世卫组织表示,根据丹麦的科学证据,新冠病毒由人传播给养殖场水貂后发生了突变,继而由水貂回传给了人类,相关病例超过200例。“当任何动物病毒传播给人类时,或者当动物种群可能有助于扩大和传播影响人类的病毒时,情况都令人担忧。”世卫组织称。
卢洪洲也指出,“如何能够避免病毒在不同的物种之间传播和感染,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他解释称,因为新冠病毒感染不同宿主时,由于不同物种的免疫反应不同,病毒本身会产生剧烈变异,以适应不同物种。变异的病毒如果回过头来再感染人类,可能形成新的病毒亚型。人类对此没有防护能力,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卢洪洲建议,在有疫情聚集的地方,要想到宠物也可能被感染,有意识地做防范,如可以采用减少宠物外出、照护时戴口罩等方式。同时,他希望对动物感染有更多的研究,尽快制定科学的处理方法,降低病毒物种间传播带来的风险。
国内外宠物防疫政策差异巨大
面对宠物等动物或感染新冠病毒,甚至存在传人风险,人们应该如何应对?面对这一问题,国内外尚无明确答案,防疫政策也存在很大差异。
如出现动物传人的丹麦就曾于2020年11月决定,扑杀国内所有养殖貂,并对貂养殖场较多的7座城市实施更严格的防疫措施。
而曾在宠物狗的口鼻中检测出少量新冠病毒的中国香港,当地渔农自然护理署综合专家意见认为,该宠物狗很可能是被其主人传染的,他们将宠物狗带到动物居留所进行隔离观察和检疫,直至连续检测结果呈阴性后才交还主人。
美国疾控中心对于涉疫宠物的建议也与中国香港类似,即如果宠物出现阳性,可尽量将其置于单独的房间居家隔离,人在同一房间照护时需佩戴口罩。如果宠物在没有就医的情况下连续72小时没有症状,或连续14天无核酸阳性结果,就可解除居家隔离,恢复正常活动。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有关涉疫宠物处置的专门办法,仅在《动物防疫法》和《传染病防治法》中设有疫情期间扑杀动物的相关规定,后者往往成为多地扑杀宠物的法律依据。
如《动物防疫法》第32条规定,在重大动物疫情报告期间,必要时,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作出封锁决定并采取扑杀、销毁等措施。
其中,重大动物疫情特指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突然发生,迅速传播,给养殖业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危害,以及可能对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危害的情形。需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认定,必要时报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认定。
《传染病防治法》第42条则规定,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政府在必要时,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控制或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的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
但显然,新冠疫情不属动物疫病,猫狗等宠物也不同于野生动物和家禽家畜,能否据此扑杀,其合法性仍然存疑。此外,多地扑杀染疫宠物时,也未按法律规定报请上级政府或主管部门批准及认定,甚至部分宠物并未感染新冠病毒,仍被“无害化处置”,引发质疑。
“小狗哪里错了?隔离不能隔掉温度啊。”对此,央视网评论认为,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宠物有污染环境、继续造成传播的可能,有理由将其纳入病毒流调溯源过程中,但目前,流调中对宠物的监测,还缺少规范、标准和足够的案例。加之目前还没有针对动物感染新冠后的管理细则,应更加审慎决策,不可机械操作。而“宠物本无事、先行扑杀之”的做法,显得师出无名,疏忽居民情绪,增添社会成本,更需进一步审视。
评论进一步指出,种种针对宠物的问题,不能简单归因为个别执法者的粗鄙。在这样一个新社会问题面前,不同人群的理解,细分法律的滞后,治理方式的刚性,医学领域的欠缺,伦理层面的阻滞,都折射出多维度、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如何在防控成本最小化和宠物主人尊严最大化之间权衡取舍,应多一些周到考虑。”
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亦发文称,生命面前,人与动物都应受到平等对待,支持并呼吁相关部门建立全国性的宠物隔离制度。
专家建议宠物也需精准防控
尽管政策层面曾存空白,但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国内许多省市都采取了多种方式,灵活处理涉疫宠物问题。
如2021年1月,北京市大兴区因疫情需要对部分居民集中隔离,应疾控部门建议,自1月25日起,凡是家中饲养宠物的集中隔离观察人员,大兴区统一安排携带宠物到专门集中隔离点进行集中隔离观察。同时,派驻动物检疫专业人员进驻隔离点,做好动物防疫工作。
当月,上海市黄浦区则允许集中隔离的居民携带宠物一同隔离,解决照护难题。
同年6月,广州高风险地区居民集中隔离时,街道社区和当地住建局在隔离小区门外紧急加建了两间通电、通水并有排污渠的宠物寄养小屋,寄养小屋屋内配备24小时空调,由爱心人士负责管理和喂养。无法寄养的大型犬,也有专门人员定期上门照料。
10月30日,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佟立志也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称,对于集中医学观察人员家中宠物无人照料问题,该区将在征得业主同意后,进行上门收集、检测,然后转运至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寄养。
这些举措都获得了人们的认可。
即使面对疫区的家畜,也有更好的方式处理。
2021年1月,因为疫情,石家庄藁城区小果庄村进行了大规模的异地集中隔离,村中48个养殖场户的3.6万畜禽面临无人照顾的难题。对此,藁城区农业农村局专门安排17名基层动物卫生监督人员对畜禽进行代喂饲养。
卢洪洲指出,现在没有针对疫区宠物处理的统一政策,各地有不同的方案,正是因为缺少相应的科学证据。“人群的隔离防控都有科学依据,针对动物希望有更多的研究,在科学证据的基础上,再制定科学的隔离处置的办法。”他说。
卢洪洲建议,“对宠物的疫情防控也需要精准。”即在有疫情的地区,未被感染的宠物没有太多风险,没有必要进行处理。如果发现宠物染疫,进入急性感染期,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对宠物进行隔离。对宠物来讲,隔离康复是有效的处理方式。等到宠物康复后,病毒就没有了传染性,这时候就可以解除隔离,继续饲养。而在没有疫情发生的地区,人们没必要过度紧张,可以正常喂养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