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田新内阁将成安倍第三次内阁?
2021/12/05 | 特约撰稿 萧西之水 | 编辑 漆菲 | 收藏本文
摘要:安倍选择现在回归清和会,既能凝聚派阀本身,又能对“安倍的孩子”们起到“传帮带”作用,从而稳定自民党内部的政治生态。
11月11日上午,岸田文雄当选日本第101任首相的第二天,自民党内最大派阀——清和政策研究会(清和会)召开全会,决定由前首相安倍晋三担任会长。由此,拥有87名参众两院议员的安倍派宣告诞生。距离其父亲安倍晋太郎因去世离任该会会长的1991年,整整过了30年。
由于家族传承,安倍一直是清和会的重要成员。2012年9月当选自民党总裁后,安倍为了展示自身在党内不偏不倚的政治立场而脱离清和会,但后者依然是他的重要支柱。2020年卸任首相后,安倍与清和会保持沟通,在去年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助力菅义伟顺利接棒。今年9月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安倍利用先分散再合并选票的策略,再度把岸田文雄送上总裁宝座。如今,随着众议院大选尘埃落定,安倍选择这个时机高调回归,背后究竟有何打算?
安倍为何此刻选择回归?
自民党1955年成立以来,一直存在公开的党内派阀,目前主要有清和会(安倍派)、志公会(麻生派)、平成研究会(旧竹下派)、宏池会(岸田派)、志帅会(二阶派)等。按上世纪的惯例来说,内阁阁僚与自民党内部职位须平衡各派阀利益,所以自民党议员一般会选择加入派阀,获取更大的政治利益。
不过,从2001年小泉纯一郎就任首相开始,为了强化首相官邸的权力,他尝试打破派阀影响,利用分配内阁职位的原则,从派阀之间的平衡转向按需任命人才,对许多小派阀议员委以重任,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派阀的地位。
作为小泉纯一郎的后任,安倍也力求打破派阀政治,在其第二个任期(2012-2020年)内,首相官邸牢牢抓住了内阁阁僚与党内职务的人事权,派阀标签已经不再重要。正因如此,目前已有两成自民党议员选择不加入任何派阀,而是结成各种政治小团体。
“去派阀”行动在今年自民党总裁选举期间酿成极大声势。清和会议员、前首相福田康夫之子福田达夫召集了90多名各派阀的中青年议员,组成“党风一新之会”,要求打破派阀政治,允许议员根据自身意见选举总裁。
最初,“党风一新之会”被政界看作是支持热门总裁候选人河野太郎的政治组织,但随后福田达夫选择支持岸田文雄。岸田当选总裁后也投桃报李,任命他为自民党总务会长。对于仅有三次当选议员经历的福田达夫来说,这无异于“破格提拔”。
这场“去派阀”行动中,各派阀迫于舆论压力,纷纷允许议员们“自主投票”,不在派阀层面公开设定支持者。如此一来,清和会的选票主要流向岸田,安倍公开支持的高市早苗并没有受到青睐,在第一轮总裁选举中就被刷了下来。
党内派阀的动荡一定程度上引发连锁效应,本次众议院大选中,自民党出现向心力不足的情况。在德岛县8次竞选成功“世袭议员”后藤田正纯与自民党德岛县联合会出现矛盾,导致他丢掉德岛县1区的“铁票仓”,只能依靠四国比例选举区“复活”。
类似的“铁票仓”自民党总计丢掉了17个,直接导致其在众议院的议席从281席降至255席,虽然依旧维持最大党派地位,但已是2012年自民党重夺政权以来的最低水平。
最麻烦的是刚刚当选自民党干事长的甘利明,他丢掉了神奈川县13区,成为自民党首个丢掉“铁票仓”的在任干事长,最终不得不引咎辞职。对于自民党来说,重塑党内向心力与凝聚力成为当下重点,安倍的回归随即提上日程。
众议院选举结束后不久,“安倍重返政坛”的消息便传遍日本。日媒于11月4日披露,安倍或将以细田派新任会长的身份重返政坛,因为如今的细田派会长将成为众议院议长,而议长的位置则要求其脱离党派,成为一位无党派人士。
2021年10月11日,安倍晋三出席清和会总会,出任会长。
虽然已经辞职,但经过多个首相任期,安倍在政治家中的影响力不可小觑。比如前文提及的“党风一新之会”,90多名成员都是所谓“安倍的孩子”(Abe’s Children),即安倍任内的三次选举(2012年、2014年、2017年)中首次当选的众议员,这些人的当选与安倍在国民中的高人气密不可分。
安倍选择现在回归清和会,既能凝聚派阀本身,又能对“安倍的孩子”们起到“传帮带”作用,从而稳定自民党内部的政治生态。
“第三次安倍内阁”即将到来?
安倍的回归势必会给日本政坛带来新局面。
目前,自民党内最大两派——安倍派(87人)和麻生派(48人)分别由两位前首相领衔,现任首相岸田文雄所在的岸田派只有41人,在自民党内部只能排行第四。实力对比如此,意味着岸田内阁若想正常运转,必须与两位前首相合作。
从内阁省厅大臣的构成来看,安倍派占据3席,与菅义伟内阁时期相同;但安倍派的松野博一担任内阁官房长官,拿到这个承上启下的关键职位,象征着安倍派的势力获得扩充。相比之下,岸田派(不含岸田)占据3席,余下麻生派、旧竹下派、二阶派、无派阀各占据1席。
由此来看,岸田内阁一旦操作不慎,很可能让自身陷入“少数派”。岸田派议员也曾透露,“首相认为应在政权运营中反映全党的意见。那么,自然也要考虑到党内最大派阀首脑的意见。”
早在岸田内阁成立初期,日本著名政治记者池上彰就评价说:“岸田说过自己的特长是‘听别人的话’,问题在于听谁的话呢?从党内职务分配来看,明显是听安倍、麻生以及甘利明的话嘛。这不就是事实上的‘安倍第三次内阁’吗?”
作为安倍第二次内阁时的外务大臣,岸田文雄与中国打过很多次交道。目前岸田任命的外务大臣林芳正不仅在美国政界人脉广泛,还担任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长,被媒体视作“知华派”。日本共同社认为,他上任后或将致力于处理日中外交课题并强化日美同盟。这一任命被不少中文媒体解读为释放对华友善的信号。
现年60岁的林芳正深受岸田信任,在岸田派中担任“座长”(会议主席),是岸田派的“二把手”。他曾参加过2012年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但败给了安倍。在10月的众议院选举中,林芳正从山口县第3选区参选并当选为众议院议员。
林芳正的“亲华”倾向曾引起自民党内部保守派人士的担忧。据《读卖新闻》10月10日报道,岸田在起用林芳正前曾给安倍和麻生两人打电话通气。但是,两人都认为林芳正“在对华关系上可能会给国际社会带来错误信息”,态度谨慎。
对于安倍本人来讲,林芳正还有着选举层面的隐忧。由于地方人口减少,林芳正所在的山口县3区与安倍所在的山口县4区即将合并,本次林芳正得票9.6万张,超出安倍的8万张,在地区内部显示出稳健人气。一旦选区合并,届时自民党会拥立谁作为新选区候选人仍是未知,这也让安倍对林芳正有着提防心态。
但是,岸田不愿让步,《读卖新闻》认为,这是为了能从岸田派中选出重要阁僚,从而取得内阁内部的平衡。加上岸田曾担任长达4年7个月的外务大臣,对此职位格外重视,“希望知心的、可以信赖的人留在内阁”,因此起用林芳正。
正是考虑到外界疑虑,林芳正11月8日在富士电视台的节目中表示:“虽然被称为‘知华派’,但我不会‘媚中’。在谈判上,清楚对方总比什么都不知道要好。”而在11日的记者会上,林芳正再度表明意向,计划辞去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长一职。
另一方面,岸田也兑现自己在总裁选举时的诺言,在首相官邸设立“人权问题担当辅佐官”,任命原防卫大臣中谷元担任。
中谷元是跨党派组织“对中政策国会议员联盟(JPAC)”议长,该组织多次发表对中国香港及新疆问题的批评,以制定日本版“全球马格尼茨基人权问责法”(美国2015年通过的法律)为目标。这么看来,岸田内阁又在释放对华不友善的信号。
如何理解这种矛盾信号呢?关键点还是在于岸田能够“听别人的话”。夹在中美双方之间,日本既需要“日中友好”,又需要迎合美国的“价值观外交”,这与安倍内阁时期的政策没有本质区别。
2020年安倍因病辞任首相以来,日本一直处于“后安倍时代”,菅义伟、岸田文雄均是安倍内阁的核心成员,岸田内阁的主要任务更类似于欧洲议会制国家的“看守内阁”,主要任务是熬完任期、打赢选举,保住执政位置,为后人推动更大的政治动作做准备。
对于岸田内阁来说,顺利拿下今年的众议院大选只是第一站,接下来2022年7月的参议院选举也是重要考验。某种形式上,岸田内阁与1996年成立的桥本龙太郎内阁有着相似之处——两者都在就任伊始面临众议院选举,取胜不久又面临参议院选举。
1996年桥本龙太郎率领自民党拿下众议院多数席位,一雪自民党1993年丢掉政权的前耻。随后桥本内阁开启了一段相对平稳的执政期,接连实行消费税增税、金融体制改革等重要政策,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后的局面。但在1998年7月参议院选举中,自民党仅获得44席,比预计少了30多席,桥本龙太郎被迫辞职。
那么,到底如何才能打赢选举呢?岸田内阁又需要完成怎样的目标呢?11月1日众议院大选结束后,岸田再度强调,“希望积极推动党纲,修改宪法”。
或许,安倍任内一拖再拖的修宪愿景,要在这里实现了。
安倍能完成修宪愿景么?
按日本宪法要求,修宪需要得到参议院、众议院两院各三分之二多数同意,随后经过国民投票,得到二分之一以上同意方可施行。
2021年众议院大选中,自民党与公明党执政同盟获得293席(总计465席),距离众议院三分之二席位(310席)仍有一定距离。但问题是,除去自公同盟外,拥有41席的日本维新会、拥有11席的国民民主党也主张修宪。四党加在一起有345席,明显超过三分之二席位。
目前的参议院中,执政同盟拥有141席,日本维新会、国民民主党分别拥有16席、21席,总计178席,也超过参议院总席位(245席)的三分之二。所以在众议院大选结束后的11月2日,日本维新会代表松井一郎(大阪市长)主张“应在(2022年)参议院选举时,进行(修宪)国民投票”。
日本国民对于修宪的态度又是如何呢?2021年5月NHK电视台舆论调查中,33%受访者认为“有必要修改宪法”,超过“没必要修改宪法”的20%。被问及同意修宪理由时,54%的受访者认为是“应对日本周边安保环境的变化”、19%认为“应明确记载自卫权与自卫队的存在”。
由上述数据来看,日本已初步具备修改宪法的政治条件。如果立即启动修宪流程,确实有希望在2022年7月参议院选举时进入到“国民投票”环节。
但客观来看,想要举行国民投票并不容易。首先自民党内部需要统一意见,向国会提交修宪草案;到了国会环节,反对修宪的立宪民主党、日本共产党等党派想必会在质询过程中不断拖延时间;最后众议院、参议院会议的投票过程也势必会较为漫长,这些都会影响进度。
以安倍内阁时期极富争议的新安保法案为例,该法案的初始报告书于2014年5月出台,随后在7月内阁会议通过;经过一定修改后,2015年5月正式向国会提出法案;众议院经过2个月审议后于7月表决通过,参议院进一步审议后才在9月正式通过。从出台报告到法案通过,一共历经16个月。
而且如前所述,2022年7月将面临参议院选举,这意味着从现在开始,留给自民党的时间只剩9个月了。而修宪又是比新安保法案更为重要的议案,自民党能否在如此急促的时间内走完修宪流程,确实是未知数。一旦走不完,岸田内阁则要完成保住修宪派在参议院三分之二多数席位的任务,这必然会形成压力。
由此来看,无论能否在明年实现国民投票,安倍选在这个关键时刻回归自民党最大派阀首脑之位,也有着很明显的“督战”修宪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