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同城流血上市, 王卫在下一盘大棋
2021/08/05 | 作者 王涵 | 收藏本文
一季度亏了9.89亿的王卫,需要给顺丰找点新的刺激了。
上半年的最后一天,顺丰控股同城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港股上市。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顺丰同城营收分别为9.93亿元、21.1亿元、48.4亿元,年内亏损及综合亏损总额为3.3亿元、4.7亿元、7.6亿元。
这意味着,如果上市计划顺利进行,顺丰不仅有望成为港交所的“即时物流第一股”,王卫也将手握顺丰控股、顺丰房托、正拟收购的嘉里物流、顺丰同城四家上市公司。拥有好几家上市公司的人,刘强东不再是唯一。
然而,王卫此刻却半分不能松懈,顺丰控股股价大跌、顺丰房托上市首日破发,都让顺丰倍感压力。正在走下坡路的顺丰能不能凭借顺丰同城扳回一局?
“弯道超车”还是“讲故事”
在顺丰的高层会议上,王卫不止一次强调顺丰必须全面转型,而这次,他似乎又把宝押在了C端的顺丰同城上。
过去十余年间,顺丰已经先后尝试过电商、实体店、丰修、顺丰优选、顺丰打车等业务,但效果均不理想。
单从目前的成绩来看,顺丰同城离不赔本的及格线还有一定距离。根据招股书显示,顺丰同城在近三年的营收分别为9.93亿元、21.1亿元、48.4亿元,净亏损分别为3.3亿元、4.7亿元、7.6亿元,合计亏损15.6亿元,并且亏损额在逐年扩大。
同时,顺丰同城也不敢打包票何时能够盈利。顺丰同城认为,由于未来需要提升配送服务能力,开发推出新服务,扩大现有市场的客户群并打入新市场,公司的成本及支出未来可能会增加。
那么,顺丰为何选择同城作为新的发力点?
或许从短线收益来看,顺丰同城的效果不够亮眼,但即时场景的搭建,并非无用之功。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自2015年起,即时配送用户数量不断递增,至2020年,我国即时配送用户规模增长率为19.91%,尽管用户增长率不断降低,但整体上用户规模数量呈上升趋势。2020年中国即时配送的用户规模已达5.06亿人。
即时配送具有即时性和离散性的特点,因此流量、运力和调度系统将成为整个配送环节的关键。而随着新零售的发展与消费体验的升级,即时配送的需求将持续增加,未来即时配送市场用户规模仍有增长空间。
与美团、饿了么相比,2016年才开始入局的顺丰不算早。但本着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原则,认为顺丰同城能够弯道超车的人依旧不在少数。
以中立态度进入到市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减小商户与平台间的矛盾,帮助商家打造私域流量的闭环;同时以第三方运力定位切入的顺丰同城继承了其母公司的物流与服务基因,相比其他从零积累用户的平台轻松太多。
所以即使一头扎进红海中,顺丰同城还是抢出了部分市场份额。据招股书显示,即时配送服务行业的年订单量已经从2016年的46亿单上涨到了2020年的210亿单,复合年增长率为46%。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独立第三方实时配送服务平台,顺丰同城已占市场份额达到11%。
此外,据国内权威物流杂志《中国物流与采购》发布的“2020即时配送综合排名TOP10”榜单显示,顺丰同城急送位列第三,仅次于美团、饿了么。
对顺丰而言,同城的业务布局之所以重要,除了市场本身的火爆外,更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它能够从单点爆发为顺丰生态链蹚出一条新路。
在即时配送区域的速度比较方面,各方差异不大,而顺丰的优势是,可以将同城业务排列组合,辗转于不同场景间相互连接。例如,之前与某基因科技企业的合作,顺丰负责将全国各地的血样送到深圳总部,就是通过“顺丰同城+中铁顺丰”的模式实现了广深、京沪间跨城当日达。而这样的模式也可以复刻至“顺丰同城+顺丰航空”“顺丰同城+顺丰冷运”“顺丰同城+顺丰供应链”等各种场景上,寻找新的市场增量。
在生态链中加入同城业务之后,一季度亏掉近10亿,备受质疑的顺丰也就有了继续在资本市场“讲故事”的机会。
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表示,顺丰同城所在的赛道高度依赖资本,目前整个赛道处于行业的成长阶段,各种投入持续走高,这个阶段的企业对资金更加渴望,在整体行业都没有盈利的状况下,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成为最核心竞争力,同行也千方百计开启各种花样融资。在此背景下,顺丰同城选择快速拆分上市,想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增加资金实力。
亏损貌似是即时配送行业目前的标配,美团、饿了么无一不在亏损泥潭中摸索前进。大环境下,与其过度关注盈亏,还不如在赛道里再挤一挤,上市就成为了“最优选择”。
业务不赚钱,烧钱不能停
目前顺丰同城覆盖的配送场景主要包括四大类:本地餐饮、同城零售、近场服务(包括个人跑腿、企业服务、快递最后一公里配送)、近场电商(数码3C、服饰鞋包等),再利用物流数据优势,从针对C端需求服务慢慢扩充至B端中小企业客户。
“烧钱”仍然是顺丰同城的常态,使得2018年—2020年,顺丰同城毛亏损率分别为23.3%、16%及3.9%,虽有缩窄之势,但其营业成本仍高于收入。
其中人力外包成本过高的问题最让它头疼。据招股书显示,2020年人力外包成本支出达到了48.6亿元,而雇员福利开支为6126.2万元,仅骑手外包成本便超过了48.43亿元的收入,并且最近三年两者占营业成本的比例均超过97%。
这一点,达达可以说与顺丰同城同病相怜,从2017年到2021年第一季度,达达集团累计亏损了74亿元,其居高不下的骑手成本占到主要原因。
“困在系统里”的配送小哥是即时配送的命脉,在竞争者越来越多的情况下,配送时间已经从小时收缩至分钟级别。例如,闪送承诺平均1分钟响应,10分钟上门,60分钟送达;京东在整合了京东到家与达达推出“特瞬达”同城即时配送平台,同时特瞬达提出,最快可实现30分钟送达等。
顺丰同城也在招股书中称,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公司可能要增加营销资源,向商户、消费者和骑士提供更多激励措施,可能对盈利能力产生重大的不利影响,净亏损及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在未来可能会继续出现。
这种激励,自然意味着顺丰的成本压力在继续,配送骑手之间的“内卷”也要继续。“困在系统里”的外卖小哥,仍然是一种常态。
上海市人民政府在2019年7月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快递、外卖行业各类道路交通事故半年内共发生325起,造成5人死亡、324人受伤。饿了么、美团、盒马和顺丰是发生交通事故最多的企业。
顺丰+微信,对战阿里、美团?
可以想见,上市后的顺丰同城资金将更加充裕。但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短时间内,同城战局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如今在即时配送发力的企业大概分为三种类型,首先是美团、饿了么,通过送外卖扩展至送万物;其次是以跑腿为主业的创业公司,比如UU跑腿、闪送等;最后是以顺丰为代表的快递公司,以跑腿服务为主,来拓宽同城全场景业务。
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总裁王磊曾表示:“中国互联网的线上流量红利已到瓶颈,本地生活服务正在进入一个万物到家的全新阶段,与传统电商相比,将会是一个更巨大的市场。”互联网流量巨头抖音、快手也在今年的四月份随即相继宣布入局。
顺丰同城上市在即,赛道上的闪送也没有躺平。今年3月,闪送获得1.25亿美元D2轮融资。5月,据天眼查APP显示,闪送关联公司北京同城必应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闪送创始人薛鹏退出法定代表人,由刘超接任。此外还有一系列股东的变化。
美团与饿了么也在5月调整了其配送计费规则,将原来的履约服务费细化为距离、价格、时段三个部分,并且根据距离的远近和价格的高低收费,而原来履约服务费中抽成则是固定的。这样的策略无疑是在为平台变相涨薪。
在各有优势的众多对手中想要冲出重围,简单地引入资本和补贴大战已经无法成为决胜关键。人民网、《人民邮电》专栏作者张书乐撰文表示,顺丰同城的突破口其实在渠道,即时配送企业降低成本的核心还是在于如何扁平化渠道,找到激发用户将即时配送从低频变成高频模式的方法,且在各个垂直领域,如文件、鲜花配送等不同场景下进行深耕,找到盈利点。一旦即时配送的市场空间和用户需求被释放,这就将成为一个新的增量市场,盈利难题也将得到一定的缓解。
简单点说就是,提升线下活动丰富度,激发用户热情,吸引更多商家自愿加入顺丰,从而反向构建新平台。到这时,顺丰同城才有机会成为即时配送领域的独角兽。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王卫再一次拉来“老朋友”微信助阵。
6月24日,顺丰同城急送宣布正式接入微信物流服务体系。此次针对微信生态,顺丰同城急送接入了两种服务模式—“微信物流服务API接口模式”和“微信物流服务组件模式”。可以直接对接餐饮、生鲜、商超等多品类商户的配送需求。
顺丰与微信的合作由来已久,早在2014年,顺丰就成为第一个接入微信支付的快递龙头,此后,围绕医药寄送、外卖业务等场景,顺丰也都将微信视为自己的首选合作伙伴。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撰文表示,当前微信正在成为各大线下企业抓住用户私域流量的关键战场,拥有自身私域流量加持的微信物流服务体系和顺丰同城的连接,无疑将会进一步提升顺丰同城的物流网络资源。顺丰同城所拥有的强大流量优势,将是其未来预期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近期的动作来看,顺丰似乎手握大把的秘密武器。但与饿了么和美团的打法相比,场景不是顺丰自己的,战场的天时与地利究竟如何,并不能由自己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