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中的“芯”引领
2020/11/15 | 作者 夏婷婷 郑格格 | 收藏本文
历史如同长江一般蜿蜒延展,势不可挡,浩浩荡荡。
9月16日,注定是中国芯片史上最难忘的特殊日子。这一天,中国芯片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华为面临芯片“断供”,美国对中国芯片管制升级,中美贸易战持续发酵……
这一天,是中国芯片产业划时代的新旧交迭,激荡着巨浪中的每一个中国人。无数芯片人在“至暗”时刻仰望星空,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蛰伏以待春。
这一天,在南京市长江以北、总面积2451平方公里、规划面积78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大小小的芯片企业犹如一盏盏星火,在黑暗中发出灼灼的光芒。
从这一天起,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江北新区一群芯片行业“弄潮儿”,决定将命运攥紧在自己手中。
用人才链接中国“芯”
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奔腾不息的长江北岸发出激越的轰鸣。江北新区审时度势,勇立潮头,用雄“芯”丈量“芯”未来。
“芯片断供”翌日,南京江北新区举行了由江北新区、东南大学主办的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主办的主办的揭牌仪式。此刻的江北新区向世界释放一个强烈的信号:给江北新区一个“芯”杠杆,它将撬动中国的“芯”力量!
随着芯片行业内部逐渐走向自主研发、创新发展之路,江北新区优良的产业环境、人才资源、创新创业的氛围为整个中国“芯片”相关产业链提供了茁壮生长的肥沃土壤,甚至成为国内最具发展活力的“芯”沃土。
紧密的联系产生联合,有效的联合才能联动。在2020江北新区开启“芯机联动”,围绕集成电路芯片与整机企业的联动需求展开研讨,国内电子信息行业百强企业登高一呼,四方跟从。为提升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的针对性、有效性和上下游的带动性,创新打造一个“芯机联动”,将发挥几何级增加的效果。
“芯机联动”既是平台创新,更是一次体制机制的创新之举。作为全国首个促进芯片企业和整机企业协作的平台,重点围绕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及整机应用企业,以构建芯片与整机应用企业联动发展的产业生态为目标,以重点骨干企业为主体,打造立足江北、辐射长三角、影响全国的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创新平台。
正如运转汽车前行的发动机,人才是发展的内驱力。集聚一批创新创造人才,是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成立的首要任务。创新中心组织架构包括ICisC创新研究院、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大学,主要围绕国产EDA示范工程、EDA公共计算中心、国产EDA应用推广、共性技术攻关、行业标准制定、颠覆性技术预研、人才引进、芯片人才培养展开,芯片国产化集聚“最强大脑”。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通过与科教之城的深度融合,江北新区得以快速吸收新鲜血液。通过在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一批重点高校均设立了微电子方面的院所和研发机构,积淀了深厚的技术底蕴和人才储备,进一步支持前瞻性基础研究,鼓励高校院所的科学家突破现有科学范式,支持创新企业高校推动技术创新、产品迭代。
南京集成电路大学是江北新区创新驱动的“引爆点”,是聚焦集成电路人才培养,衔接政府、高校、企业以及推进产教融合的“先行者”。江北新区将集成电路产业作为主导发展产业之一,依托南京集成电路大学,加速“芯片之城”建设步伐,构建起一套适应自主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体系,集聚一批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打造一条整合上下游的完整产业链。预计江北新区今年全产业链将突破500亿元“大关”,实现“井喷式”发展。
相隔8900公里,由南京与剑桥共同搭建的一座携手创新、共赢未来的合作之桥横跨大西洋上空。自去年9月奠基以来,剑桥南京中心在双方携手努力下,建设快速推进、运营起步良好,江北新区旨在构建更加高效的对接机制、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保障、打造更加优良的发展环境,促进中心快速成长、合作再结硕果。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来栖。江北新区将以剑桥南京中心为战略平台,把创新名城建设愿景与剑桥大学发展蓝图深度链接,更加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共同开启合作发展新局。
剑桥南京中心与剑桥大学知识产权商业化创新组织——“剑桥企业”以及剑桥大学出版社分别签订合作备忘录,推广“剑桥”经验。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为例,剑桥南京中心将在国内推广剑桥企业知识产权培训体系,引入相关科研项目商业化成功实践案例,探讨最合适国内环境的产业化方案和解决路径,导入有关融资和法律法规的相关国际资讯和解读,剑桥企业提供相关培训课程体系、材料及专家资源。
集聚“芯优势”,汇聚“芯动能”。政策、产业环境、人才资源,是拉动江北新区“芯片之城”建设的“三驾马车”。随着高端人才的源源流入,江北新区应运而生“以才引才”“以才引企”“以企引产业”的发展模式。近年来,引进2名诺贝尔奖获得者、56名中外院士团队,聚集各类高层次人才及留学归国人员超过5000人,组建新型研发机构近80家,高企总数将迅速突破1000家,人才、高成长性企业等科创主力军纷纷来到江北新区创业,进一步强化产业发展技术支撑,培育优质的“产业土壤”,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将江北新区建设成为产业链完善、技术水平高、产业规模壮大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芯片之城”。
放眼未来,开放创新
由于我国芯片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芯片制造设备、半导体原材料等关键要素依赖进口……这在半导体自主设计领域成了“受制于人”的技术短板,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作为江北新区“芯片之城”建设的核心承载地,研创园聚焦发展集成电路设计、智能制造研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三大主导产业,充满活力和创造力。近年来,集聚了arm、Synopsys、GUC、紫光展锐、中科芯等集成电路龙头企业,落地了中科院计算所南京创新中心、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省产研院智能制造研究所、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江苏省大数据管理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
用科技挺起民族企业的脊背,用“芯”护佑奔流不息的长江。江北新区通过推动芯片设计与网络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协同发展,力争在今年形成以芯片设计为核心的集成电路千亿级产业集群。未来,江北新区目标是到2025年,集成电路产业规模显著扩张,集聚集成电路企业超1000家,全产业链规模超3000亿元,吸引集成电路产业人才超3万人。通过建设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产业创新中心,全面提升EDA、IP研发实力和EDA产业自主可控能力,成为全球EDA、IP前沿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储备中心、人才培养与集聚中心,打造全球知名的“中国芯片之城”,江北新区在广阔无垠的“芯”辰大海中熠熠生辉。
最困难的时候往往是孕育新希望的时候。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江北新区勇做建设世界一流芯片产业高地的奋斗者、拼搏者、奔跑者,逆境突围、引领发展,穿越“黎明前的黑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江北“芯”力量。
相关报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