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随夫姓为何在西方社会更为普遍
2020/11/05 | 作者 BBC | 收藏本文
在美国,约有70%的女性结婚后会随夫姓。根据2016年的数据,英国这一数字上升到90%,其中85%的女性年龄在18至30岁之间。很明显的现象是,尽管当今社会个人主义和性别意识影响更广泛 ,但随夫姓的现象在西方社会仍然持续。
“这个现象让人惊讶,因为这个传统来自父权制历史,意味着已婚女性成为男性的所有物之一。”英国布拉德福德大学教授邓肯(Simon Duncan)说。他一直在研究该传统。
目前没有法律规定要随夫姓,但这是大多数英语国家的传统。西欧大部分地区都效仿,只有西班牙和冰岛的女性会保留娘家姓,希腊1983年曾制定法律,规定已婚女性终身保留自己的娘家姓。
女性换掉自己的娘家姓有各种原因。邓肯的团队经过深入的调查分析,确定了两个主要原因:第一个原因是父权制力量的持续;第二个则是希望成为“优秀家庭”,相信随夫姓意味着承诺,让妈妈和孩子们连接在一起。
邓肯和其团队得出的第二个原因更多是基于公众的看法。女性随夫姓被视为一种向外表达承诺和团结的方式。这种“优秀家庭”的叙述在已经育有小孩的女性中更为突出,甚至有的并未随夫姓的女性在生小孩后也会随夫姓。
对于随夫姓是否与实现性别平等相抵触,学者们意见有分歧。如果夫妻俩这么做是拥抱传统或简单默认要这么做,邓肯认为这“十分危险”,因为这延续了丈夫是权威者的观念,重现了丈夫是一家之主的传统。
34岁的英格兰企业主赫斯福德支持这个观点。她目前离异,结婚时拒绝随夫姓,对于很少有女性这样做她感到很惊讶。但是爱尔兰伴侣治疗师柏克认为,选择保留姓氏的女性不应该这样迅速地评判别人。柏克指出,这种老式浪漫被电影和文学作品强化,通过社交媒体进一步扩大影响。
另一个观点是,女权主义是赋予女性选择自由,这意味着只要仍是由她们自己选择姓氏,那最终结果是否支持父权制并不重要。
对于随夫姓这个传统未来是否会继续流行,研究者们有不同看法。在英国,2016年的一项针对1500人的调查显示,59%的女性仍然希望结婚后随夫姓,61%的男性希望伴侣随夫姓。尽管数字很高,但目前跟随传统的英国人比例要低约30%。
鉴于女性目前结婚时间较晚,这也可能对姓氏的选择有影响。挪威和美国的一项联合研究显示,更年长、受过更良好教育及经济更独立的女性更可能保留自己的娘家姓,而在年轻、收入较低、不太受欢迎的女性中这种做法比较少,在非裔美国人群体中也比较少。
相关报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