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冷战期间差点成为“核大国”
2020/09/25 | 作者 《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 | 收藏本文
瑞典这个在17和18世纪打过一系列战争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自1814年以来就没有积极参加过战争。在两次世界大战和整个冷战期间,瑞典都保持中立,甚至在加入欧盟后也选择“不结盟”。
然而,在冷战高潮时期,瑞典是几个研究获得核武器的小国之一。瑞典为什么想拥有核武器?一个因素是—与邻国挪威和丹麦不同,瑞典还曾经邻近苏联,但其中立政策意味着它不是北约成员国,因此不受美国核保护伞的保护,防御要靠自己。
根据斯德哥尔摩大学经济史系的一份报告,瑞典想要获取核武器的计划实际上从1945年持续到1968年。1968年,瑞典作为无核武器国家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时,才放弃核武器计划。
该计划的源起实际上是在美国向广岛投放原子弹几周后开始的。1945年11月,瑞典原子能委员会成立。
研发进行到20世纪50年代,瑞典人已经达到可以进行地下核试验的地步。但瑞典议会强烈禁止研发核武器,任何研究都只能是为了防御核攻击。
1962年,核装置小组——一个秘密评估委员会——公布了一项研究结果,认为核武器不仅出于造成大规模破坏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小规模使用。报告还说,瑞典的核武器仍然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瑞典军方之所以没有获得核弹,很可能是因为民用核能项目的延期把军方获得核弹的日期从1966年推迟到了1972年。
此后,随着《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签署,该计划开始逐步萎缩。如果瑞典获得了核武器,那么可能促使丹麦和挪威在北约框架下也接受核武器。
相关报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