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斗士”杨维骏
2020/08/15 | 周土土 | 收藏本文
摘要:去世前三天,杨维骏还在博客上发帖,反映一些看守所的“特权关押问题”。
“已在家中设立了灵堂,”杨维骏女儿杨多琪说,“但只是供家人悼念追思,目前暂不接受公众的悼念。”
6月9日18时,云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杨维骏逝世,享年98岁。6月12日,杨维骏的遗体告别仪式在昆明跑马山公墓举行。
杨维骏的知名度,在九旬高龄的晚年一再高涨。首先是2010年他因带着农民上访事件扬名,随后又因举报白恩培、秦光荣、仇和等省部高官,被称为“年纪最大、级别最高、最不为己”的“三最”反腐斗士。
三天前的6月5日,杨维骏还在博客上发帖,反映一些看守所的“特权关押问题”:“律师只能在看守所大门外用自己手机拨打看守所指定的电话,隔空通话……”,博客上,他放了几张拘留通知书,末了,呼吁“中纪委彻查”。
杨维骏“红了”,一些老干部称赞他勇敢,也有人劝他注意安全。曾担任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王义明说:“我曾不止一次劝过他,有些事情,不要管了,不要太累了。”当然,也有人对他唯恐避之不及。
10日,当地一位媒体人透露,一次杨维骏写了一篇谈历史虚无主义的文章,多次到他们单位投稿。“受领导安排,我的任务就是认真阅读稿件,找出合理的不能刊发的理由,然后再将稿件退回去。”他说,“我个人觉得写得很好,很有思想,但不能表露出褒扬之意,更不敢擅自做主刊发,推说要相关单位审签才能发。”
后来,此文在外省一家刊物发表。“此事一直压在心中多年,今天见杨老仙逝的报道,再次感念,心有戚戚焉。”这位媒体人说。
杨维骏多年以来患有糖尿病,他的妻子王婉琪对外表示,5月初杨维骏因身体着凉,引发肺部感染,之后病情迅速恶化,因抢救无效去世。云南省相关部门正准备就杨维骏的生平、简历等发布官方消息。
持续举报省部高官
杨维骏开始被外界所关注是在2010年,当时已89岁高龄的他坐着省政协配的黑色奥迪轿车,为12名失地农民代表开道,前往云南省有关单位反映问题。他们一间一间办公室去敲门,却一个人都找不到,“明显都在躲”。此事被冠以“公车上书”的标签被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关注。
其实,多年来他一直积极反腐。2001年,白恩培刚刚到云南当省委书记时,杨维骏已经退休很多年。一开始他对白恩培寄予希望,但不久后白提出“快速发展是第一要务,要先于一切,高于一切,重于一切”,他觉得这和中央的科学发展观相违背:中央是“好”字优先,白却以“快”为上。
“我对他提出了批评,他不理不睬,后来我就向中纪委反映情况。”此前,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杨维骏表示。
2019年10月,在昆明家中的杨维骏。
2013年夏天,杨维骏到北京看病,在此期间,他向友人借车前去中纪委信访局送书面举报材料。信访室看他把工作证拿出来,知道他是副省级干部,就把他叫到里面。一个大概是局级的干部出来,刚看了他的材料开头,就竖起大拇指说:“我们感谢你。”接下来问材料是谁写的,杨维骏说是他写的,这个干部又说:“写得好。”最后对他说,“你举报的问题很重要,我们马上向中央领导汇报。”
去北京之前,当地派了一个干部陪杨维骏前往。那天,这名干部发现杨维骏不在住所,惊慌失措地对杨维骏老伴说:“回去要挨整了,杨老想吿云南省委,这是吿不倒的。”
回到昆明,政协领导来看杨维骏,叮嘱他不要再管晋宁的事了。杨维骏却说,如果村民来找他反映情况,他还是会过问的。
按照杨维骏的说法,他从此受到了严密的监视。“电话受到监听,我住宅附近一辆汽车长期监视我的行踪。一天被我识破,车内坐着省政协老干处处长,他推说是等朋友,但却大声盘问站立我身旁的一个晋宁农民代表,这代表说你无权盘问我。”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杨维骏表示,有位领导担心举报之风愈演愈烈,便出来发话:官员不要随便举报,要与人为善,不能因为一点自身利益就举报。
杨维骏的举报信里,指出云南有6大案件,而曾经的省委书记白恩培无法逃脱干系。
2014年6月,《财经》杂志报道了“六大案件之一”的兰坪铅锌矿案,举报人杨维骏再次得到关注,并被很多人视为他本人获得的最大的一次舆论胜利。
十年来,杨维骏不断给中纪委寄材料,具体多少次他都记不清了。杨维骏的观点是:“我也不是针对某个人,谁欺压老百姓我就要批评、提建议。我还给中纪委书记写过信,简要举报了白恩培等省领导的腐败问题。”
杨维骏退休后举报的白恩培、仇和、张田欣等省部级官员,如今均已落马判刑,杨维骏也被称为“年纪最大、级别最高、最不为己”的“三最”反腐斗士。
2014年8月27日,92岁的云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杨维骏在自己的新浪博客“直言”上传《云南究竟是谁家天下》的文章。这篇措辞激烈的批评文章,虽然没有点名,但多次提到“云南省委领导”。两天后的8月29日晚,中纪委发布消息:十二届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白恩培接受组织调查。这让杨维骏非常高兴,这个消息,他整整等了十年。
2016年10月9日,受贿2.46亿元,另有巨额财产不能说明来源的白恩培,被河南省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在其死刑缓期执行2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其实,除此之外,杨维骏在昆明的家中曾告诉记者,在秦光荣担任云南省委书记期间、张田欣担任昆明市委书记期间,自己也对其进行过实名举报。
“秦光荣口是心非、言行不一,在调动特警和当地农民发生严重冲突的事件之后,他只是以不再征用基本农田这样的承诺来敷衍了事,根本没有其他任何惩处措施,我就此以个人的名义向中纪委进行了举报。”当时,杨维骏思维瞬间就变得十分清晰,开始侃侃而谈。
目前,秦光荣涉嫌受贿一案,由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后,移送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最高人民检察院经指定管辖,于2019年10月9日交由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近日,成都市人民检察院已向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当地普遍认为,这与杨维骏长期坚持不懈地举报有很大关系。但是,杨维骏的好朋友、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义明却不这样认为。他表示,说白恩培是被杨维骏以一人之力拉下马,不尽客观。中央巡视组前后来过多次,应该听取了不少人的意见,而如果没有目前的反腐大形势,情况可能也会不一样。不过,他也承认,“杨老是反腐斗士,可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生“直言”,“为百姓喊冤”
1922年出生在昆明的杨维骏,在家排行第五,父亲是滇中名将杨蓁,他三岁时,父亲被人杀害。在他脑海里,父亲“为穷人翻身求解放,是个斗士,是个英雄”。1945年,杨维骏从云南大学政治系毕业,同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民盟云南省临时工委副主任委员、云南大学学生自治会主席。
正在云南大学政治系读书的杨维骏认为:“为劳苦大众请命、奋斗,就是政治。”那时,他是云南大学学生自治会主席。1944年6月,自治会贴出大字报,向国民政府提出了停止内战、团结抗日、开放政权、实行民主等十项要求,揭开昆明学生爱国民主运动的序幕。
杨维骏和王婉琪是“患难夫妻”。年轻时,杨维骏前后劳动改造了20年,王婉琪不离不弃;年老时,王婉琪无微不至照顾杨维骏。在被打压期间,杨维骏一度想轻生,并跟新婚妻子王婉琪提出离婚,但妻子不肯,才让他断了轻生的念头。
因为成功参与策动了军阀卢汉起义,1949年后杨维骏仕途平坦,一度官至省政协副秘书长,直到1959年因拒绝揭发曾共事过的“右派”社会学家费孝通,自己也被打成右派。后来摘了右派帽子的杨维骏重新恢复了统战部副秘书长职务,并出任省政协副主席。
上世纪80年代,一次杨维骏在参加云南省组织的全国人大代表视察中,接到某金银首饰厂经理的举报:一个女港商以次充好,将不符合使用要求的旧机器设备高价引进给该厂,有关部门层层开绿灯,这位经理抵制,竟被上级主管部门以不称职为由撤职,而女港商从中捞了一大笔。
杨维骏等人经过调查,掌握了确凿证据,向有关部门反映,要求调查。他没想到的是,这得罪了省里某位领导,案子则不了了之。
2016年10月9日,被告人白恩培在法庭上接受审判。
杨维骏一生生活简朴,每天早餐是两片吐司和一瓶牛奶。年过九旬,依旧胃口不错,一顿可以吃两碗米饭。但是年纪大了要节制,每顿他只吃一碗。
他平常偶尔拉拉胡琴。年幼时,杨维骏常跟着母亲去戏园,曾随琴师学琴。台上,姐姐唱《玉堂春》,台下,他拉琴伴奏。他喜欢京剧,最爱《贵妃醉酒》的愁肠百结和《拾玉镯》的害羞怀春。
杨维骏还喜欢跳舞。2016年3月22日,在杨维骏94岁生日的第二天,他还跳了一支国标舞。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跳舞是件时兴的事情。杨维骏自称,他当年跳舞“全昆明市第一”:“我看舞厅里那些人哪个都没我跳得好。姿势不标准,身子摇啊摇。”
但脑供血不足、心脏早搏、高血压、糖尿病、前列腺肥大,还有身体机能的衰退,每天都在侵蚀着他。他每天要吞咽十七粒半药丸,与各种疾病对抗。因为患有多种疾病,头发花白的杨维骏行动缓慢,走路必须拄着拐杖,只能一步一步慢慢前行。
杨维骏的女儿是幼教专家,常住北京;儿子1989年去了美国,考了研究生,入了美国籍;孙子、孙女大了,不过彼此相隔太远,又有文化差异,情感略显生疏。
杨维骏每天很早起床,坚持游泳,很有毅力。这一点,他也用在了反腐败上。2012年,昆明下辖的晋宁县广济村等13个村委会因为征地问题的维权画面在网上流传,2013年,更曾有过一次村民“万人集会”。据媒体公开报道,时任晋宁县委书记一早来到杨维骏家,希望他不要去,但杨维骏反驳,“作为公民,我为什么不能参加?”
最终,县委书记的态度从劝阻变为“多去指导”。杨维骏要从家中赶往约30公里外的广济村时,被告知“政协给他配的公务车只能在昆明市区跑,不得出城”。不过,杨维骏最后还是设法从友人处借得一辆车,赶到了会场。后来,村民带了些农副产品上门拜访,杨维骏坚决不收,称这是共产党的作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后来他也经常和当地百姓保持联系。
青年杨维骏。
杨维骏家客厅里,挂着他自己写的诗:“冬去春来往又还,沉浮世上哪能完。人生百岁如弹指,轻看浊流心自恬。”但慢慢的,杨维骏感到现实中维权太难,开始学着开博客,将举报信发到网上,以获得更多关注。
他给自己的博客取名为“直言”。2010年以来,他的微博一共发表了300多篇帖子,有一些政论文章,但是更多的是为百姓喊冤的帖子。乃至于,这些文章大多只有几百的点击量。
近年来,杨维骏集中精力撰写了《杨维骏争鸣文集》和自传,有七八十万字,涉及史学争论、政治理论学习、国际观察等等,最关键的部分是他多年来的反腐斗争和为民请命的经历和经验。
这本书的扉页上写着:一定向真理低头,绝不向谬误退让。
相关报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