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极简练的文字 表现出最多的智慧
2020/07/25 | 《文汇报》 | 收藏本文

《书架上的近代中国》这本“书评之书”,由历史学者唐小兵写就。他长期耕耘在近代中国的研究领域,积多年之力,合数十篇书评而成。
这趟书评之旅,历时十余年,所涵括的范围甚广,读来却无驳杂的零落和逻辑的松散。他在后记中点出了此书的两条主线,一是关于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与命运,二是对城市文化相关历史著作的研读和分析。近代中国正处社会大变革之际,新陈代谢之迅疾,前所未有。知识人士身处这般变局,亦不能幸免。在传统士大夫偃旗息鼓之后,具有新思想、新观念的知识人士登上舞台,搅动天下舆论,开启蒙先声,而后又卷入翻腾不息的革命浪潮,起伏不定。知识人士所处的城市,也在变局中逐渐蜕变,中西文化在这里冲撞融合,激荡出新的活力。
两条主线将单一的书目篇章串联起来,组成可资参考的思想谱系,并从时间、空间、社会、人物等角度着眼,试图呈现出近代中国的多重面相。
唐小兵很注重历史中的人,如其所言,“希望借与他们在历史中相遇的机会重新汲取面对充满不确定感的时代的精神力量”。在年谱、书信、日记和回忆录里,他与那些卓尔不群、独立不羁的知识人对话,如陈寅恪、吴宓、沈从文、殷海光、林毓生、王鼎钧等。在那个天旋地转的时代里,这些知识人用自己的品格,诠释了学问与人生的高贵,他也借这些知识人士的力量,寻找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精神坐标。
相关报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