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投资条约谈判进入“关键阶段”
2020/07/25 | 《金融时报》 | 收藏本文
欧盟表示其与中国就投资条约进行的谈判正进入“关键阶段”。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负责经济政策的执行副主席瓦尔季斯·东布罗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表示,欧盟决心解决“市场准入方面的一个巨大不对称”。
欧盟贸易官员表示,在中国方面表示将拿出提议以解决谈判中最困难的症结后,能否达成协议的前景到7月底应该会更加明朗。双方准备在7月举行一个“高层经贸对话”会议。
东布罗夫斯基斯说,关键问题是中方需要拿出动作和动力,“讨论已进入关键阶段”。“我们需要解决与国有企业有关的问题,我们需要解决与补贴、强迫技术转让有关的问题。”东布罗夫斯基斯补充说,欧盟的目标之一是获得与美国在1月宣布与中国达成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相同的保护机制。
欧盟方面认为,已经谈判了六年的投资条约,是解决双边贸易关系中主要难点的最直接解决方案。欧盟主张,当前的不平衡局面是站不住脚的。
欧盟在谈判中的目标包括取消股权上限、合资要求以及针对欧盟对华投资的其他限制。欧盟方面还寻求争取到相对于中国国有企业的非歧视性监管待遇,并提高国家援助的透明度。
东布罗夫斯基斯表示,尽管此前希望赶在原定于9月举行的欧中峰会(现已推迟)之前达成协议,但欧盟不会退而求其次,接受一项低于标准的协议。“在这件事上,重点不是具体的截止日期,主要目标是为在华企业争取到平等条件。”
欧盟委员会贸易总司长萨宾·韦恩德在谈到投资条约谈判时表示,“到暑期休假的时候,我们将获得一些清晰度。”中国最近“承诺在此之前推进协议所不可或缺的平等竞争环境元素。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将看看我们会不会获得足够的再平衡,使该协议值得达成”。
了解谈判的人士表示,考虑到欧洲对外资所有权的敏感性日益提高,中国在谈判中的目标包括保障在欧盟电力行业乃至整个能源行业投资的权利。
最近几个月,欧盟委员会已公开转向一种更为强硬的双轨方式:一方面继续谈判,另一方面开始设计新的工具,以保护欧盟公司免受竞争的损害,称这是与中国建立平等竞争环境的另一种方式。
欧盟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审查制度定于10月开始运作,以阻止活跃于欧洲市场、但受非欧盟政府补贴的公司进行收购。
相关报道
评论